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 d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3、7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 d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后外侧入路和改良Harding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术后输血量)、Harri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比较,改良Harding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5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髋臼假体影像学结果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倾角、外展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入路均可有效植入髋关节假体,但直接前方入路手术切口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随访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218例患者,其中直接外侧入路110例和后外侧入路108例,予以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术后3月检测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量及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月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后外侧入路组术后3月内脱位发生率高于直接外侧入路,两组术后3月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及Harris评分相仿。结论:直接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选择后外侧入路时,应尽量对外旋肌群进行修复,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赵瑞  袁德利  孙德俊 《当代医学》2021,27(7):132-13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n=54),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手术,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n=54),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围术期各指标值优于对照组,术后3 d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后外侧常规入路比较,前外侧微创入路可提高患者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有利于患者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6):560-563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将4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DAA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人工双极头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DAA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1、3、7 d,DAA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6个月内,DA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DAA的中短期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后外侧微创入路和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人工髋关节双极头置换的差异。方法 32例双极头髋关节置换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15)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n=17)采用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SF-36评分、Harris评分、VAS评分、止痛药使用量、切口周围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栓塞、肺栓塞、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术后第2周的Harris评分、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后外侧微创入路较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量较少等优势,但较长的学习曲线和更有限的手术视野对术者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和更长的随访对这一术式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接受初次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1例,其中直接前方入路36例(观察组),后外侧入路2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疼痛VAS评分、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小(8.4±0.7 cm),术中失血量少(315.0±116.0 mL),输血率低(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06.4±12.5 min)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3、7 d分别为2.5±0.6分、1.8±0.4分、1.1±0.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76.1±4.8分,优于后外侧组的65.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观察组分别为17.7±1.2 °、43.9±2.9 °,对照组分别为18.0±0.9 °、44.7±3.1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直接前方入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与常规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OCM组与PLA组,分别对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放射学检查假体位置等进行对比评估。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24 h、48 h、72 h VAS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输血率,术后1周VAS,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脱位情况发生,OCM组患者1例(0.71%)术中发生股骨距骨折,经钢丝环扎固定处理,随访过程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下沉。结论:与PLA入路比,OCM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切口小,出血少,早期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干子阳  尚希福  陈敏  吴科荣  张贤祚 《安徽医学》2018,39(11):1359-1362
目的 比较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L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LDAA组和PLA组,每组各32例。L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第1、3、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HHS),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股骨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以及异位骨化)。结果 LDA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VAS评分均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为止,PLA组出现髋关节脱位2例,Brooker 1型异位骨化8例。;LDAA组出现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Brooker 1型异位骨化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A手术入路比较,LDAA入路治疗AS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康复较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uper?Path人工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8例老年股骨颈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8例行Super?Path人工微创髋关节置换术(Super?Path组),20例行常规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传统后外侧入路组),随访患者8~20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输血、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相比,Super?Path组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出血少、输血患者比例低、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uper?Path人工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了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并且在术后早期恢复及功能锻炼中有显著优势,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郸城洪河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路径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5/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与Gibson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则接受Gibson后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及大腿周径增加值、髋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沉及大腿周径增加值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个时期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优化手术过程、减少手术创伤,提升远期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外侧两种不同入路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益都中心医院在2005年2月~2010年6月采用此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的37例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前外侧入路组19例,后外侧入路组18例,均为单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记录每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前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条件允许情况下首先选择前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A)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4月—2021年4月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采用微创DAA和PA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股骨假体柄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PA组(均P<0.05)。术后1个月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PA组(均P<0.05),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骨假体柄中立位:DAA组24例,PA组23例;髋内翻位: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优势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3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入路方式分为DAA组及后外侧入路(PA组),各19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同时行X线检查,对髋关节的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DAA组手术切口短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显著低于PA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比较,DAA组(82.4±1.7)分明显高于PA组(8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显示DAA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假体稳定。结论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疗效较好,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尤其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敬敬  牛恒  王震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39-3140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74例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7例)和微创组(37例)。常规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微创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微创组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均P<0.05)。与常规组比,微创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高(均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比,微创前外侧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优化手术情况,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96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2例48髋,前外侧组(ASA组)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S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6±0.92)cm、(64.07±9.32)min和(13.16±2.51)d,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失血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达到(90.16±12.57)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PSA组术后Harris评分(P〈0.05),AS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达到64.58%,显著高于PSA组的54.17%(P〈0.05);ASA组总体健康评分达到(73.08±5.26)分,显著高于PSA组的(69.26±5.31)分(P〈0.05)。结论选择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综合疗效优于PSA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SuperPATH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连续97例单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SuperPATH入路(49例)或DAA入路(48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间的手术相关数据和围术期并发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SuperPATH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均明显优于DAA组,两组失血量、输血率和术后肢体长度差无统计学差异;SuperPATH组手术并发症较少。SuperPATH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HS评分均明显高于DAA组(P<0.05),术后1周的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6 h、12 h、1周的VAS评分明显优于DAA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式都有良好疗效。SuperPATH微创入路切口更小,恢复更快,术后短期HHS评分更高,手术并发症较少,可以提供满意的短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应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在本院及合作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92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无牵引床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影像学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各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股骨假体中心性固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值小于1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HH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牵引床辅助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指标、股骨假体中心性固定率和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