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心脏起搏器系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脉冲发生器,2.刺激电极,3.联接两者的导管或导线。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心脏起搏术广泛采用开胸手术的方法将电极直接缝在心外膜上或心肌内,通过导线与体外起搏器相连,称为导线经皮式或体外式起搏。自六十年代初开始了埋藏式起搏器的应用,电极可经静脉送入心脏内(心内膜起搏)或仍采用开胸手术方法安置心外膜电极。由于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法显著优于开胸手术的方法,如操作简单(即使内科医生也可单独从事)、手术损伤甚少、较为安全(静脉起搏手术死亡率低于1%)、易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控制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VT)及心室颤动 (室颤 ,VF) ,观察患者采用经静脉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的治疗效果。方法 :ICD均在胸部置入 ,经静脉单根电极导线置于右心室心尖部。除颤电流由右心室心内线圈状电极至除颤器外壳本身。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地置入了经静脉单导线ICD ,除颤阈值均 <15J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静脉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除颤效果肯定、置入方法较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的临床情况。方法: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病窦综合征、频发室性早搏,行ICD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无误放电发生,患者心功能良好。结论:双腔ICD由于增加了心房电极导线,可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放电。对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的患者应使用双腔IC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恶性心律失常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选择20例恶性心律失常行ICD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并配合心室颤动(VF)除颤阈值测试,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护理不当并发症。随访1-13个月,无电极脱位和死亡。结论个体化地针对恶性心律失常行ICD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定期随访,可以增强患者及家属接受ICD治疗、预防猝死的信心,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0~2006年施行分期双侧开胸术治疗肺结核,双侧包裹性脓胸及肺复合癌、肺转移癌12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对分期双侧开胸术的临床应用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现将有关临床资料,重点探讨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分期开胸的问隔时间选择,以及手术的麻醉问题及术后常见主要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化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除颤电极导线功能故障的发生率、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66例植入ICD或CRT-D的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统计除颤电极导线功能故障发生率,分析其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166例患者中出现除颤电极导线功能故障5例,发生率为3.01%.其中电极导线绝缘层破裂1例,ICD导线功能障碍1例,R波感知逐渐降低3例.其中2例予以更换除颤电极导线,2例予以植入普通主动固定电极导线,余1例随访中待择期处理.结论 植入ICD或CRT-D的患者,除颤电极导线功能障碍可引起ICD不适当放电,随访中若发现除颤电极导线功能障碍,应及时更换导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植入过程随访结果。方法:3例ICD,其中2例为单腔ICD,1例为双腔ICD。3根起搏和除颤电极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于右室心尖部,1根右心房主动固定电极置于右心房游离壁。2台单腔ICD埋藏于左侧胸大肌、胸小肌肌间隙内。1台双腔ICD埋藏于左侧胸大肌表面皮下。结果:测定植入导线起搏阈值,感知、R波振幅,P波振幅,阻抗等参数均符合ICD植入要求。DFT测定分别为5J、10J、15J,随访3-6个月,仅1例患3个月左右出现一过性囊袋血肿,经简单处理后好转,无起搏器其他并发症,ICD共检测到室速或室颤事件20次,其中12次自行终止,1次室速行快速起搏治疗成功,7次电击成功,误放电1次,双腔ICD电击1次,结论:ICD是治疗致命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控制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效果。方法:用一条非开胸电极导线系统经锁骨下静脉,将电极顶端置于右室心尖部。结果:测室速复律能量为3J,心室颤动(室颤)除颤阈值为10J,并将转复功率设置在3J、5J、34J,除颤功率设置在20J、34J,并有两套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功能。术后一直服用胺碘酮治疗,随访20个月,共发生室速13次,6次经ATP终止,44次以低能量转复,3次以高能量除颤成功。结论:植入ICD后,辅以药物治疗顽固性室速及室颤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10年11月施行小切口开胸手术115例临床资料。结果:小切口组在切口长度、术后胸液量和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少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姜正科  俞晓军  冯侃  郑武俊 《浙江医学》2011,33(5):673-674,685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按治疗方法将11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VATS组98例(予VATS治疗)和开胸组20例(予开胸手术治疗)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VAT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VATS组与开胸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VATS和开胸手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ATS在恢复指标方面(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引流、住院时间、并发症)均优于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20%[1],外科手术是其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效果,但外科手术需要开胸和体外循环,损伤大,并会带来手术并发症和留下手术瘢痕,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介入医学的迅速发展,已有若干种器械应用于VSD的介入治疗中,其中2002年美国AGA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AmplatzerVSD封堵器,以其手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恢复快等优点,成功地在临床应用,避免开胸手术和体外循环。我院自2003年7月开始应用此项技术,至2005年2月,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17…  相似文献   

12.
陈平  吴永伟 《海南医学》2005,16(12):98-98
目前临床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用比较多,实施方案各异,本文就硬膜外复合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巨大纵膈肿物、肺癌、肺结核造成毁损肺等常进行开胸手术,在这些患者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往往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隐性心脏疾病。由于创伤比较大,肺功能部分损失,手术操作的刺激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对他们实施开胸手术时部分患者可能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为了预防开胸手术后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我们对术后发生心衰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护理措施,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食管癌患者235例(腔镜联合组)与行常规开胸手术切除食管癌患者186例(常规开胸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手术后临床常见并发症等近期临床效果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常规开胸组相比,腔镜联合组在淋巴结清扫、手术总时间等无明显差异(P>0.05);但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相比更加安全,近期效果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开胸手术或胸膜闭锁术治疗重症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96例重症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胸手术、胸膜闭锁术治疗。结果196例中单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74例(37.8%);行开胸手术治愈110例(56.1%);行胸膜闭锁术治愈12例(6.1%)。行开胸手术或胸膜闭锁术的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无气胸复发。结论重症自发性气胸患者复发几率高。与单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进一步行开胸手术或胸膜闭锁术治疗的患者恢复时间短,临床疗效较好,复发率低。积极采用开胸手术或胸膜闭锁术治疗重症自发性气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收治的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行外科治疗的22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12例, 女10例, 年龄45~82(62.6±12.1)岁。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开胸三尖瓣手术, 其中, 正中开胸手术8例, 右侧小切口开胸4例, 腔镜辅助及全腔镜手术10例;三尖瓣置换8例, 三尖瓣成形术14例。结果术中见起搏电极累及三尖瓣及瓣下结构10例, 三尖瓣瓣环扩张7例, 起搏电极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三尖瓣5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 微创手术包括右胸小切口手术及胸腔镜手术的术后24 h引流量[281(120, 489)ml比368(180, 560)ml, P=0.02]、住院时间[9.2(4.8, 14.5)d比11.2(6.3, 16.9)d, P=0.03]均减少。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 所有患者右房右室较术前明显减小, 心功能正常。术后起搏器程控仪检测起搏电极参数(感知度、起搏阈值、起搏阻抗)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7.
手术后切口疼痛,特别是上腹部及开胸手术,对病人病情恢复,精神及心理影响很大,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十分重要。患者自控镇痛(PCA)镇痛效果确切及时。现将我科自2002年2月-2003年12月115例上腹部及开胸手术PCA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临床应用与术后治疗。方法明确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心衰、频发室早的患者,行ICD治疗。结果术后ICD工作正常,无误放电发生,患者心功能良好。结论明确ICD的应用适应证,植入ICD患者仍需要药物治疗,注意对植入ICD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9.
气管内插管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在开胸手术的应用附属医院麻醉科阚明秀,周峰附属医院医教科褚又庭开胸手术需在气管内麻醉下进行,临床一般应用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麻醉。我院将硬膜外阻滞+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并将该麻醉方法与单纯静脉复合麻醉进行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简称呼衰)34例,占同期开胸手术4%,治愈22例(65%)。本文分析讨论了低肺功能、术后呼衰的诊治、预防及呼吸机应用等临床关切的问题。开胸术后呼衰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应用呼吸机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