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使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伴冲动行为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对照组患者单用奥氮平,在治疗开始前、2周末、4周末、8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药物治疗效果,且在治疗全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和MO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在2周末、4周末、8周末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冲动行为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单用奥氮平好,起效快,且其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奥氮平治疗。疗程4周,分别于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及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第2、4周末,研究组患者相同时间段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兴奋症状分及攻击因子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研究组患者的MOAS量表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起效快,疗效好,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冲动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4月3日至2017年4月3日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伴冲动行为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奥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与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冲动行为、社会功能等情况,同时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MOAS、SSP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MOAS、SSP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各出现2例患者有头晕、嗜睡症状,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伴冲动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冲动行为及精神病理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利培酮治疗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伴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合并利培酮组)及对照组(单用利培酮组)。分别在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D)评价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及MAO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利培酮治疗伴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联合组采用奥氮平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血清Hcy水平及各类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症状因子、阴性症状因子、一般精神病理学因子及PAN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因子、阴性症状因子、一般精神病理学因子及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 <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OAS评分、血清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血清Hcy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 <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0%)高于对照组的1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患者有助于尽快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培酮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诊断(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分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利培酮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评定。评定量表采用一般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PANSS 量表阴性症状分数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其他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MCCB 量表的语义流.性、连线测验、符号编码、持续操作、情绪管理分数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培酮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临床效果较单纯利培酮的治疗,为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清睾酮的含量与其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男性精神分裂患者100例入组,根据MOAS量表及暴力史分为研究组(有攻击行为,MOAS评分≥5分)50例患者和对照组(无攻击行为,MOAS评分≦5分)50例患者,比较两组血清睾酮水平,两组的PANSS因子分、MOAS分量表分别与血清睾酮水平之间做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男性睾酮含量为(4.60±1.18)mg/m L,对照组男性睾酮含量为(3.87±0.79)mg/m L,两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睾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睾酮含量与MOAS的量表评分攻击行为呈正相关(P〈0.05)。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睾酮含量变化与MOAS的量表评分攻击行为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伴冲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奥氮平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的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2、4、6周末各评定1次,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6周末,两组患者的MOAS和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各测量点MOAS和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伴冲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奥氮平治疗,且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疗效。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纯利培酮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检测共识版量表(MCCB),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阴性症状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其他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功能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语意流畅、视觉记忆、言语记忆、情绪管理、持续操作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优于单纯利培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89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予以认知行为治疗合并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另一组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第4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PANSS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二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91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EC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4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9%(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对照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后,观察组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于暴力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暴力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危险行为[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社会交往能力[社交技能量表(SSC)]评分、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74)]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MO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SC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等GQLI-74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暴力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危险行为评分、社会交往能力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将附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以常规治疗护理,指定护士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进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治疗4周、8周后2组NOSIE和PAN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3)。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采用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观察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改善以及复发情况,评价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维度及总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维度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各维度得分、服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高社会和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就诊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帕利哌酮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估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较治疗前相比,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显著优于对照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GQOLI-74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丙戊酸钠合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有兴奋、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和丙戊酸钠片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奥氮平治疗。治疗6周后,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MOAS评分在2、4、6周末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或P<0.01)。在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分,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治疗6周结束,两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奥氮平组,且起效快,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封闭式管理并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6周时、入组12周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6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入组12周时观察组MRSS、NOSIE-30、SDS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61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门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0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31例)使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8周后,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分别在治疗第2、4、6、8周进行疗效评价;于第8周末评价副反应.结果 两组的HAMD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将患者组按照是否有暴力史及MOA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的评分进行区分,有明显攻击行为的患者组为研究组,无明显攻击行为的患者组为对照组,总共80例刚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液中的TT3、TT4(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探讨两组的MOAS分、PANSS因子分的数据并与TT3、TT4的血清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1.61±0.38)nmol/L的数据,研究组TT3(2.21±0.25)nmol/L的数据呈明显升高的趋势(P〈0.05),TT3与认知因子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TT4方面,对照组(91.05±9.93)nmol/L与研究组TT4(79.06±10.02)nmol/L相比也是呈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研究组的TT4水平分析发现,与MOAS的言语攻击因子分也呈现相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财物攻击因子分也是呈一定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数据对比发现,对照组TT3与PANSS的焦虑抑郁因子分却是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TT4水平的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07-1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知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分量表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维度评分及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恢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