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6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 32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肿块 ,肾脏呈受压改变 ,钙化发生率高 ;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 ,“边缘征”较具特征。结论 CT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可为术前定性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报告8例经手术,病检证实的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除3例2cm左右小肿瘤密度均匀外,其余均有整性和滓性混杂肿块;增强扫描均有不同和中化,而囊笥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内均可见钲化,多而散在,以斑点或点片状为主。CT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关系非常清晰。有肿瘤包绕大血管者,手术治疗受到限制;较大肿瘤可能与畸胎 瘤、肾胚瘤混淆,本文讨论了其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3.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儿童肾脏的恶性肿瘤 90 %以上为肾母细胞瘤 (又名肾胚胎瘤 ,Wilms瘤 ) [1] 。作者回顾性分析 5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 ,结合文献探讨CT对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2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年龄 1~ 4岁 ,平均 2 .8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发热、血尿。病变发生于左肾 2 3例 ,右肾 2 4例 ,双侧肾脏 5例。初诊时发现有脑转移 1例 ,胸膜转移 1例 ,肺转移 1例。1.2 方法 使用PickerSeleSp螺旋CT扫描仪 ,扫描范围从膈面至髂嵴水平 ,层厚 11.1mm ,层间距 10 .0mm ,扫描前 30…  相似文献   

4.
报告8例经手术、病检证实的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除3例2cm左右小肿瘤密度均匀外,其余均为囊性和实性混杂肿块;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而囊性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内均可见钙化,多而散在,以斑点或点片状为主。CT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关系非常清晰。有肿瘤包绕大血管者,手术治疗受到限制;较大肿瘤可能与畸胎瘤、肾胚瘤混淆,本文讨论了其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5.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萌  钟发英  薛向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26-3727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主要表现有大的不规则肿块25例,密度较均匀18例,钙化12例,囊变或坏死8例,出血4例,越过中线22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20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8例,2例肝转移,8例腹腔积液,2例盆腔转移。肿块不均匀强化,肾脏向后外侧移位24例,肾脏轮廓完整。结论:根据典型CT表现,并结合临床特点,可高度提示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22例,囊变坏死20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范围以及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CT表现。方法5例肾母细胞瘤均做了CT平扫,2例做了增强扫描,其中1例做了三维重建以区别肿块来自肾上腺或肾脏。结果5例平扫肿瘤密度显著低于正常肾实质,且密度不均匀,偶有钙化、出血,增强后肿块表现为低一中度强化,与相邻正常肾实质密度差异更大,明确了肿瘤的病变范围及远处转移情况。结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另外薄层扫描加矢状面重建能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松  尹传高  胡俊  李旭 《安徽医学》2010,31(11):1296-1298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母细胞瘤20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肾母细胞瘤发生于左肾9例,右肾9例,双肾2例,22个病灶表现为实质性肿块20个,囊实性肿块2个,未见完全囊性肿块。出现坏死液化20例,斑点状、条状钙化3例,片状出血2例。肿块直径5~16cm,15个病例直径〉10cm。肿块呈类圆形15例,分叶状5例,包膜完整或大部分完整18例,包膜不清2例。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定性诊断、鉴别诊断、病变分期以及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全部病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显示,14例肾母细胞瘤均发生于单侧肾脏,左、右肾发生率无差异。多数位于肾脏一极,也可侵犯全肾。大多表现为轻度强化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钙化少见。典型表现为残肾移位、变形、旋转显著,肾实质呈“新月形”或“环形”强化,或者正常肾结构完全消失。表明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及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及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性,3岁。因进行性面色苍白伴右下肢疼痛、跛行25天于2004—04—21收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查体:双侧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右侧髋、膝关节压痛,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尿香草扁桃酸(VMA:328.28μmoL/24h)和血沉(100mm/h)均明显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O”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5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母细胞瘤单侧多见,双侧少见。起源于肾脏一侧,上极多于下极,常表现为不明显的强化实质性肿瘤伴坏死与出血。压迫后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型”强化。结论肿瘤与残肾交界面的“锯齿”、“蟹足”或“怀抱”征以及残余肾的“新月形”强化是肾母细胞瘤CT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借此可与肾周围非肾源性肿瘤相鉴别,非常有助于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联合MRI对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胰母细胞瘤或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56例患儿的病历资料,患儿病理检查前均实施CT和MRI检查。以患儿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T联合MRI对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鉴别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67%、90.24%、89.29%、0.885;MRI鉴别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分别为80.00%、92.68%、89.29%、0.863;CT联合MRI鉴别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分别为100.00%、90.24%、92.86%、0.951。CT联合MRI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略高于单一检查诊断,特异度与单一检查诊断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AUC均高于单一检查诊断。结论 CT、MRI均对小儿胰母细胞瘤与腹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21例肾母细胞瘤位于单侧肾脏,位于上极14例,下极7例,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实质性肿块,瘤内常见坏死,出血与囊性病变,极少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原发肿瘤及其侵犯,主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对肾原发肿瘤与腹膜后肾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患儿的CT表现。结果  34例均为单侧发病 ,肿物多为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清楚 ,最大者可达 12 .1cm× 12 .3cm× 12cm ,CT值普遍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病灶内可见大小不一斑片状更低密度区及钙化 ,部分患儿可见腹膜后及 /或肾门淋巴结肿大 ,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且可清除显示受压变形的肾盂、肾盏。结论 CT可充分显示病变的起源大小、范围及毗邻关系 ,可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儿童腹部包块伴 /不伴血尿 ,CT表现肾实质较大低密度肿块 ,肿块内有更低密度区或钙化 ,应首先考虑肾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血管母细胞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3例及复习文献43例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母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及蚓部。其它部位少见。可多发或伴发腹部脏器病变。大囊小结节征是血管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其CT平扫约等于脑脊液密度;实质型CT平扫呈等密度、或低等混杂密度,增强扫描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结论:CT和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但需要与囊性胶质瘤、单纯囊肿、脑膜瘤、AVM、脑脓肿等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如形态,密度及周围结构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体积较大肿块,其中不规则肿块6例,规则2例,钙化7例,囊变坏死1例,出血2例,越过中线5例,包绕腹膜后大血管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例,肾脏向后外侧移位6例。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CT典型特点,并结合临床症状,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黄玉桃 《安徽医学》2010,31(5):551-551
男性,39岁,外院体检B超发现左肾上腺区包块,人住我院,心肺、血压正常。CT表现:左肾上腺影消失,代之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约4.5cm×4.7cm大小,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与周围间隙存在,其内缘以膈肌脚,前缘以胰尾为界,  相似文献   

18.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综合征并有恶变倾向。FA伴发儿童实体肿瘤十分罕见。作报道了1例罕见的VACTERL综合征伴有FA及多个实体肿瘤的年幼女孩。患儿有很多先天异常(马蹄肾、小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型、骶骨发育不全)及在新生儿期就已被修补了的食管闭锁。这样的合并症使得FA的诊断很快被做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9例,阐述了肾母细胞瘤的典型声像图特点是瘤体较大且有包膜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随着肿瘤内部结构不同其回声的高低变化,同时讨论了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赵世方 《吉林医学》2011,(21):4426-4427
目的:明确提高对肾错构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结合外科手术后病理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肾错构瘤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增强CT诊断肾错构瘤准确性非常高。22例患者经增强CT术前明确诊断的18例。4例术前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术中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例明确为肾错构瘤,1例恶性,1例仍不能区分良恶性。结论:是增强CT是明确肾错构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