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欣颖  李慧 《山东医药》2014,(21):49-5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性脑梗死(RACI)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4例,将其分为TIA组和急性脑梗死( ACI)组,其中ACI组又分为初发性脑梗死( FA-CI)组和RACI组。另选体检健康者9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各组血浆Hcy。结果ACI组Hcy水平高于TIA组、对照组(P<0.01或<0.05),TI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CI组高于FACI组(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FACI、RACI密切相关,与TIA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2例TIA发作患者,测定其发病24 h内的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32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TIA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伴有梗死灶的TIA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梗死灶者(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和TIA有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局灶性神经症状持续时间小于24h。文章对TIA的症状,诊断方法,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对本病的处理方针。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年限与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短期和长期相对危险度,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04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2982例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病例资料确定两组患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情况,并且采用条件性Logistic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处理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局灶性神经症状持续时间小于24h。文章对TIA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危险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对本病的处理方针。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是脑梗死最重要的预警信号,也是预防脑梗死的关键时期.有效控制TIA的危险因素,可预防和控制其发作和进展.文章对TIA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及危险因素以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从而来引起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90例≥60岁(老年组)和75例≤45岁(非老年组)TIA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TIA病因明显不同于非老年组,高血压(60%)、缺血性心脏病(42%)、吸烟史(23%)、周围血管病变(21%)及糖尿病(20%)的构成比较高,而肥胖、高脂血症、睡眠障碍及血管病家族史在非老年组常见,高尿酸血症在两组均有较高构成比。椎基底动脉系TIA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21%与9%,P〈0.05)。结论 老年TIA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具有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特征。病因分布特征提示,老年TIA患者病因中心血管病变构成比较高,尤其是高血压控制不良。对具有心血管病变的老年人给予早期干预,可降低TIA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7d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165例TIA早期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LDL≥2.6mmol/L、TIA发作次数≥3、症状持续时间≥60min、糖尿病、入院后高血压与TIA早期进展成脑梗死显著相关(OR=3.38~10.44,P<0.05)。结论 TIA早期进展至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定义为“一类未致脑梗死的局部脑缺血所引起的短暂发作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随着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TIA的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传统定义于1965年第4届普林斯顿会议上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TIA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文章就近几年来有关TIA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影像学、治疗、预后、转归以及与缺血耐受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新认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缺血耐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虽然使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但同时可诱导神经细胞对再次严重缺血产生耐受,减轻缺血性卒中的神经损伤。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证明,TIA的持续时间、再灌注时间、发作频度和发作前后的体温等因素均可刺激细胞释放内源性物质,如腺苷、兴奋性氨基酸和热休克蛋白等,诱导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约2/3的TIA患者会再发TIA或卒中.对TIA发病后的卒中风险进行预测可判断患者的预后,以便尽早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文章就TIA后卒中的诸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了综述,以期为TIA的预后评价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彻底摈弃了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4h的传统标准,更加注重TIA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TIA的神经影像学、认知障碍、缺血耐受、自然预后、治疗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继发缺血性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很高,需要紧急评价和处理。文章介绍了TIA的急诊评价内容,强调全面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合用通心络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TI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单用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蝓江,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3%(P〈0.05)。结论 脑蛋白水解物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TIA的疗效优于单用通心络胶囊。  相似文献   

1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TIA的研究集中在对TIA概念的重新认识、影像学检查、与卒中的关系以及TIA防治等方面。对TIA的研究对于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诊断的规范决定合理的治疗。TIA是一种综合征而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决定治疗的个体化,TIA的不同特点是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急性期不能及时区分TIA和脑梗死的时候,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变化和氯吡格雷和(或)阿司匹林对LPA的影响。方法:检测128例TIA患者和1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浆LPA含量。近1个月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的93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氯吡格雷(75mg/d)组和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组,每组31例。检测患者基线服药1个月后的血浆LPA含量,并记录1个月内的缺血发作次数。结果:TIA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LPA的含量分别为(3.36±0.27)μmol/L和(1.47±0.42)μmol/L(P<0.001)。治疗30d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的各组血浆LPA含量都明显降低[分别为(2.48±0.30)、(1.96±0.24)和(1.33±0.21)μmol/L;P<0.01~0.05)],各组缺血发作次数分别为3.78±0.93、2.20±1.10和1.53±0.81(P<0.01~0.05)。结论:TIA患者血浆LPA含量明显增高。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降低血浆LPA含量和减少缺血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