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26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两组的临床护理结局进行评估,包括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和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联合音乐疗法对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自然分娩总产程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2018年7月于我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9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轮班制一对多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选择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联合音乐疗法,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显著更短(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产后24h、48h与72h的VAS评分显著更低(P0.05)。结论: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联合音乐疗法能有效缩短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自然分娩总产程,减轻产后疼痛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助产士采用"蒙医心身医学整体健康互动疗法"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2014年1月至3月份在我院分娩的400例初产妇,研究组(200例)助产士予以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20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待产期间情绪、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担心难产、缺乏自信、犹豫恐惧、惧怕疼痛、要求手术等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67%);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妇产前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镇痛分娩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山市坦背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1200例自然分娩头位单胎初产妇病例,按照是否采取镇痛分娩进行分组,镇痛分娩组和无镇痛分娩组均为600例产妇,比较两组产妇转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1)和无镇痛分娩组对比,镇痛分娩组剖宫产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较轻,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分娩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的作用显著,能够在不延长产程和不增加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7年2~5月收治的1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助产,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助产,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产程进展、分娩方式、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具有显著的降低,另外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更短(P0.05);比较两组的阴道分娩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的优势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产程疼痛评分、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更具备优势(P0.05)。结论:责任助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产妇的心理应激,促进阴道分娩,缩短产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在产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7—9月在常规护理下分娩的初产妇43例设为对照组,陪伴分娩的初产妇46例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的总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结果实验组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时、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照组(P均<0.05),2组的阴道分娩难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时、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在产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7—9月在常规护理下分娩的初产妇43例设为对照组,陪伴分娩的初产妇46例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的总产程时间、产时及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结果实验组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时、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照组(P均〈0.05),2组的阴道分娩难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时、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助产士陪伴分娩中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22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10例。两组均给予助产士陪伴分娩,其中观察组在助产士陪伴分娩中应用了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9.0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到助产士陪伴分娩中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产妇分娩过程中助产士护理能力与分娩质量的有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本院产科分娩产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分别采用助产护士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助产士护理方式于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助产护理,有利于在产妇孕期进行相关助产内容的教育,从而有利于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减产程时间,保护母婴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分娩第一产程中应用分娩球以及自由体位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80例分娩产妇,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分娩球以及自由体位,对比两组第一产程疼痛评分及产程时间、产中出血量以及分娩方式。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疼痛评分和产程时间、产中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是90.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是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第一产程中应用分娩球以及自由体位能够有效地减少分娩疼痛和出血量以及产程时间,能够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减痛分娩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技术,观察组采用减痛分娩法,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产程疼痛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程疼痛VAS、VRS、PPI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痛分娩能够减少初产妇产程疼痛,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程导乐分娩对缩短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共1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由具备分娩经验的助产士进行1对1陪护,针对产妇的身理、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分娩可以明显降低产妇经阴道分娩产程,减少对产妇身体的损伤,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妇水中分娩的优势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单胎、足月、头位,自愿行水中分娩的初产妇145例作为水中分娩组,将同期、低危、正常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入水后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结果:水中分娩组第一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中分娩组下水后疼痛明显缓解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中分娩组行会阴切开率与对照组会阴切开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的有效缩短产程,缓解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的母婴安全性,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产房分娩的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导乐陪伴分娩护理,观察两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泌乳功能和母乳喂养自信心变化.结果:观察组产程、产后2h出血量和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泌乳功能和母乳喂养自信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护理改善初产妇妊娠结局,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母乳喂养自信心和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产程管理下电针对初产妇潜伏期疼痛、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潜伏期宫口开1 cm、3 cm、5 cm时,予以电针合谷、三阴交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电针干预,两组其他操作相同。记录两组产妇在潜伏期宫口扩张至1 cm、3 cm、6 cm时疼痛的VAS评分,潜伏期、第一产程时长,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潜伏期宫口扩张至3 cm、6 cm时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产程潜伏期、第一产程时长,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电针镇痛分娩对初产妇新产程潜伏期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对初产妇新产程宫口扩张及缩短产程时间未见明显影响,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通过案例分析的模拟教学提高助产士与产妇沟通能力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由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产程中助产士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产妇助产士接受案例分析模式的模拟教学,在产程中以此为基础与产妇沟通。通过对产妇的各产程时间、生产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及产后出血量对产妇产程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通过采用案例分析的模拟教学方式对助产士进行培训,提高助产士与产妇的沟通能力后,观察组产妇的各阶段产程时间、焦虑抑郁水平和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案例分析的模拟教学能够提高助产士与产妇的沟通能力,进而消除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缩短产妇各产程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对于产妇产程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产程中使用芳香疗法配合穴位按压对初产妇心理状态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200例分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程观察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芳香疗法和穴位按压。对比2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满意度以及新生儿的窒息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芳香疗法配合穴位按压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初产妇的焦虑情况,稳定了情绪,减轻了疼痛,降低了产后出血量,促进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保障了母婴安全,提高了分娩质量和产科护理质量,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300例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仰卧位方式分娩,观察组根据产妇的舒适度来选择自由体位分娩,观察并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个产程和总产程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6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婴结局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疼痛、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等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能有效缩短产程,改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多穴位刺激在自然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产科结局。方法将433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助产士全程陪护分娩模式,观察组采用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加多穴位刺激镇痛分娩。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4cm、宫口开全时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能显著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P0.05)。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助产士全程陪伴加多穴位刺激镇痛分娩更有利于母婴健康,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产房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程中合理应用催产素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模式。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行静脉滴注催产素产妇23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1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观察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剖宫产率偏低,顺产率偏高,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健康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9%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P0.05。结论:产程中合理应用催产素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利于保证新生儿健康,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