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成人型脊柱畸形患者(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的步态特征,进一步熟悉ASD患者下肢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为ASD患者的临床诊疗和术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ASD患者51例作为病例组,并根据病例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基础疾病)选出51例健康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Healthy Related Questionnaire of Life, HRQOL),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简版生活质量量表-36(Short Form-36,SF-36)评分。使用步态分析系统记录运动学参数。受试者骨盆及下肢特定的位置放置标记后在设定路线内以个体舒适步速行走,至少记录10个步态周期。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D患者下肢步长、跨步长、步频明显减小,且行走过程中呈逐渐减慢趋势;ASD患者髋、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明显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的VAS、ODI与步长、跨步长、步频、膝关节屈伸及髋关节屈伸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SF-36中的生理部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患者跨步长、步长、步频、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均减小,且活动中逐渐减小;ASD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学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李立峰  王强  张腾宇  季润  沈晓军  王喜太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37-2439,2453
目的:提出了一种面向大腿假肢穿戴者进行三维对称性步态分析的新方法。方法:根据大腿假肢的运动学特点,使用“黑箱子”的方法确定贴标志位置,并且研究实验参数在假肢步态中的变化及其趋势,利用对称性算法研究假肢步态。结果:贴标志点的新方法、步态参数的研究和步态对称性算法对大腿假肢穿戴者步态研究有实际意义。结论:这些方法对今后的三维步态分析与评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仪系统采集社区老人步态时空参数,探讨其中影响老人平衡能力的相关指标。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在广州市区内居住的社区老人94例,有跌倒史39例,无跌倒史55例,进行Berg(Berg balance scale,BBS)量表评分,通过三维步态分析仪系统采集社区老人步态时空参数,采用t检验、Person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步态时空参数中影响平衡能力的相关指标。结果有跌倒史老人与无跌倒史老人Berg评分、步态周期、步速、步幅、步频、左步长、右步长、左支撑相、左摆动相、右支撑相、右摆动相、双支撑相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步态周期、左支撑相、右支撑相、双支撑相与Berg量表评分负相关(P<0.05),步速、步幅、步频、左步长、右步长、左摆动相、右摆动相与Berg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步速、双支撑相是影响老人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步态周期、步幅、步频、左步长、右步长、左支撑相、左摆动相、右支撑相、右摆动相不是老人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速、双支撑相是影响老人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步态分析是研究步行规律的一种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量化疾病病理特征、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优化运动表现、跟踪损伤恢复等。在骨科临床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综述了步态分析技术对下肢骨科疾病(运动损伤、骨折、畸形等)在功能诊断、治疗评估、疾病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治及康复工作提供支持和参考,并为步态技术应用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选取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20例为研究组,20例健康的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英国VICON运动捕捉系统对2组受试者分别行三维步态检测,通过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分析关节运动学与动力学指标(步频、跛行指数、步长、步幅...  相似文献   

6.
正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动作功能受损的主因之一,影响日常生活功能~([1])。机器人辅助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脑卒中康复疗法,具有重复性、专一性、可定量评价等优点~([2-3])。既往评价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训练效果多采用量表评定,结果较主观,三维步态分析具有数据客观、定量、可信度高等优点~([4])。本研究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比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经下肢机器人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或仅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后其三维步态参数的变化情况,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n=30)、病房康复延伸护理组(B组,n=30)两组,予以相应的方法治疗8周,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及B组摆动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 A组摆动相和步宽及B组步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A组比较,治疗后B组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改善较为明显(P<0.05),步宽和摆动相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康复延伸护理能改善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三维步态分析时空参数及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并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康复护理,2组均护理2个月并随访半年.比较2组肌力及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三维步态分析时空参数、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在医院登记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步幅升高以外,两组步宽、步态周期、双侧支撑相时间等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通过改善步态时空参数和对称性参数矫正其步态异常。  相似文献   

11.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疼痛、关节软骨丧失、关节僵硬、硬化和骨赘形成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KOA可导致功能障碍和畸形[1].在美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10%以上的男性和13%的女性会受KOA的影响[2].在中国,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2%(女性和男性分别为9.8%和3.7%)[3-4].  相似文献   

12.
夏清 《安徽医学》2018,39(5):637-63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3 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 年余"入院.患者于2015 年10 月28 日晨起时,突发恶心、呕吐,后逐渐昏迷,伴大小便失禁,急诊入住安徽省立医院. 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量约70 mL,急诊行右侧颅骨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术后入住ICU,1周后患者逐渐清醒,病情平稳后因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入住我科康复治疗.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最高达190/110 mmHg(1 mmHg≈0. 133 kpa),现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稳定. 入院时查体:神清,精神可,口齿清晰,对答切题,查体配合,步入病房,头颅右颞部部分颅骨缺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示齿口角右歪.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无明显畸形,左手可见主动抓握,左上肢呈协同性屈曲,左下肢部分分离运动,左腱反射亢进,左侧肢体深浅感觉减退,左侧巴宾斯基征( +). 2015年10月28日,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在运动过程中,损伤时有发生,尤其是膝关节运动的损伤,常见于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同时治疗运动损伤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其已成为困扰高校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大学生膝关节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拟找出其损伤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达到有效地降低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及易受损的部位,分析原因找出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沈阳地区5所高校2005-2010年5年间1000例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 1000名学生中发生运动损伤452例.占45.2%.损伤部位以踝部(27.5%)腕、掌关节(25.8%)多见.结论 大学生运动损伤多发生于对抗性强、有直接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与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中安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且可以通过预防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不对称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偏瘫患者,让其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在平地上连续行走10m,不穿带外骨骼机器人在平地上连续行走10m.采用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分析跨步长、支撑相时间及摆动相时间等步态时空参数,各时空参数的不对称性评估采用不对称比表示,即同一个研究对象步行过程中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电针和温针灸两种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30例和温针灸治疗组(简称温针灸组)31例。2组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电针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温针灸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步长)及患肢腓肠肌和胫前肌在踝关节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aximal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状态下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 EMG)、协同收缩率(CR)等指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三维步态参数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相和步长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温针灸组在改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方面均优于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MIVC状态下的腓肠肌和胫前肌的i EMG、RMS和足背伸CR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且温针灸组在改善MIVC状态下的腓肠肌和胫前肌的i EMG、RMS和足背伸CR方面均优于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电针相比,温针灸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其损伤特点和规律,以探求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群体问卷调查方法对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2004~2005级学生1123人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结果体育运动损伤以轻度急性损伤为主,发生率为61.3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损伤部位以关节韧带损伤和皮肤擦伤为主;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动作要领不合理和准备活动不足。结论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朱珊  王植  郭林 《陕西医学杂志》2021,(6):766-768,封3
传统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X线摄片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但新兴的运动医学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面临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成像的选择.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负重位三维CT(WBCT)成像方法.此技术目前用于全踝关节置换手术计划辅助设计、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步态(3DGA)指导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将5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8例。B组在3DGA指导下实施常规康复训练,A组在B组基础上实施3DGA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的训练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运动参数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且A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3DGA指导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步态及下肢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三维步态分析观察头针治疗联合下肢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机器人对照组和头针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的常规运动康复治疗及头针治疗,其中试验组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