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防止药物丢失及联合用药时配伍禁忌的发生。[方法]将需要输液的150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Y型一次性输液器,将两根穿刺针分别插入含药及无药液体瓶内,输液前用无药液体排气冲管,换瓶续滴时,用无药液体冲净输液器内原带药液体再换瓶,输液末再用无药液体冲管至药液全部输入体内,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观察两组病人的输液反应,收集输液前排气冲管丢失的液体量及输液终末输液内残留液体量,对比两种输液法丢失液体量中所含的药物量及对有效治疗量的影响。[结果]新输液法优于传统输液法。[结论]新输液法安全有效,能提高输液质量,并能减少药液浪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液过程中有效的防止换液时排气管漏液现象。方法:随机将塑料瓶液体换液的分为实验组200例(即瓶口向上挤压法)在换液时消毒瓶口后把瓶口向上,将输液器向下插入输液瓶中,然后挤压一下瓶子使其成为负压,但液体不接触输液器头端,翻转瓶体同时轻轻松手并挂于输液架上,向上固定排气管即可。对照组200例用常规更换液体的方法是先消毒输液瓶瓶塞,将输液瓶倒转挂于输液架(钩)上,然后将输液器向上用力插入瓶中。结果:两种换液法对防止排气管漏液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采用瓶口向上挤压法换液能有效预防排气管漏液现象,防止了药液浪费及床单位污染,预防了由此引起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3.
李学芳  宋奕君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96-2197
目前临床静脉输液中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在完成静脉输液过程中,一般要先使用注射器抽吸配制药液于液体袋中,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其有以下缺点:一是输液器功能单一,只能输液,不能配药;二是药液配制过程中污染几率高,尤其在配制瓶装粉剂药物时,需要从液体袋中抽取一定量的液体作为溶剂,灌注于药瓶中溶药,受注射器容量的限制,往往需要向无菌液体内反复插入抽取液体,易造成液体污染和输液微粒的增加;三是现有一次性输液器在进行临时静脉推注给药时,需将液体过滤器与头皮针柄分离,操作时局部易污染和进气泡,静注的药液也未经过滤。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控制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瓶药液残留量,最大限度地保证药物剂量准确.方法:将需要输注的54瓶,容量为100 ml,装有50 ml 10%葡萄糖塑料材质输液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瓶,对照组在更换输液瓶时,待输液瓶内液体滴至瓶颈处,莫菲氏滴管上段输液器内有空气时,即更换输液瓶.观察组在更换输液瓶时,待输液瓶内液体滴至瓶颈处,莫菲氏滴管上段输液器内有空气时,操作者左手拇指与示指捏住输液瓶颈,右手将输液器排气管反折,置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右手拇指与示指将输液器轻轻拔出瓶口约0.5 cm,然后挤压莫菲氏滴管,使输液瓶颈部残存的液体流入输液器内,再更换输液瓶.比较两种更换输液瓶法液体残留量.结果:观察组输液瓶残留液体量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管理者必须关注新生儿输液的每一个环节,控制各环节的药液丢失量,确保新生儿用药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可充当输液时的连通管,在两瓶药液相同或无配伍禁忌的情况下将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用作输液时连通管,可减少换液体的次数.现介绍如下. 1.方法:先将2瓶相同的药液或2瓶无配伍禁忌的药液套好瓶套,常规消毒瓶口,用1支双向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分别插入两瓶口连通,输液前输液管插入一瓶口,排气管插入另一瓶口,排气后常规输液即可.  相似文献   

6.
目前,塑料输液瓶已渐替代玻璃输液瓶,既方便运输,在临床应用中,也有瓶体轻、不易打碎等优点。 密闭式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药液可加入密闭式输液瓶内,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如果连续输液,在更换液体瓶时,常出现针头上段回血(更换未加过药的液体瓶)或少量液体自排气针管外溢现象(更换加过药的液体瓶)。作者通过临  相似文献   

7.
患者术后补液量一般为2 000~3 000ml,常需用几瓶液体,为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我们用连通导管把加药后相互间不发生反应的液体相连接,依次输液,方法是:取无菌输液器上的塑料导管,于两端分别连接无菌16号针头,将A、B、C 3瓶液体之间用连通导管连接在A瓶上再插入一通气管,C瓶上插入输液器,在输液器的通气管口系一个死结,使气体不再进入C瓶,打开输液器开关,液体即从输液器内流出.  相似文献   

8.
密闭式输液瓶的更换方法刘海萍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续输液,在更换液体瓶时常出现输液管道回血或少量液体自排气针管外溢现象。经过反复临床观察,我总结出一个正确的更换输液瓶方法。(1)更换未加药液的液体瓶时,因瓶内是负压,应先插排气针,使瓶内外压力相等后,再插...  相似文献   

9.
针对创伤科室液体量大,用药多,静脉输液加药多,工作乱而繁琐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静脉摆药袋。一瓶液体需加的药物放置在一个摆药袋中,挂在液体瓶上,现已在临床应用多年,非常方便。材料与制作方法:输液完毕,将一次性输液器袋收集起来,用剪刀把输液器口修剪平整、向外翻折2-3cm,共翻折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终末药液残留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5月我科住院患者术后常用的0.9%盐水250 ml(袋装)+头孢替安2 g,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复方氨基酸(瓶装)18AA-V200 ml+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50 ml,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输液结束时均采取平卧位,输液架高度均设置为100 cm。对照组待茂菲式滴管内上方液体不再下滴时拔针或封管,试验组采用改良的输液器瓶塞穿刺针输液器,按照设定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输液末两组均用5 ml注射器抽取输液瓶(袋)内残余液体测量,输液器内残余药量放入量杯内抽取测量。结果:试验组药液袋(瓶)内残余量、输液器残余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改良的输液器瓶塞穿刺器可以减少输液袋内残余药量,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输液器内残余药量,两者结合可减少药物的总残留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了药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软包装输液袋瓶盖打开后不消毒的可行性。方法取软包装输液袋瓶盖完整、无松动及裂痕的软包装液体共100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袋瓶盖不消毒立即直接贴上瓶口贴,对照组50袋瓶盖用安尔碘消毒后立即贴上瓶口贴,将液体加药后放置于治疗室操作台上,并于0,15,30,120 min 4个时间段对瓶盖进行细菌采样和培养;便利抽签采样100袋软包装输液袋拉开拉扣后立即用瓶口贴贴好,分别在治疗室、病房以及使用安尔碘消毒后瓶口贴封口放置病房30 min后,观察瓶口细菌污染情况。结果输液袋贴瓶口贴后瓶盖表面无任何细菌生长;病房的输液袋瓶口细菌污染率12.12%,治疗室内瓶口无细菌生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同样放置在病房30 min的输液袋,瓶口使用安尔碘消毒后细菌污染率为8.82%,与未消毒瓶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2,P>0.05)。结论软包装输液袋加药后的瓶塞是无菌的,开启瓶盖后可直接用于临床,但不建议在病房长时间放置。  相似文献   

12.
液体加药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输液用注射液吸安瓿或密封瓶内药液,再加入液体这种加药方法造成的工作效率低,药液易被污染的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液体加药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加药过程中繁琐及易被污染的环境节,其加药速度比注射液加药快四倍左右,吸药管上的微孔过滤膜可防止药液内杂质进入液体内,可按要求很快很多余的液体排除,达到需要量,可减少用注射器加药后的浸泡,清洗,包装,高压灭菌等工作,节省科室开支。  相似文献   

13.
输液过程中液体细菌污染的监测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输液过程中液体细菌污染的环节。方法对输液过程中液体瓶塞开启处、输液管瓶端针头和静脉穿刺针分别进行细菌培养。结果(1)100个待输液瓶塞消毒后无污染,输液过程中换下来的100个液体瓶塞,14个有污染,两组数据经字2检验,P<0.001,有显著性差异。(2)100个使用后的静脉穿刺针22个有污染,100个输液管瓶端针头7个有污染,两组比较,污染率经过字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3)检出细菌主要是常见的空气污染菌。结论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床单被服及护理人员的手接触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病室清洁管理和输液时的无菌操作管理,合理安排病室清扫和输液时间,减少空气污染,防止输液操作各环节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肾内科、消化科住院需输血的患者160例,以1~6月份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份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输血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组按输血路径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错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在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差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输血路径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可规范输血操作流程,减少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任爱玲  高君 《护理研究》2004,18(24):2163-2165
为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 ,介绍了输血前的准备、输血速度、血液的保存温度与输注温度及其保证输血快速通畅护理 ,总结了常见输血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抢救创伤性血胸患者时胸腔血自体回输的方法及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对2005年3月~2007年11月收治的54例创伤性血胸患者利用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采血袋、输血器将血液回输。结果:52例经过使用上述方法后失血性休克得到纠正,生命体征平稳,获得了进一步治疗的时机。2例严重多发伤虽经积极抢救仍无法挽回生命。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自体输血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对中等量以上、无明显污染的胸腔血自体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06~2008年有输血治疗的病历700份,其中外科病历500份,内科病历200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对病例输血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700例病例中,合理用血占44%,部分合理用血占40%,不合理用血占16%。内科合理输血比例显著高于外科(χ^2=91.827,P〈0.01)。结论 不合理用血现象在医院中普遍存在,外科占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小英  陆关珍 《护理研究》2003,17(3):130-131
目的 :为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 83例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与非感染、免疫与非免疫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均有影响。脾肿大对血小板输注效果无影响 ,可能与调查样本少有关。结论 :在保证血小板制剂质量的前提下 ,应避免或减少输注过程中血小板破坏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对输注无效者应重点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549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状况,为有效预防和处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促进输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4年来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64 251例输血病历的调查,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别按医院、反应类型、输血种类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64 251例临床受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49例,整体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85%,总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类别的输血不良反应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占81.95%;不同血液成分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51.18%,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占39.34%.结论 随着白细胞滤除技术的应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已经远低于过敏反应发生率;全面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在输血前的开展非常重要,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