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智慧医疗信息系统的运用在综合医院门诊服务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开展智慧医疗门诊就诊模式和原有门诊就医流程就医的患者各300名,自制门诊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满意度及投诉率;比较实行智慧医疗前后患者各环节诊疗等候时间;结果 经过比较,实行智慧医疗后在挂号、就诊、抽血、收费、取药各环节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实行智慧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度96.3%,投诉率3.7%;对照组满意度84.3%,投诉率15.7%。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智慧医疗能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减少各环节的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感受,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黄赣英  王弋  傅蓉  钟利君  沈小玲 《浙江医学》2017,39(24):2305-2306,2309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在优化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急诊科预检就诊的非创伤性高风险胸痛患者70例(对照组),2016年1至12月在急诊科预检就诊的非创伤性致死性胸痛患者87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日常预检分诊方法进行预检分诊;观察组患者采用HFMEA方法优化的预检分诊流程进行预检分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致死性胸痛检出率和确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致死性胸痛检出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94.29%,P<0.05),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12.2±11.4)minvs(23.2±20.53)min,P<0.05]。结论应用HFMEA方法制定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流程,可提高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时致死性胸痛的检出率,缩短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分诊管理对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1104例门诊预约患者。对照组:传统挂号方式,观察组: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等待时间、就诊患者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实施比较,差异大(P0.05)。10552例门诊分时段预约患者,30min就诊符合率为94.78%。结论门诊分时段预约可有效提升护理分诊管理水平,提升患者就诊质量与效率,增加医师应用率,获得患者与医师的满意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情况,大力推广门诊分时段预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导诊管理对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就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就诊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扔骰子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挂号管理,观察组采用分导诊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就诊患者中,分导诊管理能大幅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优化看病流程,提升医疗效率,该模式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实施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提升产生的影响。 方法 甄选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共计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预检分诊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预检分诊流程,比较分诊效果、护理质量。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分诊准确性、及时性占比均较高,且观察组患者就诊至处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预备、设备管理、技能配合以及护理环境等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科患者接受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可显著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其分诊准确性、及时性较高,且缩短了患者就诊至处置时间,提升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诊分诊流程再造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性重症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急性重症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诊流程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分诊流程再造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死亡率、急诊分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急诊分诊满意度。结果:两组急救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分诊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诊流程再造联合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重症卒中患者可缩短急诊分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诊分诊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急诊分诊流程与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未实行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的就诊患者病例580份作为甲组,另择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我院实行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后的就诊患者病例580分作为乙组,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甲组的护理满意度为487例(83.97%),护理质量为(84.17±3.02)分,乙组的护理满意度为557例(96.03%),护理质量为(95.46±1.89)分,乙组显著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结论优化预检分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预检分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方法选取2015年2月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分诊方法进行分诊;选取2015年5月门诊就诊患者50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分诊方法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包括转变服务观念、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因分诊失误而发生的挂错号、投诉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挂错号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42,P0.05);观察组无一例投诉,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投诉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97.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31,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门诊预检分诊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某三级甲等医院预约诊疗服务体系,为优化预约就诊流程和服务内容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通过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网络预约和118114电话预约的患者人数,并对预约就诊人数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就诊人数平均增长23.61%,预约率平均增长93.49%,患者满意度较2009年增长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门诊预约诊疗体系对优化门诊就诊流程、提高门诊工作效率、缩短患者非医疗等候时间发挥重要作用。门诊预约服务的发展依赖于医患双方行为的转变,形成良性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在门诊分诊中是否实施优质护理作为分组依据,对来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在门诊分诊过程中享受到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40例,在门诊分诊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就诊期间投诉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态度以及护理环境)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分诊中,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可在临床加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和门诊量,优化诊疗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对门诊布局、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门诊流程策略:有机结合管理理念与建筑设计,科学合理进行建筑布局;简化就诊流程;多元化预约、网络推送就诊信息;引入智能叫号系统,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采用优化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门诊患者满意度模糊评价不仅简化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工作量,最终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能够缩短患者就诊的各项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利于医院的日后发展。患者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中实施优化门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到2018年10月于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1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延用常规门诊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就诊差异性及就诊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及分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时间,组间差异做统计学对比显示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就诊不满意例数为1例(1.75%),就诊总满意度为98.25%,对照组患者就诊不满意例数为12例(21.05%),就诊总满意度为78.95%,组间差异对比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于门诊护理中实施优化门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优化分诊质量,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门诊多渠道预约挂号平台下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门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门诊多渠道预约挂号平台下患者满意度与传统门诊预约挂号平台下患者满意度的差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新试点门诊多渠道预约挂号平台下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为85.4%,高于传统门诊窗口预约挂号时的7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就诊次数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新试点门诊多渠道预约挂号平台下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对急诊科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急诊科就诊的4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7月至12月就诊的247例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6月就诊的2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基础上运用追踪方法学原理对部分指标进行追踪并改进,比较2组预检分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预检分诊标准的掌握与流程的落实、应用分诊信息系统并详细记录、正确分诊、动态评估筛查潜在危重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追踪方法学能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强口腔门诊候诊病人的管理,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 通过美化就医环境、完善服务措施;运用接诊艺术,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分诊质量;提供预约服务,实行有序轮候,减少病人候诊时间;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结果 通过提高口腔科导医人员服务意识、优化就诊流程,实施优质服务措施后,候诊病人服务投诉明显减少,满意度显著提高. 结论 优质服务要从点滴做起,从方便病人开始,以病人为中心,想尽一切办法满足病人的合理医疗需求,才能减少服务投诉,不断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减少排队等候,节约医院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对患者的就诊流程进行调查和分析,建设医院一体化预约平台。结果实现了集医技预约、号源管理、床位预约及手术预约等功能为一体的多项目、多渠道的一体化预约凭条建设,优化了患者就诊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医院一体化预约平台系统在提升门诊工作效率和优化就诊服务流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各科室的协同操作,促进了互联网+智慧医院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郭书慧 《大家健康》2015,(5):166-167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在门诊分诊中是否实施优质护理作为分组依据,对来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在门诊分诊过程中享受到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40例,在门诊分诊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就诊期间投诉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态度以及护理环境)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分诊中,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可在临床加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OCUS-PDCA在提升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枣庄市立医院对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质量进行FOCUS-PDCA改进实施前(2022年6月至11月)作为对照组,改进实施后(2023年1月至6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门诊医生停替诊率、门诊医生准时出诊率、门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门诊医生准时出诊率、门诊患者满意度除环境与标识维度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门诊医生停替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中应用FOCUS-PDCA能提高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质量,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刘力松  曹红英  姚峥  刘德海  赵国光 《中国病案》2011,12(9):40-41,M0002
门诊预约挂号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的一种人性化服务。与传统的窗口挂号相比,预约挂号有诸多优势,比如优化了就诊流程,节约了患者时间,同时降低了医疗管理成本。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多渠道的预约挂号方式是我院的门诊服务特色之一。门诊预约挂号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不断增加预约号源,提高预约的便利性,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揭阳市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期间收治的40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揭阳市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期间收治的4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救治效率、神经功能、并发症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检分诊时间、采集标本时间、CT检查完成时间、入院—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中服务态度、护理效果、护理安全和护理流程效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