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2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健康教育)和对照组(一般康复),每组各115例。在治疗3个月时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自制的健康教育评价量表(PHERS)进行评定;随访两年观察其复发率。结果①治疗第3个月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研究组康复治疗的有效率(81.7%)高于对照组(57.4%;P<0.01);③研究组两年的复发率(37.4%)低于对照组(64.3%;P<0.01)。结论研究组健康教育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促进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对照组72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给与一般心理支持治疗,观察组7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健康促进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24周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SDSS MRSS 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4周时SDSS MRSS GQ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健康促进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技能康复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联合技能康复训练方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药物联合技能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科程式化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62例,按精神科程式化健康教育;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3种临床常用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NOSIE量表得分提示,结束时2组在多数因素得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AQ量表得分提示,从第二次到结束时,2组在自知力和对治疗的态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SPI量表得分提示,2组在结束时,除自己照料、社会性退缩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程式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某些症状,使患者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疾病状态,有效改善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将123例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健康教育,共计24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疗效。结果在干预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为21.14±5.78分,优于对照组的33.04±3.64分;SDSS总分改善为7.07±3.08分,优于对照组的10.70±3.31分。同时,研究组各量表的因子分的改善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干预组为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60例与之匹配的对照组患者单用药物治疗。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随访评定。结果干预组随访时PANSS阴性量表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SDSS的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5项因子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胡群英  尹恕 《现代医院》2014,(10):155-156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方法抽取60例出院疗效达"好转"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继续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利培酮24mg/日)。研究组另联合进行康复治疗,每周两次,每次90分钟,持续12周。结果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入组时两组的社会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2周的康复治疗后研究组的社会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心理护理)和对照组30例(未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心理护理8周后的PANSSS及SDSS量表评分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7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精神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生活质量量表(SQLS)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PANSS、SDSS、SAD、SQL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SDSS、SAD、SQL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患者自信心的建立,改善社交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减轻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人际心理治疗组3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照组的3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给予一般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人际问题问卷(IIP)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等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末的人际心理治疗组人际能力和社会功能改善更明显(P<0.01),人际心理治疗组抑郁症状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能够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人际能力和社会功能,对产后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60例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有明显下降的病人进行为期1年家庭教育和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进行干预前后评分。[结果]1年后BPRS、SDSS总分、QOL评分,除环境领域及精神信仰因例外.均较干预前有改善(P〈0.05或P〈0.01)。[结论]本干预对具有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下降病人有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和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由课题组成员至少每月上门进行家庭干预1次,实施6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GQOLI-74评定问卷中除物质生活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体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9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服用抗精神病药配合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组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2周末进行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量表评分在入组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2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社区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社区管理的80名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采用社区随访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1)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出院时评分均降低显著(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各量表评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小结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模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集体心理干预治疗与传统康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量表(IPRO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对干预前后三个月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分值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的Hamilton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IPROS总分值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BPRS总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集体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红艳  闾金杰 《中国校医》2013,27(4):305-306,309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分别进行药物加系统家庭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用BPRS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进行评定。结果 (1)入组前2组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2组的BPRS、ITAQ、SDSS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家庭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自知力,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9—11月在该院随机抽取留陪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各107例,分别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1年的定期追踪随访,适时进行干预。用自制问卷和精神科量表记录相关数据,评价患者的疗效、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和社会功能,并分析影响其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在出院后6、12个月PANSS、CGI-SI、SDSS量表各因子分、危险行为总发生率均较出院时下降(P〈0.05);危险行为中冲动伤人、自伤、自残、敌意、不合作发生率下降(P〈0.05);ITAQ总分、依从性较出院时逐渐增加(P〈0.05);病情复发率下降(P〈0.05)。健康教育培训后,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能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更明显改善自知力,减少复发率,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68例抑郁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患者在入院时、住院2周末、住院4周末、住院6周末、出院2周末的评分,以观察疗效;利用护士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分别评估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各因子变化,了解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入院时无差异(P〉0.05),第2周末起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2周时两组患者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两组患者在入院时NOSIE各因子分比较无差异(P〉0.05),但出院时,两组患者NOSIE的各因子分比较有差异,其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出院时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激惹、精神病性症表现、退缩、抑郁因子评分出院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症住院患者实施开放管理模式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也促进了患者的总体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影响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49例产后精神障碍(postpartum psychiatric disorder,PPD)患者(精神障碍组)和54例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正常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分析影响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将49例产后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PPD患者在夫妻感情、婆媳关系、人际关系、居住环境、生男生女、角色冲突及产褥期感染等方面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BPRS量表中的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和缺乏活力评分及NOSIE中的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抑郁、迟缓和个人整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影响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心理、社会因素较复杂,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产后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心理疏导联合药物应用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功能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自知力因子评分和BPRS总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AS评分和SSPI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等各项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