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10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是否规律服用立普妥分为:服药组53例和未服药组47例。发病3个月后再次随访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发病1周内比较,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搏动指数明显下降(P0.05);未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对改善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患者脑血流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无创、定量检测颅内血管病变的新诊断技术 ,可准确测定颅内大中型动脉的多项参数 ,而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各种脑血管病变 ,本研究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情况。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无高血压和无高血脂症的糖尿病的患者 8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 40岁以下 2 0例 ,40~ 6 0岁 38例 ,6 0岁以上 2 2例 ,平均年龄 45 .2岁± 5 .4岁 ,病程最长为 2 4年 ,最短为7个月 ,平均病程 6 .1年± 2 .3年。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 48名作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46 .2岁± 6 .1岁。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T…  相似文献   

3.
颅内肿瘤患者可因肿瘤压迫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引起阻塞性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可获得脑血流动力学的全面资料,通过对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搏动指数等各项指标改变的分析,间接反映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本文收集我院9例经CT确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TCD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对动脉的检测方法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nal doppler,TCD)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其中TCD主要是对脑血管颅内段血管进行评价,DSA是对血管全面评估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脑血流情况并探讨其与狼疮脑病的关系。方法 对1993-1999年北京儿童医院SLE住院患儿38例(男5例,女33例,平均年龄10.7岁)进行了TCD检查,其中诊断为狼疮脑病者15例。TCD探查范围包括: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颅内段;双侧大脑半球血管:大脑前、中、后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椎-基底动脉。对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检测双侧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DSA证实的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重度狭窄(8例)或一侧重度狭窄、另一侧闭塞(10例)患者,共18例.应用TCD榆测支架置入前、后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①TCD对ICAe闭塞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0/10),对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6%(25/26),总体符合率为97%(35/36).②术前ICAe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为(241 ±55)cm/s,术后1、3、6、12、24个月分别为(59 ±15)、(58±12)、(59 ±15)、(61 ±14)、(64 ±16)cm/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各阶段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③术后支架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较术前升高[(59 ±14)、(120±24)cm/s,P=0.000],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改善(0.64 ±0.15,1.05 ±0.19;P=0.000).术后闭塞侧MCA的PSV亦有所升高[(48 ±17)、(70 ±16)cm/s,P=0.005],而PI值的变化不明显(P=0.379).④术前有2例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双侧颈动脉置入支架后,AcoA关闭;术后有11例AcoA开放,其中10例为一侧闭塞,另一侧狭窄的患者,1例为双侧重度狭窄而仪一侧置人支架的患者.术前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24支(10例为双侧同时开放,4例为单侧开放),术后18支PcoA关闭(6例为双侧同时期,6例为单侧关闭).结论 TCD可用于双侧ICAe病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储备( 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稳定或调控脑血流量以适应脑功能的需要.虽然存在争议,但文献报道,CVR受损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2].目前评价CVR功能常用的影像技术包括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氙CT(XeCT)、CT灌注成像(CTP)、MRI中的灌注加权成像( PWI)、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近红外线频谱分析等[3,4].但由于这些检测方法大都费用昂贵而且对设备及操作要求较高,临床上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形态、搏动指数、血流速度异常动脉分布情况,并与103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受检动脉均为1 133支,糖尿病组脑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102支,异常率为9.0%;103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形态异常83例,占80.6%;46例搏动指数增高,占44.7%,与对照组的3.1%、44.7%及1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速度减慢的受累动脉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血流速度增快和血管狭窄较少见于大脑后动脉.结论TCD检查可为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颅多普勒评价脑血管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反应性可用于评价脑循环储备能力,而脑循环储备能力的减退可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平静呼吸和屏气末时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可根据脑血管的不同舒缩反应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颞窗穿透不良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经眼窗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经眼窗监测CEA手术患者8例。采用TCD评价术前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并经DSA证实。于术中进行脑血流监测,记录麻醉后、颈动脉夹闭前后、转流管放置及颈动脉开放前后,不同时间点患侧眼动脉(OA)和(或)颈内动脉虹吸部(CS)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血管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结果①手术监测成功7例。8例患者中有4例因交通动脉代偿不良,使用转流管。术中采用双深度监测OA及CS者3例,单独监测CS者2例(1例未成功),单独监测OA者3例。②夹闭颈动脉后与夹闭前比较,OA的PSV、MV、EDV及PI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血流开放后,OA的PI明显升高(P〈0.05);夹闭颈动脉后较夹闭前CS的PSV显著下降(P〈0.05),但开放后血流与夹闭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1周发生脑梗死,7例预后良好。结论经眼窗监测CEA术中脑血流改变,可有效解决颞窗穿透不良的难题。采用双深度间断监测患侧OA和CS血流参数是较理想的方式。对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代偿不完全患者,建议使用转流管,可预防术中脑缺血,降低术后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Shao BL  Geng JL  Li YS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595-598
目的 研究专病门诊对他汀类药物在卒中二级预防中使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568例在卒中门诊登记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经济学、个人既往史、LDL-C水平及他汀类药物使用等信息.结果 306例专病门诊患者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为51.3%,而262例普通门诊患者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仅为7.6%.在专病门诊中,71.6%有血脂异常者和44.8%无血脂异常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明显高于普通门诊者的27.1%和2.0%.专病门诊患者中LDL-C>3.4 mmol/L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低于此值者(25.6%比14.7%,P=0.017).结论 普通门诊中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极低,而专病门诊则能显著提高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缩小了临床实践与指南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程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1):1677-1679
目的 评估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症状严重程度及出院时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前是否已使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57例)与非他汀治疗组(128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牛津郡临床分型、入院时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方法、出院时Barthel指数等.结果 他汀治疗组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非他汀治疗组(6.0对13.0,P<0.01),出院时功能转归良好病例百分比高于非他汀治疗组(77.2%对41.1%,P<0.01).非他汀治疗组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与未合并用药者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达到功能转归良好的病例百分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出院时功能转归良好与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相关(OR=5.784,P<0.01).结论 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及改善出院时功能转归.  相似文献   

13.
急性卒中患者甘露醇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在脑水肿高峰期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对28例大脑半球卒中患者行20%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压治疗,剂量为125ml或250ml。应用经颅多普勒监测用药前后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各参数变化的百分率(PR),同时监测肱动脉血压。结果滴注125ml甘露醇患者病变侧与非病变侧Vs、Vd、Vm均有明显改善,病变侧PI在45~60min时下降明显(与输注前比较,45min时,P=0.002;65min时,P=0.028),非病变侧PI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侧Vs、Vd、Vm、PI的PR差异无显著性,同时双侧脑血流速度改善和PI下降稳定而持续;滴注250ml甘露醇患者病变侧与非病变侧Vs、Vd、Vm呈波动性改善,病变侧PI下降不明显(P〉0.05),非病变侧PI在60min时下降显著(P=0.005),60min时两侧PI的PR差异有显著性(P=0.006)。滴注125ml或250ml甘露醇患者的病变侧血流速度改善和PI降低的高峰时间均较非病变侧延迟。结论滴注125ml甘露醇卒中患者的病变侧脑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好于非病变侧,而滴注250ml甘露醇非病变侧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好于病变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年龄对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经头颅CT确诊的258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又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诊断仪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高血压老年组与高血压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双侧ACA、MCA、PCA的Vm均较非老年组减低(P〈0.05),而PI及RI较非老年组显著增高(P〈0.01);正常血压组与高血压组比较,两组Vm、PI及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后,血压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不明显,年龄是影响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15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包括传统术式46例,外翻术式97例,增加补片9例。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脑缺血症状均有改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以局部血肿及声音嘶哑为主,术后血压不稳定多见于采用外翻术式后。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间断使用低分子肝素( low molecular heparin,LMWH)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MES)的影响.方法 90例经颅多普勒监测MES阳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非LMWH组(n=44)和LMWH组(n=46).非LMWH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LMWH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MWH,每3个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 AXaIU,2次/d,持续1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时MES数量、MES阳性率以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时非LMWH组MES阳性率与LMWH组并无显著差异(70.45%对61.36%;x2=1.357,P=0.244),但非LMWH组MES数量显著多于LMWH组[(12.07±10.16)个对(8.09±8.13)个;t=1.470,P=0.043];治疗6个月时非LMWH组MES阳性率显著高于LMWH组(36.96%对19.57%;x2 =3.982,P=0.046),非LMWH组MES数量也显著多于LMWH组[(10.32±9.93)个对(1.46±3.27)个;t=5.450,P=0.000].3个月时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17%对9.09%,P=0.198),但LMWH组6个月时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非LMWH组(4.35%对20.45%,P=0.025).结论 在抗血小板聚集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间断使用LMWH可降低MES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个月时MES阳性率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GW  Xiong XL  Lin Y  Li YS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5):393-396
目的 了解后循环梗死常见临床症状、体征及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梗死且资料完整的216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头颅MRI检查,证实在后循环供血区存在责任病灶.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后循环临床表现的特征及与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偏侧肢体无力(81.9%)、口齿含糊(46.3%)、头晕(33.8%)、偏侧麻木(31.0%);最常见的体征足偏侧运动障碍(81.9%)、中枢性面舌瘫(61.1%)、构音障碍(46.3%)、偏侧感觉障碍(31.0%)及共济失调(30.1%);交叉性瘫痪发生率低(2.8%),单独的眩晕极少(1.4%);延髓麻痹、意识障碍、视力障碍及记忆障碍等症状有助于定位;经典的脑干综合征具有定位意义.结论 后循环梗夕匕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特征性临床表现和临床综合征有助于后循环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降压治疗对脑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测定全脑血流量(CBF)技术,前瞻性随访1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治疗后1/2年及1年时血压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CBF增高(治疗前616.41±107.96mL/min,疗程1/2年时629.73±103.63mL/min,疗程1年时635.69±106.31mL/min,P〈0.05),SBP降幅大者治疗后CBF高(疗程1/2年时β0.147,95%,CI0.022~0.272,P=0.021,疗程1年时B0.161,95%CI0.018~0.313,P=0.037),基础DBP高者治疗后CBF下降风险大(疗程1/2年时0R1.117,95%CI1.001~1.247,P=0.048,疗程1年时0R1.213,95%CI1.028~1.473,P=0.024)。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降压治疗安全且益丁脑血液循环,但对基础DBP高者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慢型克山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慢型克山病患者根据心脏X线检测结果分为2组,心脏中度增大组39例,心胸比例为0.55~0.60,心脏重度增大组47例,心胸比例0.60.另选择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及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①Vm:心脏中、重度增大组MCA[(57.4±8.9)、(55.1±7.9)cm/s]、ACA[(41.6±8.5)、(39.5±8.1)cm/s]、VA[(35.6±7.8)、(33.5±7.6)c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2±11.6)、(47.3±10.9)、(39.7±9.5)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脏重度增大组PCA[(31.2±8.3)cm/s]、BA[(38.7±7.9)cm/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8.1±10.5)、(45.3±11.7)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I:心脏中、重度增大组MCA(0.92±0.12、1.01±0.13)、ACA(0.90±0.14、0.94±0.15)、PCA(0.89±0.15、0.92±0.14)BA(0.93±0.13、0.96±0.15)、VA(0.91±0.14、0.93±0.16)与对照组(0.74±0.10、0.77±0.15、0.72±0.13、0.68±0.12、0.69±0.14)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心脏重度增大组明显高于中度增大组(P<0.05).③RI:心脏中、重度增大组ACA(0.63±0.06、0.70±0.07)、PCA(0.62±0.07、0.65±0.08)、BA(0.66±0.09、0.68±0.10)、VA(0.63±0.08、0.64±0.09)与对照组(0.52±0.07、0.54±0.08、0.56±0.07、0.57±0.06)比较明显增高(P<0.05),心脏重度增大组明显高于中度增大组(P<0.05);而心脏重度增大组MCA(0.67±0.09)与对照组(0.53±0.06)和中度增大组(0.65±0.07)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慢型克山病可引起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脑血流供应障碍更为明显.TCD检测慢型克山病患者脑血流改变简便易行、无创伤、重复性好,对脑血流改变能定量评价、准确可靠,对慢型克山病患者病情判断、临床治疗、转归及愈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