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DRAGONMED2010测定血沉及其临床应用。方法:①对同一份标本同时用DRAGONMED2010血沉仪和血沉参考方法魏氏法进行检测:②高、中、低三个不同标本进行批内重复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两种方法比较P〉0.05,相关系数0.983.回归方程Y=0.95X+2.51,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好:④重复性试验CV值3.1~5.1,表明检测结果重复性好:③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DRAGONMED2010血沉仪可以代替传统手工魏氏法,其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样本随时可做,方便实用。 血沉仪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任真  钱香  芮刚  张丽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373-1375,1379
目的评估魏氏替代法ALIFAX TEST1血沉仪(以下简称TEST1血沉仪)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和骨科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标本各30例,分别使用TEST1血沉仪和魏氏法进行测定分析。对血细胞比容(HCT)<35%的标本魏氏法检测结果经Fabry公式校正后再与TEST1血沉仪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统计分析2017年6-12月(用魏氏改良法Monitor100血沉仪检测)与2018年同期(用魏氏替代法TEST1血沉仪)上述3个科室住院患者ESR检测的异常率。结果上述3个科室TEST1血沉仪与魏氏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具有相关性,要Fabry公式校正后,风湿免疫科(r=0.9574,P<0.01)和骨科(r=0.9451,P<0.01)优于血液科(r=0.8765,P<0.01)。对于HCT<35%的标本,TEST1血沉仪检测结果与魏氏法相关性降低(r=0.8781,P<0.01);当HCT明显低于正常范围(<25%)时TEST1血沉仪检测结果与魏氏法则无相关性(r=0.5838,P>0.05)。TEST1血沉仪与Monitor100血沉仪同期检测ESR相比,风湿免疫科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科和骨科患者TEST1血沉仪检测的ESR低于Monitor100血沉仪(血液科:χ^2=76.35,P<0.001;骨科:χ^2=17.93,P<0.001)。结论TEST1血沉仪基本适用于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和骨科标本的检测。对于贫血患者而言,TEST1血沉仪受HCT影响比魏氏法小,但重度贫血(HCT<25%)患者宜选用魏氏法,且结果需按照Fabry公式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XC—A30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结果与经典魏氏法的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血沉仪方法学的准确性。方法:运用魏氏手工法与全自动血沉仪法对随机抽取的80例样本进行同步测定分析。结果:XC—A30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所测得正常标本的结果与魏氏法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测得的血沉结果在20—40mm/h区段时与魏氏法的结果相关系数r^2=0.699,仪器测定均值偏低5.55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C—A30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在血沉分析测定上具有简便、快速、批量、记录等优势,且其测定的血沉正常值可靠性高,但测定结果处于20-40mm/h区段时应适当进行魏氏法校正。  相似文献   

4.
微型血沉分析是由微信息处理器自动控制的一种专门分析血沉的仪器。具有小型、方便、操作简便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为了解该仪器的性能.我们对此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推荐的魏氏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实验方法和试剂 1.1 试剂:109mmol/L栒橼酸钠溶液 1.2 方法:抽2.4ml的病人静脉血加入含0.6ml枸橼酸钠溶液的试管,充分混匀。立即设置18-22℃的室温,用微型血沉分析系统和魏氏法同时测定。 2 测定结果和直线回归方程 2.1测定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简便经济的方法获得较准确的血型鉴定结果。方法由初检人员用玻片凝集法做血型正定型,结果为拟报血型,由审核人员用试管凝集法做反定型,其结果和拟报血型核对,结果相符后签发报告。结果采用此法后,无1例血型错误投诉,交叉配血时未发现因血型错误而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结论该方法简便、经济,有很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动化血沉仪的出现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已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如意大利Udine公司生产的ALIFAX test1自动化血沉仪)。本文为了评价ALIFAX test1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可靠性,作者将该方法与经典魏氏法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CRO TEST1自动红细胞沉降率(下称血沉)仪检测血沉的可靠性及建立该方法健康成人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90例,分别应用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和1993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血沉测定标准方法(即魏氏法)同时检测血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应用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对男性321例、女性311例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沉,统计该方法生物参考区间。结果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测定结果与魏氏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0.974;Y=1.015x-0.354);该方法生物参考区间第95%百分位数点:男为16.0mm/h、女为22.0mm/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是一种检测血沉快速、准确、可靠的新方法,但必须与参考方法或标准方法进行严格比对,同时应建立方法的生物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41例病人采血后不同时间所做的血沉结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随机取有医嘱做血沉的病人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全部病例病人的血色素均>80g/L排除生理变化对血沉的影响因素。妇女月经期,高原地区居民及12岁以下儿童。器材为长300±0.15mm,内径2.55±0.15mm特制的血沉架。2支同样规格玻璃干燥无菌注射器。均取3.13%枸橼酸钠0.4ml,取同一病人的静脉血各1.6ml,注入枸橼酸钠液充分混匀。用魏氏血沉管吸血到0刻度,并垂直立于血沉架上1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一步鉴定,以排除或确诊霍乱。方法以试管凝集和交叉吸收实验复核玻片凝集结果,用生化实验和BIOFOSUN 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PCR技术检测O139霍乱弧菌特异性脂多糖基因(LPS)。结果玻片凝集阳性,试管凝集1株菌可达原诊断血清效价的1/4,1株菌达1/2,交叉吸收后均证实为非特异性凝集;未检出LPS基因;系统生化鉴定判定为麦氏弧菌。结论2株菌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相似文献   

10.
用EDTA-K2抗凝全血测定血沉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经改良后测定血沉(ESR)的可行性。方法将EDTA-K2抗凝血添加1/4量的枸橼酸钠(以下简称改良法),与魏氏法比较,并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比较其准确性、相关性。结果用改良法测定血沉与魏氏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测定血沉结果准确、方便,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ALIFAX-TEST1型全自动血沉测试仪测定结果与作为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金标准的魏氏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线性分析。方法分别用自动血沉仪法和传统魏氏法测定406例临床患者1hESR。结果经统计学处理,406例ESR在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经检验,两者结果总的相关性良好(r=0.957),ALIFAX-TEST1型全自动血沉测试仪测定结果低于魏氏法,当ESR60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ESR≥60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各种相关影响参数对两种方法影响程度不同,当ESR60mm/h时,结果可能导致偏差,因此ALIFAX-TEST1检测结果不能替代魏氏法,临床上应以魏氏法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onitor‐20全自动红细胞沉降率检测仪(简称Monitor‐20全自动血沉仪)与传统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分别用Monitor‐20全自动血沉仪和传统魏氏法同时测定50例临床标本的ESR ,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onitor‐20全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所测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73,P>0.05),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90,P<0.01)。结论 Monitor‐2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ESR与传统魏氏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检测ESR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参考方法对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校准,建立量值溯源性,评价该仪器性能,并建立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选取30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分别用参考方法魏氏法和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进行检测,校准仪器,建立该仪器的量值溯源性。分别用10例低、中、高值标本重复检测10次,评价不精密度。应用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检测894例表面健康人群,按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与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魏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精密度高,变异系数(CV)介于2.83%~5.02%。男组与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于男性;男21~50岁组与大于5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采用百分位数法统计各组生物参考区间,男21~50岁组为小于或等于20 mm/h ,男大于50组为小于或等于25 mm/h ,女组为小于或等于28 mm/h。结论 Microtest 1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沉与魏氏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精密度高,用血量少,生物安全危害低,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通过建立本实验室生物参考区间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发挥其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流感嗜血杆菌b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估计氨苄西林耐药Hi中b型的比率。方法对2000-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细菌监测项目中,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培养的899株Hi,用E试验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情况后,用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进行b型检测。结果检出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nested—PCR与玻片凝集法检测Hib的结果一致,74株氨苄西林耐药Hi中有2株为Hib,约占2.7%。结论nested—PCR b型荚膜检测方法可作为玻片凝集法的一个重要补充。3地4年内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鼻咽部携带的氨苄西林耐药Hi中,Hib的比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一次性真空血沉管(Vacuette移液管)作红细胞沉降率(ESR)时的影响因素。方法:每一病人采血3管(甲、乙、丙),每管加抗凝剂(109mmol/L枸橼酸钠)0.4ml、血液1.6ml,混匀。甲管的血沉管不拔离液面,乙管拔液面,丙管按传统魏氏法操作,60min读数。3种方法配对比较,结果:血沉管不的拔离液面的甲管ESR明显加快(P<0.01),拔离液面的乙管测得值与传统魏氏法结果一致。结论:用一次性真空血沉管作ESR时,方法简单,可靠,无污染,但操作时必须待血液充满血沉管后,将血沉管向上拔离液面,否则结果明显增快。  相似文献   

16.
RF用于类风湿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常规方法是血清1:20稀释后,于玻璃板上加稀释血清及乳胶试剂各一滴,1~3min内出现凝集颗粒者为阳性,无凝集颗粒者为阴性。我检验科自1995年5月至1997年5月检测就诊患者血清RF89例,10例RF阳性。这10份阳性血清经60℃5min灭活后再次测定,有2例血清转阴(所用试剂为上海伊华公司试剂盒)。因此做RF胶乳凝集试验应将血清灭活后再进行试验,以防补体干扰,出现假阳性。类风湿因子(RF)免疫胶乳凝集试验血清应灭活@白莲$山东省东营市市级机关门诊部!257091…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EDTA能够络会血清中的Ca2+、Mg2+离子,进而阻断补体经传统或旁路途经活化这一原理.在实验中的稀释液内加入适量EDTA-Na。,使科体灭活。以胶乳法测抗“O”为例,并与原法进行了对比,现介绍如下。1试剂与方法血清标本用1.0g/LEDTA-Na2l:50稀释混匀,以每分钟2000转离心2分钟,取上清液一滴加在反应极格子内;再加溶血亲一滴轻轻摇动2分钟,后滴加ASO胶乳试剂一滴,摇动8分钟,同时做阴阳对照,有清晰凝集颗粒出现为阳性,反之为阴性。阳性标本可进一步稀释测定。所用胶乳试剂由上海医用化验所提供,EDTA-Na。溶…  相似文献   

18.
血液涂片的光学显微镜检查,一般都采用玻片法,它具有快速、方便、保存持久等优点,但玻片易破碎。为此,介绍一种用塑料薄膜制作血片的方法,塑料薄膜必须纤薄,无色,透明,平整无皱折,无油渍.制作前先将薄膜剪成宽度似玻片大小,长度略长于玻片备用。制片时用一棉球沾少许水,把玻片轻轻一擦(注意水不要沾得太多),再将塑料薄膜粘上,此时正面勿沾上水,然后用拇指中指按住塑料薄膜二头,再推片,迅速干燥,瑞氏染色,染好后再将塑料薄膜取下,自然干燥.如镜检,再在玻片上涂上少许水,将塑料薄膜粘土,镜检.用这种方法制作的血又…  相似文献   

19.
做血沉试验(细胞沉降率)按常规操作(魏氏法)需要观察一小时才能出结果,这样不但病人等的时间长,而且还增加了候诊人次。为了方便病人,缩短候诊时间,我们根据倾斜血沉管的角度可改变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原理,将血沉架改进成可倾斜10~30度的活动架,并将其检验结果与直角血沉架检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微型血沉分析是由微信息处理器自动控制的一种专门分析血沉的仪器。具有小型、方便、操作简便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为了解该仪器的性能,我们对此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推荐的魏氏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