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6例,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常规在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口服及减充血剂滴鼻等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跟踪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术组痊愈18例(34耳),占77.3%;有效4例(6耳),占13.6%;无效2例(4耳),占9.1%。对照组痊愈9例(17耳),占43.6%;有效4例(6耳),占15.4%;无效9例(16耳),占41.0%。两组治愈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且对与腺样体肥大有关的分泌性中耳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多发病、常见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我科1998年2月~2002年2月应用全麻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及鼓膜穿刺抽吸冲洗注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52例(98耳),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2例(98耳),男35例,女17例;年龄5~12岁,平均7.2岁:病程3月~1年。52例经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32例(46耳)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在全麻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结果腺样体切除顺利,术后随访3~12个月,28耳(60.9%)痊愈,听力恢复正常;听力提高,体征改变属有效者13耳(28.3%),总有效率为89.1%;术后复发3耳。同时鼻塞打鼾消失,合并鼻窦炎者获得治愈或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和儿童鼾症的主要病因,长期不治疗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且常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传统的手术方式存在切除不彻底、不易控制出血等缺点。近年来,我科对40例扁桃体炎及腺样体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我院行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手术的50例分泌性中耳炎儿童为研究组,将这期间在我院单纯行鼓膜置管术的35例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术后6月和1年时的相关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观察其转归。结果研究组中,87患耳在术后6月的检查发现85耳治愈,治愈率97.7%;术后1年检查未发现患耳,治愈率100%。对照组中,49患耳在术后6月检查发现3患耳未愈,治愈率为93.9%;术后1年的检查发现5患耳,其中4患耳为曾患病耳,1患耳为初次发病。两组在术后6月复查比较中,P>0.05,在术后1年的复查比较中,P值<0.05。结论鼓膜置管联合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明显,并发症少,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58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均常规进行病史采集、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对部分患儿进行鼻内镜检查录像,单盲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其与咽鼓管咽口的关系。统计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258病例中经声导抗检查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108例(41.9%),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27例(10.5%);对合并和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发现,患儿性别、病程长短、腭扁桃体大小等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无明显影响,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性大,多元回归分析证明其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程度。结论有必要对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常规进行听力学检查,以确认或除外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或与咽鼓管园枕及咽口关系密切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听力变化、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方法 对80例(132耳)病史超过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4~12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72耳)采用在耳内镜下同期行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B组38例(60耳)则仅在耳内镜下行鼓膜置管而不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A、B组术后纯音听力均提高.A组术后中耳积液平均时间为(8.5±1.2)天,通气管脱落或取出后3个月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为8.3%,并发中耳感染率为2.7%;B组积液时间为(10.3±1.4)天,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为21.7%,中耳感染率为11,7%.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改善听力,能缩短中耳积液时间,减少复发率及继发中耳感染的发生率.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施行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8年7月~2000年7月共收治84例腺样体肥大病人,应用鼻内镜及筛窦钳行直视下腺样体切除,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指导下吸切器切除腺样体对儿童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5例并发慢性鼻窦炎和(或)分泌性中耳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鼻内镜指导下采用Xomed电动吸切器行腺样体切除术,再辅以药物治疗后观察其转归情况。结果:15例患儿睡眠打鼾停止,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慢性鼻窦炎和(或)分泌性中耳炎经药物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鼻内镜下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且对与腺样体肥大有关的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腺样体切除术对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定。方法随机将48例(84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5例(40耳)单纯行鼓室置管术,术后应用药物治疗。乙组23例(44耳)行鼓室置管术的同时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结果随访3周,甲组治愈17例(70%),好转2例(10%),无效6例(20%)。乙组治愈21例(90%),好转1例(5%),无效1例(5%)。结论对合并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同时切除肥大的腺样体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吉诺通与达先片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方法 150例分泌性中耳炎(176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95耳)和对照组(70例,81耳).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吉诺通胶囊0.3克,口服,每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达先片(舍雷肽酶)10毫克,口服,每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治愈72.6%(69/95),好转15.8%(15/95),无效11.6%(11/95);对照组治愈58.0%(47/81),好转11.1%(9/81),无效30.9%(25/81). 结论吉诺通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激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配合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7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罗红霉素、沐舒坦,同时行患耳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照组只口服罗红霉素、沐舒坦.疗程均为一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75%和73.33%,两组间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可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二丙酸倍氯米松加吉诺通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喷鼻及吉诺通口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方法 81例(101耳)分泌性中耳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52耳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及吉诺通口服.对照组49耳用传统方法治疗.全部病例随访8~16个月(平均11.9个月).结果对比观察两组疗效.治疗组35耳显效(67.3%),有效12耳(23.1%),无效5耳(9.6%),总有效率90.4%.对照组21耳显效(42.9%),有效19耳(38.8%),无效9耳(18.3%),总有效率81.7%.组间比较P<0.05.结论加用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喷鼻及吉诺通口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优于单纯的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鼓室给氧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4l例(44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剌抽液或切开后,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混合液,然后进行鼓室内给氧治疗,每日2次,15min/次,连续3日。并与同期用常规方法治疗的40例(43耳)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给氧2~3次后就见中耳分泌物消退.而对照组则中耳积液仍然存在。治疗结束后半月进行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为75.0%.对照组为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0~12个月,治疗组有6耳复发,对照组复发15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给氧法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该类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90例(10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比较急性组和慢性组的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结果。结果 急性组声导抗测试主要表现为“B”型和“C”型,慢性组主要表现为“B”型;急性组纯音测听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慢性组主要表现为混合性耳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声导抗测试结合纯音测听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早期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麻松液冲洗中耳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150例,行鼓膜穿刺、氯麻松液冲洗中耳腔作为治疗组,另以本病患者150例常规抽液治疗作对照.结果氯麻松液中耳冲洗组有效率达90%,明显优于常规抽液组.结论氯麻松液中耳冲洗法可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耳道加压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共观察52例(76耳).治疗组在鼓膜穿刺抽液后行外耳道、鼓室加压给药 激光等治疗;对照组仅行鼓膜穿刺抽液、激光照射等治疗.结果外耳道、鼓室加压给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总有效率86.8%.结论外耳道、鼓室加压给药可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鼓膜置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0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鼓膜置管加鼓室注药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08例鼓膜置管及鼓室注药后的疗效.结果鼓膜置管术有效率为92.1%(152/165).结论鼓膜置管加鼓室注药较适合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咽口周围炎症性疾病的关系,探讨其病理联系,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9月诊断为SOM并伴有咽口周围炎症性病变者172例(284耳),针对其相关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并行咽鼓管扩张注药,分析疗效与咽鼓管咽口周围炎症性疾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伴有慢性鼻咽炎52例(77耳),咽隐窝粘连23例(38耳),腺样体肥大15例(28耳),腺样体萎缩不全并感染28例(48耳),鼻咽囊肿7例(11耳),鼻咽结核2例(3耳),慢性鼻炎鼻窦炎45例(79耳)。不同的咽口周围疾病对分泌性中耳炎的预后影响不同。腺样体肥大者治疗后最好,鼻咽结核者治疗后最差。结论不同类型的咽鼓管咽口周围炎症性疾病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影响,临床上应当区别对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