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精神病房肠道院内感染流行的监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淑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940-940
院内感染流行是指一个医院在某一段时间内 ,某种医院感染病例不断发生 ,其发病率超过平常或前一年同期的 2~ 3倍[1 ] 。胃肠道感染是住院精神病人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 ,尤其是夏、秋季发病率较高[2 ] 。1 999年 4月 2 6日~ 5月 1 0日 ,我院精神科男病房发生了急性感染性腹泻 ,共有 1 0例 ,出现了医院内胃肠道感染流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999年 4月 2 6日~ 5月 1 0日共发生了 1 0例 ,感染发生率为 7 9% ,是我院 1 998年同期的胃肠道感染率 2 4 %的 3 2倍。 1 0例中 7例为精神分裂症 ,1例为躁狂症 ,2例为郁抑症病人。有 4例是入…  相似文献   

2.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1997年 11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重症新生儿 3 2 4例 ,其中发生医院感染 44例 ,医院感染率 13 6%。为探讨N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 ,改进管理措施 ,特就本组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为我院NICU收住的新生儿 3 2 4例 ,其中男 2 14例 ,女 110例。1 2 诊断标准 参照王枢群等主编的《医院感染学》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结 果2 1 医院感染率 共调查 3 2 4例NICU住院新生儿 ,发生医院感染 44例 ,医院感染率 13 6%。2 2 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 医院感染好发部位首…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 0 1- 0 1~2 0 0 2 - 12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死亡39例,对其中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的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男2 1例,女18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6 6 .9岁,均未进行手术。出血血肿量为5~4 0 ml。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判定标准按《医院感染学》[1 ] 来诊断,系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也未发现潜在的隐性感染病灶,而是在住院4 8h以后发生的感染。2 结果本组中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15例,院内感染率为38.5 %。第1周肺部感染率最高,以后几周较相似,趋于稳定(表1)。经分析发现71~80岁组院内感染率最高(表2 )。表1 …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 058例患儿病例资料进行统计.[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4例,感染率2.2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皮肤黏膜、血液、胃肠道等,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魏兴惠 《当代护士》2008,(3):107-10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的675例出院新生儿病历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0例,感染率2.96%。不同住院天数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无显著差异(χ2=7.09,p〉0.05),胎龄越小的早产儿感染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03,p〈0.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多,其次是口腔和皮肤软组织、消化道。结论必须加强对早产儿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控制新生儿室陪伴进入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医院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连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对象和方法收集医院 1 998- 0 1~ 2 0 0 0 - 1 2住院患者的各种送检标本 ,培养得到 1 2 4 8株病原菌 ,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K- B方法进行药敏试验 ,各个细菌按耐药、中介及敏感报告。2 结果2 .1 病原菌数量  1 998~ 2 0 0 0年 3 a细菌数分别为 31 2、546、390株 ,分别占总检出数的 2 5%、43.7%和 31 .3% ,1 999年细菌数最多 ,医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 ,2 0 0 0年医院感染菌检出减少了 56株。真菌、支原体等不计入在内。2 .2 病原菌种类 检出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 ,包括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和李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院内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措施。方法对入住NICU 75例院内感染新生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4.1%。早产儿医院感染率为10.8%,明显高于同期新生儿医院感染率(χ2=24.92,P〈0.01);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率为17.8%,较同期早产儿医院感染率明显升高(χ2=3.99,P〈0.05)。新生儿NICU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氧哌嗪青霉素/他巴唑,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敏感,对青霉素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全部耐药。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多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米卞星全部敏感。结论早产、侵入性操作等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NICU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等可以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医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泌尿系统感染率的高低反映了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将我院精神科住院病人泌尿系统感染情况作初步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对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9月的 342例住院患者 ,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判定 ,发生医院感染 73例 ,其中泌尿系统感染 2 5例 (无导尿管插入性相关感染 ) ,男 1例 (4% ) ,女性 2 4例 (占 96 % )。年龄 2 2~ 6 7岁 ,平均年龄 4 5 7岁。住院10d内感染 14例 (5 6 % ) ,~ 2 0d 5例 (2 0 % ) ,~…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红五  丁敏  顾冬梅 《护理研究》2009,23(3):708-70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58例患儿病例资料进行统计。[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4例,感染率2.2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皮肤黏膜、血液、胃肠道等.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关系,为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调查方式,对2007-2008年度与2009-2010年度该医院NICU所有出院新生儿分段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NICU在4年内,共监测4 811例出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01例、106例次,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2.10%、例次感染率为2.20%。新生儿出生体重≤1 000 g,日感染发生率为5.43‰;出生体重≥2 500g,日感染发生率为1.65‰。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低出生体重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分析和总结1276例在本院住院时间大于48h的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 1276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为3.5。其中体重为1000-1500g18例(占41.9),1501-2500g20例(占46.5),≥2500g5例(占11.6)。结论加强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对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住院费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与住院费用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统计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 ,与非医院感染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2 0 0 0年为 3 .2 0 % ( 3 7/115 5 ) ,2 0 0 1年上升至 8.0 4% ( 76/945 ) ;2 0 0 1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住院天数和费用分别为( 15 .64± 6.99)d和 ( 4 15 6.42± 2 2 5 9.0 0 )元 ,而非医院感染组仅为 ( 8.86± 4.2 8)d和 ( 2 60 6.94± 95 4.80 )元。P <0 .0 1,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新生儿存在诸多易感染性 ,是医院感染的敏感群体 ,其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威胁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77例SARS院内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感染特征。方法 :总结 2 0 0 3年 4月16日— 5月 2 8日由天津首例输入性 SARS引起 77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结果 :77例中男性 2 7例 ,女性 5 0例 ;平均年龄 (37.7± 13.7)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接触史 ,潜伏期 1~ 11d;均表现为发热 ,大部分有干咳、呼吸困难、周身不适、头痛及低氧血症 ,胸部查体可以闻及水泡音和爆裂音 ;80 %的患者出现了淋巴细胞减少 ,部分患者出现转氨酶的轻度升高 ,血肌酐水平正常。连续性 X线胸片检查表现为肺部明显的炎症改变。其中 1例死于进行性呼吸衰竭 ,1人自杀。所有的患者自出现症状后均接受了甲基氢化泼尼松及病毒唑治疗 ,治疗时间为 (18.6± 5 .4 ) d;早期均接受了抗生素治疗 ,无明显效果。结论 :以甲基氢化泼尼松和病毒唑为主的综合治疗对 SARS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延萍  楚秀菊 《现代护理》2005,11(24):2063-2065
目的研究感染病区医务人员的综合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剂量的多种消毒液及空气净化机进行消毒.并实施正规化防护操作对医务人员及感染病区的不同部位进行杂菌监测.结果正规的防护操作污染轻;空气净化机近处较远处消毒效果明显;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采用不同时间消毒效果不同.结论熟练正规的防护操作、空气净化机的应用及采用常用浓度的消毒液能有效地阻止病原微生物院内感染事件,有效预防医护人员感染.  相似文献   

15.
国内ICU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通过对国内ICU院内感染病原菌现状的分析 ,建立有效预防ICU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 :对国内ICU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现状、耐药性及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国内ICU病原菌以G- 杆菌为主 ,G+ 球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条件致病菌、真菌感染及混合感染等情况不容忽视 ;病原菌的耐药性大幅度上升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是病原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开展抗生素教育、合理选用抗生素、科学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控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落实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强化抗生素宏观管理等均应是控制国内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因素 ,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 12 0例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有关院内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登记记录 ,综合分析。结果 :2 5例患者发生了 32例次院内感染 ,其主要因素与昏迷、卧床、住院时间长、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结论 :健全预防院内感染的制度和措施、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改善营养状况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病区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笔报道新生儿病区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体会。阐述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方法:领导重视、健全制度;病区布局科学、设备到位;提高业务素质,强化预防意识。认为要做好新生儿病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制度落实、布局科学、设备到位、监管得力、消毒严格、操作规范、奖罚分明是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晨间铺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随机选取1月份的10d,在实验日的晨间铺床前10min、铺床时及铺床结束后20min,分别在病房的四角和中间放置无菌血琼脂平板采样,并将平板送实验室培养。结果是:3段时间的平板菌落数平均数分别为:18.5(标准误:7.09),88.00(标准误:24.42),10.43(标准误:5.75),经t检验后得出:(1)铺床前与铺床中空气中菌落数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2)铺床前与铺床通气后空气中菌落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铺床中与铺床通气后空气中菌落数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为了保证患者能在清洁、舒适的环境中顺利地进行治疗,患者在护士晨间铺床时应离开病房,以免受到污浊空气的侵袭;护士在铺床时采用湿式扫床法,动作幅度不宜太大,减少尘埃飞扬,同时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相似文献   

19.
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方法 采用气门芯扎脐后去线,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脐部,每日2次。结果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率由1.76%降低至0.62%(P<0.01)。结论 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改进气门芯扎脐消毒法,可明显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  相似文献   

20.
支原体与早产、新生儿肺炎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云霞  龚晓红  周勤 《疾病监测》2002,17(9):325-328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肺炎支原体(Wpn)、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5种支原体感染与早产、新生儿肺炎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正常新生儿(剖宫产98例)、105例早产儿(剖宫产50例)和71例新生儿肺炎者(剖宫产48例)出生24小时内的咽拭子标本,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PCR)技术检测5种支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结果:正常新生儿检出Un、Mpn和Mh3种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8.6%、3.3%和2.0%;早产儿检出Uu、Mpn、Mh和Mg4种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44.8%、21.9%、10.5%和4.8%,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均3);新生儿肺炎者检出Uu、Mpn、Mh和Mg4种支原体,其中Uu、Mpn分别为42.3%、25.4%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均3)。剖宫产出的早产儿和新生儿肺炎者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4.0%和56.3%,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的10.2%(P均3)。结论:Uu、Mpn、Mh和Mg等围产期感染可致早产和新生儿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