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单纯化疗(A组);化疗加碘油栓塞(B组);化疗加碘油加明胶海绵栓塞(C组).结果5年内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428例,386例经2个月~50个月随访.肿瘤缩小率:A组14%,B组55%,C组79%(三组间P<001).肿瘤基本消失:C组5%,A,B两组无1例消失.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A组0%,B组10%,C组45%,其中12例患者获Ⅱ期手术切除,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见肿瘤区癌细胞全部或部分凝固坏死,瘤旁癌细胞稀疏.结论影响疗效因素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血供情况,门静脉主干瘘和癌栓、肝动脉插管治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TAI)和栓塞(TAE)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最有效方法,它与中医中药结合,两者产生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笔者自2001年6月至2004年10月对7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与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者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用导管法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36例老年肝癌临床疗效。方法 将化疗药物经导管灌注肝动脉,化疗药与碘油混悬乳化流入肝肿瘤血管,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血管。结果 经长期随访,存活≥5年l例,≥3年2例,≥2年2例,≥1年10例,9月以上2l例。结论 化疗栓塞后,病人症状缓解,甲胎蛋白值下降,肿瘤缩小,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影象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对慢性肝病随访的重视,使肝细胞癌(HCC)诊断率逐年增加,可惜大多数病例已是晚期。手术可切除的小肝癌甚少,且仍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免疫疗法,即用弗氏佐剂和重组白介素-2(rIL-2)结合动脉栓塞法治疗HCC。患者和方法:A组:共17例,其中HCC 16例,转移性肝癌1例。所有患者均用1.0ml完全弗氏佐剂与抗癌药、碘化油混合成乳胶液,经动脉插管,注入肝固有动脉,17例中11例加用小片明胶海绵作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10例再肌注IL-2(500~1000 U)。B组:HCC 22例,用不完全弗氏佐剂(剂量方法同上)治疗,其中12例加TAE治疗。C组:HCC 21例,1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失去手术时机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插管方法,将导管插入肝动脉或更接近肿瘤的供血动脉,先灌注化疗药物,再用碘油与化疗药物混悬液在X线监控下栓塞肿瘤血管,直至肿瘤区碘油沉积充分后再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6个月生存率91.6%,12个月生存率41.6%,24个月生存率4.2%,平均生存13.6月。结论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能适当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肝动脉栓塞的抢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4年4月以来对13例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采取了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抢救,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3例HCC自发性破裂出血,男12例,女1例,年龄43~68岁,平均57岁。所有病例均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二分册: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确诊。患者均因突然腹痛、腹胀、头晕24h内入院,临床上有不同程度休克表现。13例腹腔穿刺均能抽出暗红色不凝固液体。其中5例有中至大量腹腔积血。术前术后均有肝肾功能,血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测定,B超和CT资料。入院后立即吸氧、补液、输血。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用5Fr Yashiro导管4Fr超滑导管,3Fr微导管先作肝总动脉造影。了解肿瘤分布情况,有无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及出血部位、范围后再进行超选择性插管至出血动脉分支再次作造影分析出血动脉条数,粗细,出血速度,并将DSA表现分为4型,根据分型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其中1例行TAE前用5一氟脲嘧啶1000mg,顺铂80mg肝动脉灌注(TAI)。术后均给予护肝、抗炎、抗休克治疗。次日腹腔穿刺抽出陈旧血液。 2. 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造影均有典型的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病灶凸出肝脏表面12例,肿瘤呈巨块型中央坏死1例。表现为小动脉喷血型1例,微动脉洒血型4例,毛细血管渗血型6例,隐匿型2例,13例经急诊TAE后出血全部马上得到控制,除1例术后第5天死于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外,其余12例均在3d后病情逐渐好转,无严重并发症。2周后复查肝功能,ALT下降10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下降并接近正常11例。1月后复查AFP,12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例接近正常值。9例于1月后接受每月1次的TAE和TAI治疗,共治疗4次、3次、2次的分别为2例、5例、2例。存活3月2例,3~8月8例,13月1例,超过28月1例,1年存活率为15.4%。 3. 讨论:栓塞前行DSA分型可为选择栓塞材料提供依据,我们按出血动脉粗细、条数、范围及出血速度分为四型。小动脉喷血型(Ⅰ型):出血动脉直径>1mm,造影剂自病灶的出血动脉向外喷出呈火山口征或出血间歇期可见小动脉痉挛截断现象。微动脉洒血型(Ⅱ型):出血动脉分支直径为0.5~1.0mm,多条血管出血,造影剂自病灶表面流出呈洒水征。毛细血管渗血型(Ⅲ型):肿瘤表面毛细血管床破裂造影剂外渗。隐匿型(Ⅳ型):因出血部位与肿瘤染色重叠或处于出血间歇期虽无造影剂外渗现象,但病灶凸出肝表面,肝与膈肌间隙增宽呈肝-膈分离征,且随着造影剂的注射膈下密度逐渐增高亦应视为出血现象。Ⅰ型因动脉粗,出血速度快,单用明胶海绵难以止血,宜加用弹簧圈栓塞。Ⅱ型为多支末梢血管出血,在使用弹簧圈之前应先用真丝线段、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以达到彻底止血。Ⅲ型和Ⅳ型宜用碘油、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浆栓塞。如有肝动-静脉瘘时,必须禁用真丝线段,因其直径小易通过瘘口造成肺栓塞。术中应避免大剂量化疗药灌注,但可选择对肝肾毒性小、剂量低的化疗药如表阿霉素掺入碘油栓塞,利用碘油的“载体”作用将抗癌药选择性地带入肿瘤组织可减轻副作用。TAE适应证宽,即使有严重肝硬化,凝血机能障碍甚至轻中度休克,仍可采用超选择性插管行肝亚段动脉栓塞保护了正常肝组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止血效果可靠等特点。术后配合腹腔穿刺抽出陈旧血液减少感染机会。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上一旦确诊为HCC自发性破裂出血即应不失时机地选择TAE治疗以有效地抢救生命。  相似文献   

7.
我院经肝动脉灌注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1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27~70岁。采用单纯导管化疗灌注4例,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术后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严重影响TAE疗效,使远期生存率下降。1995-08/1999-06 HCC伴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行TAE者46例,探讨TAE术后近期EVB的防范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住院经B超,CT及AFP等检查诊断为HCC不能或不愿手术者46例,内镜证实食管静脉曲张,根据Palmer分类,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属中度8例,重度38例,其中红线征33例。全部病例1mo内无出血史,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为23例,治疗组男15例,女8例,年龄35岁~71岁,平均62岁;对照组男17例,女6例,年龄38岁~68岁,平均61岁。 1.2 方法全部病例经肝动脉途径治疗HCC均适合选TAE术,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超选择肝固有动脉  相似文献   

9.
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对365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345例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E),50例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术(TAI)。现将肝癌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HCC的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最理想的栓塞剂还没有被确定。这项研究报导了使用明胶海绵粉末和聚乙烯醇(PVA)行TACE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顾伟  韩克起 《肝脏》2003,8(4):59-61
肝癌介入治疗一般包括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微波固化、激光热疗、冷冻和氩氦刀靶向治疗等方法[1] ,在减轻肿瘤负荷、防治复发和提高生存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尽可能地减少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仍是目前肝癌介入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 ,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作一概述。一、经导管肝动脉治疗(一 )肝动脉栓塞1.单味中药 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术 ,首要的问题是栓塞…  相似文献   

12.
王宝岭  冯桂玲 《山东医药》2009,49(38):98-98
2000-2007年,我们采用经皮穿刺选择性肝动脉置管技术,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或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8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双重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不同操作程序和材料对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157例大咯血患者,分组采用三步双重栓塞支气管动脉和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121例选择经高温处理的明胶海绵微粒、真丝线段、明胶海绵条分三步双重逐级栓塞支气管动脉远端细小分支、小分支及大分子血管,36例患者选择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随访1~8年,远期止血率为:三步双重栓塞组89.3%,单纯明胶海绵栓塞组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439,P<0.02)。结论采用支气管动脉三步双重栓塞法能明显提高治疗大咯血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肝癌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肝癌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因此阻断肝动脉可使肝癌血供减少90%以上,使肿瘤坏死,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少。但肝动脉阻断(结扎)后由于侧支循环建立较快,所以疗效短暂。而使用各种栓塞剂可以阻断肝动脉大部分分支,有效地延缓侧支循环的建立,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单药化疗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单药栓塞治疗65岁以上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并与化疗药物常规用法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比较,探讨适合老年人肝癌经动脉内化疗栓塞方案。方法治疗组4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用表柔比星40mg与碘化油配制成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经导管向肝癌供血动脉注入,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该动脉;对照组4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给予常规用法化疗药物,丝裂霉素12mg,5氟尿嘧啶10g分别加入60ml生理盐水中经导管向肝癌供血动脉灌注后,再用治疗组方法予以化疗栓塞。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分别为727%和738%(P>00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3%、591%和364%,对照组分别为786%、643%和357%(P>005)。治疗组肝、胃肠、血液系统毒性分级标准均较对照组低。结论老年人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中,单药化疗栓塞毒性小,并可取得与常规用量化疗药物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4月~2008年7月肝细胞癌患者66例,并将其分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组(19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24例)和射频消融组(23例),并将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组的肿瘤坏死率达73.68%,明显高于单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及单纯射频消融组(分别为50.00%和52.17%,P<0.01或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32%、37.50%和30.4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8.3个月,高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与单纯射频消融组(分别为13.6个月、21.7个月,P<0.01或P<0.05).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与单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单纯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相比,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本项目属临床医学研究。自1986年以来,通过对中晚期肝癌6000例次诊断性血管造影和介入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进行了系列性临床应用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经单纯化疗、化疗碘油栓塞和化疗碘油明胶海绵栓塞三种方法的对照研究,以后者疗效最好,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达到62.98%和13.92%。  相似文献   

18.
孟晓明 《山东医药》2009,49(50):59-60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TAE)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急诊肝动脉插管,注入明胶海绵、碘油或弹簧钢圈行TAE32例(TAE组),行肝切除术11例(切除组),肝动脉结扎术27例(结扎组)。观察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压、Hb和生存时间。结果TAE组均止血成功,术后24h血压、Hb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87.5%,均高于切除组结扎组的72.7%、37.0%(P均〈0.05)。结论TAE是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有效、安全的手段;对不能手术全切的肝癌患者,疗效优于其他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法本院近2年实施经动脉插管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425例,其中合并动-静脉瘘38例,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分别对动-静脉瘘以无水乙醇或无水乙醇+明胶海绵颗粒、对肿瘤病灶以无水乙醇+碘油(1:1)或碘油+2~3种化疗药物实施栓塞。观察术后的临床表现,并随访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42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瘘38例(8.9%),其中,高流量型21例(55%),低流量型17例(45%),同时伴有肝动脉-肝静脉瘘8例(21%)。38例均成功实施动-静脉瘘及肿瘤病灶的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术,其中,35例经过2~3次治疗。术后肝功能好转23例(61%);腹水消失13例(34%),腹水明显减少20例(53%);6个月生存率84%(32例),1年生存率61%(23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术治疗肝癌伴动-静脉瘘,能缓解其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及其严重后果,疗效肯定,并且为同期实施的肿瘤病灶栓塞治疗奠定了基础,该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动脉化疗栓塞并内支架置放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除3例为临床诊断外其余均经内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病例以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于肿瘤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并配合使用食管内支架置放术。灌注及栓塞以胃左动脉为主,少数辅以腹腔动脉、肝左动脉及左膈下动脉,所用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和明胶海绵颗粒。结果共行动脉灌注治疗143例次,平均3.4次/例,其中48例次加用碘油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置放内支架47个。总有效率为88.1%(37/42),半年、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2.0%(35/42)、69.1%(29/42)及38.0%(16/42)。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并内支架置放的综合介入疗法是中晚期贲门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