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1978年1月~1998年7月用结肠镜检查全结肠3489例,共检出大肠息肉483例(1384%),其中恶变者42例,恶变息肉经内镜治疗39例。现对以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大肠息肉恶变的相关因素,以及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演变关系,评价恶变息肉经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52例大肠息肉的病理资料和结肠镜检查资料.结果:直肠、乙状结肠是一般息肉的好发部位,也是恶性息肉的好发部位.多发性息肉患者中腺瘤性息肉和恶性息肉的几率较高.结论:提示结肠镜检查时应重点观察直肠和乙状结肠.多发性息肉患者应引起内镜医师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内镜和病理特点及复发情况.方法 对我院1099年至2006年间电子结肠镜检出的119例老年人息肉,均送病理,高频电切后随访1~7年.结果 腺瘸81例(68.06%),多发性腺瘤64例(53.8%),10例恶变(8.4%),78例腺瘤复(再)发37例(47.4%),2例在随访中恶变.结论 老年人大肪息肉中康瘤性息肉患病率高,恶变率高.电切后复查以1年为宜.  相似文献   

4.
闫彩文  郭霞  李飞  闫秀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87-1089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表现,以发现其规律,提高大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1201例,对其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在4624例结肠镜检查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01例,其中男691例,女510例,检出率为25.97%,〉70岁者检出率46.71%。息肉分布直肠32.96%,乙状结肠30.06%,降结肠12.66%,横结肠11.17%,升结肠9.41%,回盲部3.75%。单发息肉49.88%,2-5枚44.96%,〉5枚5.16%。病理资料中炎性17.7%,增生性26.7%,错构癌陛0.5%,腺瘤性55.1‰结论年龄越大,息肉的发生率越高,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的数目增多,腺瘤性息肉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本组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359例,检出大肠息肉88例,检出率24%。本文分析88例大肠息肉的病理特征和内镜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8例中,男66例,女22例,年龄23~82岁,平均53.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2内镜检查息肉分布:直肠39例,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6例,横结肠21例,升结肠8例,盲肠2例。息肉形态:有蒂6例,亚蒂8例,无蒂74例。息肉数目:1枚68例,多发息肉20例。息肉最小0.3 cm×0.3 em,最大2.5 cm×3.5 cm。大肠息肉的部位分布与息肉性质的关系见表1,大肠腺瘤的大小与癌变关系见表2。3病理结果炎性息肉23…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病理及内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光  刘萱 《中原医刊》2007,34(14):87-88
目的探讨大肠息内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内镜特征及息肉恶变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2001年至2003年所做2016例电子结肠镜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内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例肠镜中,共检出大肠息肉357例,息肉的检出率为17.7%,而腺瘤性息肉196例占54.9%,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腺瘤性息肉的大小与恶变密切相关。绒毛状腺瘤在各类型息肉中最容易癌变。结论腺瘤息肉的恶变与其体积大小有关,体积愈大愈易恶变。结肠镜检查应尽量检查全结肠,且在取活检时注意选择息肉近腔面充血糜烂粘膜处取材及大息肉多块取材,且对所见息肉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7.
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颖  王玉芳  王维 《四川医学》2002,23(1):17-1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内镜特征及息肉恶变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1998-2000年所做5840例电子结间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内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5840例肠镜中,共检出大肠息肉623例,息肉的检出率为10.67%,而腺瘤性息肉271例占47.09%。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腺瘤性息肉的大小与恶变密切相关。本组息肉以0.6-1.0cm者恶变率为3.80%,1.1-1.9者恶变率为13.0%,≥2.0cm者恶变率为27.59%。结论:遥瘤息肉的恶变与其体积大小有关,体积愈大愈易恶变,大肠镜检查应尽量检查全结肠,且在取活检时注意选择息肉糜烂处及大息肉多块取材,且对所见息肉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8.
338例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因素。方法:分析结肠镜检出的338例大肠息肉及其中32例息肉恶变的内镜与病理资料。结果:息肉恶变占9.5%,大于2cm息肉恶变率达49.0%;息肉恶变呈全结肠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多发性息肉癌变率高;腺瘤恶变占90.6%,以绒红状腺瘤多见。结论:大肠息肉恶变率较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大肠息肉病内镜诊治20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18例小儿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407例,对其中334例(共385枚)进行了息肉切除。385枚息肉的肠段分布依次为直肠219枚(56.88%),乙状结肠101枚(26.23%),降结肠36枚(9.35%),其它部位29枚(7.53%),息肉的病理类型幼年性息肉为202例(60.48%),腺瘤性息肉90例(26.95%),炎症性息肉32例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提示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2年该院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大肠息肉患者837例,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各组检出率、性别结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结果 各组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老年组高于青、中年组,发病年龄向年轻化发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年组男性大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老年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组男性检出率高于老年组男性,老年组女性检出率高于青、中年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为主,中、老年组以大便性质改变为主;老年组大于或等于1 cm、无蒂、多发息肉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非腺瘤性息肉多于腺瘤性息肉,青、中年组非腺瘤性息肉构成比高于老年组,老年组腺瘤性息肉构成比、癌变率均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患大肠息肉、发生癌变风险均高于青、中年,近年大肠息肉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应根据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的特点制订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中肠息肉发生的年龄、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健康体检中心2010年1月-2011年5月经电子肠镜检出的1 345例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 检查人员平均年龄49.2岁,健康中老年人群中肠息肉检出率超过1/3 ;80%以上的肠息肉集中于横结肠以下的左半结肠;80%以上的肠息肉≤0.5cm;在左半结肠随着部位的降低,腺瘤性息肉比例逐渐减少,而炎性、增生性及恶性息肉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中老年人肠息肉的检出率较高,好发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多见;随着部位的下降,恶性息肉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3.
放大色素肠镜鉴别诊断大肠小息肉及其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雪健  郑亮 《重庆医学》2005,34(4):543-544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肠镜结合Kudo腺管分型对发现病变及鉴别小息肉性质的意义.方法经放大电子肠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对80例直径≤10mm的小息肉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对照研究.结果"超微小息肉"(直径≤0.3cm)占42.5%(34/80),无蒂型这97.1%(33/34),应用放大色素肠镜结合Kudo腺管分型对非瘤性息肉诊断敏感性为92.5%,诊断特异性为96.1%.对瘤性息肉诊断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2.8%.2例息肉癌变,均为Ⅴ型表现,2例手术后的吻合口息肉,表现为Ⅴ型开口,病理证实为肉芽肿病变.结论放大色素肠镜能发现小息肉,特别是"超微小息肉",染色法结合Kudo分型鉴别诊断预测病变的性质,指导内镜下的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14.
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漏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龙  黄春  李俊杰 《当代医师》2014,(5):646-649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的漏诊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间186例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息肉后半年内进行结肠镜复查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以下相关因素:病变相关因素:包括病变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病理;非病变因素:包括肠道清洁度、退镜时间、操作者经验、是否麻醉状态等.结果 186例患者中57例发生息肉漏诊,患者息肉漏诊率30.64%(57/186),2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息肉343枚,漏诊76枚,息肉总漏诊率22.16% (76/343);平坦型小息肉容易漏诊(P<0.01),乙状结肠、盲升结肠和肝曲、脾曲部位的息肉容易漏诊(P<0.05),肠道清洁度差、退镜时间短、未静脉麻醉及初级内镜医师漏诊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存在部分息肉漏诊,息肉漏诊与病变相关因素(包括病变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病理)和非病变因素(包括肠道清洁度、退镜时间、操作者经验、是否麻醉状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79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7276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796例,其中男性521例,女性275例,检出率10.94%;年龄30~69岁占82.29%;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43.84%,42.09%,11.06%,1.51%;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3.29%、升结肠11.88%,横结肠4.89%,降结肠11.58%,乙状结肠26.05%,直肠42.32%。796例中有35例发生癌变,癌变率4.4%。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腺瘤癌变率为29.73%,11.11%,4.86%;息肉直径≤0.5cm,未发现癌变;0.6~1.0cm,癌变率1.3%;1.1~1.9cm,癌变率7.4%;≥2.0cm,癌变率25.6%。结论: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2.0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0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12例无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分别为29.2%和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人群中,胃增生性息肉患者结直肠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0.047)。结论: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对男性、H. pylori感染的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应该加强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后确诊的153例结肠息肉并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71例,检出息肉共275枚,中青年组(年龄<60岁)82例,检出息肉共396枚。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性别、合并疾病、息肉数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手术方法、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大肠息肉好发于男性,且中青年组男性息肉比例(70.7%)高于老年组(53.5%);老年组具有合并症的患者高于中青年组(47.9%vs 25.6%,P<0.05)。中青年组左半结肠息肉比例大于老年组(65.9%vs 45.5%,P<0.05);老年组直径在1.0-2.0 cm之间的息肉枚数及山田Ⅲ型息肉枚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两组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尤其以管状腺瘤为高发。两组患者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方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人和中青年的大肠息肉具有各自的特点,因而在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时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 5 7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及病理特点分析 ,探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病理检查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5 76例大肠息肉中伴有不典型增生者 81例 ( 1 4.1 % ) ,癌变者 3 7例 ( 6.4% )。癌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 78.4% ) ,腺瘤息肉癌变率为1 6.3 % ,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 3 1 .3 % ,而炎性息肉癌变仅 1例 ( 0 .3 % )。大于 2 cm息肉癌变率为 3 1 .4% ,无蒂息肉癌变率达 5 7.1 %。因此 ,对较大、无蒂或腺瘤性大肠息肉 ,应早期内镜下切除及病理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患者共351枚结直肠息肉行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其中214枚扁平和65枚亚蒂息肉仅行APC治疗,72枚有蒂息肉电切治疗后用APC处理息肉残端。结果本组病例全部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现无症状的局部黏膜下气肿,78例患者出现短暂腹痛,未行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副反应少,操作简便,尤其是在扁平、广基息肉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