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胃癌组织芯片p53、p16及环氧合酶-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CH  Li L  Li YM  Zhang BF  Fang J  Zhou Q  Hu Y  Gao HJ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58-660
目的利用高通量的组织芯片技术,对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53、p16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异常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和78例癌旁组织中p53、p16及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p53、p16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在癌旁组织中分别是19%、15%及74%;在癌组织中分别是50%、54%及94%。胃癌组织中p53、p16和COX-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与COX-2、p16与COX-2蛋白表达均存在相关性(P〈0.05)。当p53、COX-2表达阳性,p16阴性时;或p16、COX-2表达阳性,p53阴性时;或p53、p16和COX-2同时表达阳性时,组织芯片病理类型为癌性的概率均增加,OR值分别为11.667、30.000及18.889,p53、p16和COX-2三者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联合分析p53、p16及COX-2的表达对预测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疣状胃炎、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p21蛋白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癌20例患者进行p21、p53蛋白及HP检测.结果 疣状胃炎、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0.98%和60%(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28.57%(P<0.05);p21蛋白在胃癌及疣状胃炎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5%和39%(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P<0.05);p53在胃癌及疣状胃炎组中的表达率为55%和24.4%(P<0.05),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0%(P<0.05);疣状胃炎组HP感染阳性者中p53、p2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和56%,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与疣状胃炎发病相关.HP感染、ras基因激活、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P21蛋白表达和p21基因改变的意义.方法32例胃癌石蜡标本,其中乳头状腺癌6例,管状腺癌9例,粘液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7例,未分化癌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3例,32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1蛋白表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p21基因改变.参照文献确定p21蛋白表达的阳性标准及SSCCP检测p21基因异常标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P21蛋白表达阳性率56.3%(18/32),其中管状腺癌77.8%(7/9),乳头状腺癌83.3%(5/6),粘液腺癌37.5%(3/8),低分化腺癌42.9%(3/7),未分化癌0%(0/2),存在淋巴结转移组为43.5%(10/23),无淋巴结转移组为88.9%(8/9),癌旁组织为90.6%(29/32).P21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与胃癌伴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未见差异显著(P>0.05).PCR-SSCR分析18.8%(6/32)胃癌组织存在p21基因改变.结论p21基因以异常表达及基因改变的方式参与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镜活检标本与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胃癌胃镜活检标本及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等基因产物表达并对胃镜活检标本与手术切除胃癌组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38.0%~46.2%,c-erbB-2为36.5%-59.2%,p21为39.4%~69.2%,nm23为34.6%-71.8%,在非胃癌组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炎)未见c-erbB-2、p21、nm23等基因表达。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21、nm23基因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转移程度有关。p53、c-erbB-2、p21、nm23四种肿瘤蛋白在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四种基因产物表达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2%、85.5%、96.9和94.2%。结论 对胃癌组织尤其胃癌胃镜活检标本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部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p53、p27kip1基因蛋白在煤工尘肺并发肺癌与非接尘肺癌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p53、p27kip1在32例煤工尘肺并发肺癌及30例非接尘肺癌中的表达。结果p53在煤工尘肺并发肺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1.88%(23/32),非接尘肺癌组阳性表达率为43.33%(13/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kip1在煤工尘肺肺癌组高表达率为28.13%(9/32),在非接尘肺癌组高表达率为40.00%(12/3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煤工尘肺并发肺癌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者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接尘肺癌组,其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煤工尘肺肺癌组生存期≤18月者,与生存期〉18月者p53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O.05);非接尘肺癌组p53阳性表达率在生存期≤18月者中明显高于生存期〉18月者,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煤工尘肺并发肺癌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者p27kip1高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非接尘肺癌组,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p27kip1是煤工尘肺并发肺癌患者的重要的调控基因,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耿莉  王莉红  曹雷  刘佩勇  曹潇  徐成 《山东医药》2007,47(33):17-18
目的 研究p53和Bcl-2蛋白在舌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舌鳞癌(A组)、20例13腔癌前病变(B组)及10例正常口腔舌上皮组织(C组)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比较A、B、C三组,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在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P均〈0.05,在A组与B组之间,P〉0.05;ps3蛋白异常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Bcl-2蛋白高表达与p53蛋白高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和Bcl-2蛋白高表达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郭强  徐亮 《山东医药》2010,50(2):73-74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p53、FTE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的p53、PIEN。结果胃癌组织中PTEN、p53的阳性率分别为46.7%、75.0%,PTEN、p53表达均与胃癌患者肿瘤的大小、Borrmma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均〈0.05),PTEN、p53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13,P〈O.05);PTEN、p53表达分别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呈正相关(r=0.556,P〈0.05)和负相关(r=-0.493,P〈0.05)。结论p53、PTEN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疣状胃炎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慢性胃炎,与胃癌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但其癌变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p27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p27蛋白和cyclin D1在疣状胃炎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未成熟型疣状胃炎、成熟型疣状胃炎、胃癌组织标本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蛋白、cyclin D1表达,并分析两者与疣状胃炎患者性别、年龄、Hp感染、肠化生、异型增生的关系。结果: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77.5%对45.0%,P〈0.05),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成熟型疣状胃炎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未成熟型疣状胃炎组(52.5%对85.0%、77.5%,P〈0.05),与胃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未成熟型、成熟型疣状胃炎组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40.0%、42.5%对12.5%,P〈0.05),但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疣状胃炎患者p27蛋白表达与肠化生、异型增生有关(P〈0.05),cyclin D1表达与肠化生有关(P〈0.05);p27蛋白、cyclin D1表达与性别、年龄均无关。结论ip27蛋白、cyclin D1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发生和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p16蛋白及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p16及p53表达。结果p53、p16及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7%、45.1%和32.9%。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肺鳞癌中p16与P53同时表达异常(p16阴性表达、p53阳性表达)者VEGF阳性率高于其它表型(P均〈0.05)。p16、p53的异常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分别为34.6%、50.9%,无淋巴结转移者中分别为66.7%、25.9%(P均〈0.05)。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在Ⅲ期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1.7%和60.O%,在Ⅰ和Ⅱ期分别为58.%和24.4%(P均〈0.05)。结论NSCLC血管生成与p16和p55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玉华  吕小梅 《山东医药》2010,50(47):15-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相关受体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86份乳腺癌组织及40份乳腺癌患者血清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p53基因表达,分析各指标之间及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及血清中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29.1%、27.5%;15例ER、PR、HER2均为阴性表达者(三阴乳腺癌),p16基因甲基化率为86.67%(13/16),非三阴乳腺癌71例,p16基因甲基化率为16.9%(12/71),P〈0.01。p16基因甲基化与ER、P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25、-0.512,P均〈0.05),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5);与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乳腺癌中常见的分子改变,其与ER、PR、HER2联合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背景: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家族成员p73和p51在结构上与p53具有高度同源性,影响细胞转录和凋亡的功能与p53相似。目的:研究p73和p5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两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p73、p51mRNA表达,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结直肠癌组织p73、p51A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73:71.7%对5.0%,P〈0.01:p51A:46.7%对11.7%,P〈0.01):p51B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0.7318±0.3628对0.6836±0.3516,P〉0.05)。p73、p51A mRNA表达阳性者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显著低于p73、p51A mRNA表达阴性者(p73:3.2%±2.5%对5.5%±2.8%.P=0.003;p51A:2.6%±2.3%对4.9%±2.7%,P=0.001)。p73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1A mRNA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p73、p51A基因表达上调,两者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p73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中突变型p53、Mdm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染色及Giemsa染色检测胃黏膜病变中突变型p53、Mdm2、PC-NA蛋白的表达和Hp感染情况。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AG伴IM)、不典型增生(Bys)及胃癌(GC)中,突变型p53、Mdm2、PCNA阳性表达随病变发展而逐渐升高,突变型p53在CSG组高于GC组,GC组高于CAG伴IM组(P均〈0.05)。不同胃黏膜病变之间Mdm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同一病变中Hp阳性者突变型p53、Mdm2、PCNA阳性表达一般高于Hp阴性者,突变型p53在CAG伴IM组Hp阳性与阴性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CNA和Mdm2在Dys组Hp阳性与阴性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GC组中突变型p53、Mdm2、PCNA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突变型p53、Mdm2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Hp感染共同参与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及p53蛋白在58例前列腺癌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p16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为72.4%,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为25.0%,两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前列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9.3%,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为15.0%、染色强度弱于前列腺癌,两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053表达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34,P=0.011)。结论p53及p16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15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份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35例份扁平苔藓组织(扁平苔藓组)、50例份鳞癌组织(鳞癌组)中p73、p15蛋白,并分析鳞癌组中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鳞癌组、扁平苔藓组、对照组p73阳性率分别为82.00%、54.29%、15.00%,p15阳性率分别为42.00%、100.00%、100.00%,两两比较,P均<0.05;鳞癌组Ⅰ、Ⅱ、Ⅲ级p73阳性率分别为70.83%、90.00%、100.00%,p15阳性率分别为54.17%、35.00%、16.67%,两两比较,P均<0.05。鳞癌组p73、p15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32,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升高,p15蛋白表达降低,两者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当中起到相互拮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志红  原天香 《山东医药》2011,51(30):39-40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p53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宫颈癌患者45例(肿瘤组),行宫颈癌根治术;子宫肌瘤患者20例(良性瘤组),均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两组术中留取肿瘤组织,另取良性瘤组瘤旁2 cm以上正常组织作对照(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子宫组织中的SCCA;采用ELISA法对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SACC阳性23例,p53蛋白阳性21例,良性瘤组分别为3、2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肿瘤组与良性瘤组、对照组相比,P均〈0.01。肿瘤组SACC阳性的23例中,有p53蛋白阳性14例、阴性9例;SACC阴性的22例中,有p53蛋白阳性7例、阴性15例。SACC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5,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SCCA和p53蛋白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SCCA可能是促进p53突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p53、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NSCLC和16例肺良性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用TUNEL技术检测NSCLC的凋亡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3.3%(38/60),而在良性肺疾病肺组织均无表达;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但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p53蛋白表达阳性的NSCLC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80.5%)明显高于p53蛋白表达阴性者(26.3%).P〈0.01。Survivin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星负相关(r=-0.231,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NSCLC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抑癌基因p53失活和Survivin基因过度表达可能在NSCLC癌变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乳腺肿瘤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检测Bel-2、p.53和PCNA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cl-2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93.3%和66.7%,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1)。②p53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23.2%和0%,各组问有明显差异(P〈0.05)。③PC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70.0%和7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1)。结论Bcl-2、p53和PCNA蛋白过表达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磊  曹勤 《胃肠病学》2007,12(1):36-39
背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与食管癌的关系及其所致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HPV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DNA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基因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E。突变型p53、p21WAF1、pRb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PV16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5.6%对10.0%,P〈0.001),HPV16E。蛋白的表达率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8.9%对15.0%,P〈0.001);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3.3%对45.0%,P〈0.05),p21WAF1、pRb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率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2.2%对65.0%、23-3%对55.0%和35.6%对85.0%,P〈0.001)。食管癌组织中HPV16E。蛋白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与p21WAF1、pRb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HPV感染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可能通过p53突变和p21WAF1、pRb、p16INK4a失活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体外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3组,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5、10、40μg/L的重组人LIF,继续培养6、12、24、48h;应用MTT法、Hoeehst染色法观察各组K562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3组和对照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h〉12h〉24h〉48h(P均〈0.05);观察1—3组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6h〈12h〈24h〈48h(P均〈0.05);观察3组各时间点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6h〈12h〈24h〈48h(P均〈0.05)。结论LIF能以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机制可能为上调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15基因及其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8例食管鳞癌组织,18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切缘正常组织中TGF-β1,与p15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62.5%)低于正常组织(100%),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15 mRNA和p1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和47.9%,二者表达明显相关(X^2=22,P〈0.05),均低于在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与p15 mRNA的表达明显相关(X^2=23.84,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TGF-β1对p15基因及其蛋白的转录可能有正向调节作用TGF-β1、p15基因及其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