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AF复位内固定,其中21例选择性减压。结果除3例胸12骨折完全截瘫者外,37例术后1~10d机体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均明显恢复。随访8个月~2年,37例恢复正常生活能力,6例存在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并发慢性感染。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作用,并要重视合并伤的处理。采取相应措施能增加该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 年1 月至2008 年3 月,共收治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31 例,其中男18 例,女13 例;年龄19 ~63 岁,平均38 岁;T 11 骨折1 例,T 12 骨折7 例,L1 骨折11 例,L2 骨折4 例,L3 骨折5 例,L4 骨折2 例,L5 骨折1 例;骨折椎体平均高度48%,术前后凸角平均28.8 °,神经功能按Frankel 分级:A 级5 例,B 级13 例,C 级7 例,D 级3 例,E 级3 例.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复位,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结果 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至平均96%,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6.2 °,29 例获得13 ~25 个月随访,平均16.5 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 级5 例,B 级5 例,C 级6 例,D 级4 例,E 级9 例,伤椎椎体高度平均为93.6 %,前凸角平均为5.3 °.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脊柱(T10~L2)处于两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应力集中,因此在脊柱骨折中发病率最高,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自Denis(1983)等提出的脊柱三柱结构学说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以后,近20年来,在胸腰椎骨折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技术的出现和成熟。〔1〕经椎  相似文献   

4.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和经验,评价AF系统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应用AF系统治疗的胸腰段不稳定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和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椎体前后缘剩余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5%和75%恢复到术后的95%和98%;瘫痪恢复按ASIA分级,C级和D级患者基本恢复正常,B患者平均提高1级,A级无恢复。结论AF系统是一种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0-03至今,在ZDR-1000型C臂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27例,不仅脊髓损伤机会小,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忠义  郭洪章  马信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6):1354-1354,1356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对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7例,C级15例,D级12例,E级22例。结果64例均获随访,时间为4~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减压均较彻底,有脱位者均复位,后凸畸形纠正,内固定牢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4例,C级10例,D级14例,E级31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提供短节段脊柱内固定,且固定牢固,临床疗效满意,脊柱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经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骨折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折部位经椎弓根后路环状或侧方减压,经横突间植骨,并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60例,术后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椎体高度丢失及椎管内变化。结果平均随诊18个月,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提高0~3级,椎体前缘高度增加40%,术后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0.50恢复到4.20。本组无断钉断棒、失稳,以及神经症状。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横突间植骨,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及增强节段稳定性,有效地维持椎体的高度,降低后凸畸形及断钉断棒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对胸椎不稳定性骨折46例做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29例行部分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6个月~2 a,椎体前高度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术后92%,cobb角由术前25°恢复至术后6.5;°合并脊髓损伤患者A S IA神经功能评分平均升高一级;无断钉、松动、椎弓根骨折及感染发生。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及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报告例1:男,25岁,建筑工人。由于施工原因,双侧的大腿外伤水肿伴有出血症状,外观畸形。受伤6h后入院。经检查,双侧大腿1/3处有大小约3cm×2.2cm的伤口,有血水渗出,大腿部几乎全部肿胀畸形,双下肢存在压痛、活动障碍。经X线检查,双大腿正侧双股下约1/3处为粉碎性骨折。临床诊断:双股均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入院后8h在连续性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7-01~2004-06,利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分别应用Steffee钢板、RF钉、AF钉内固定,先后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裂、胸腰段椎体骨折51例,对其中出现内固定失误的原因与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爆裂骨折有不同程度的骨折片突入椎管 ,为达到良好和获得神经管道的减压 ,对此类损伤趋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院从1996年2月开始应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取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36例 ,男26例 ,女10例。年龄17~68岁 ,平均38岁。损伤节段 :T113例 ,T128例L115例 ,L27例 ,L33例 ,L41例 ,其中1例为T12L1二节椎体爆裂骨折。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25例 ,车祸伤7例 ,压砸伤4例。并发其它部位骨折10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分级 :A级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1例不稳定上胸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节段为T3~T8,均为高能量损伤。所有患者实施经后路切开复位、脊髓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常规处理,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手术前后患者的①基本情况;②影像学评价(包括椎弓根螺钉位置、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度);③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 );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4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78±6.25)个月。术后48 h及随访时的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均较术前降低( P <0.01),但随访时的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则均较术后48 h有所增加( P <0.05)。术后48 h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无明显变化。随访时,50.0%病例的脊髓损伤ASIA分级得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在随访时得到显著提高( P <0.05) ,平均提高(22.11±9.64)分。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的有效方法,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是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椎,因其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的三维固定;固定节较少,脊柱活动度丧失少;具有加压和撑开双重功能,有利于骨折复位和椎间植骨的愈合;不干扰椎管内结构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脊柱外科学者的重视。我院骨外科自1989年6月开展了此项手术,9年多来用于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自制圆棒透视下经伤椎椎弓根撬拔复位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结果】采用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1周伤椎影像学检查,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伤椎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椎管狭窄受堵情况按wolter分类评估。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2&#176;矫正至平均4.2&#176;;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19mm矫正至平均36mm,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伤椎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由术前的平均35.8%矫正至95.5%,术后随访测量伤椎X线片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后1周比较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率高,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骨折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的三维固定,现就器械准备中的若干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6月经GSS手术治疗的5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Fm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椎管减压范围、植骨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神经功能按Fm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原先高度的92%,Cobb角矫正至7°。结论: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临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分析总结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12例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和护理配合的经验。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螺钉大小选择合适,固定位置及方向准确。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人员所受X线辐射量明显减少。结论计算机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安全的、精度高的手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正确运用计算机导航,是确保手术精确定位、顺利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我院骨科2001~2004年采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选择性椎板切开回植治疗胸腰椎骨折2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未行椎体间融合,其中试验组84例为伤椎单侧置钉加伤椎内植骨,对照组114例伤椎未植入椎弓根钉未行伤椎内植骨,术后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断钉率、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Cobb角和椎体高度、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均为断钉发生,试验组断钉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的非融合技术可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我院应用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改进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96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