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淑英  王薇 《护理与康复》2015,14(6):524-527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症状群,了解症状群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量表对65例患者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症状群。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率高的症状依次是疲乏、口干、食欲下降,强度显著的依次是呕吐、疲乏、苦恼。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4个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上消化道症状群、口干麻木感症状群、疲乏相关症状群。症状群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呈现相应的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存在多个症状群,且影响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表对183例化疗期间的肺癌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群,通过回归分析探讨症状群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结果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存在胃肠道症状群、情绪症状群、疲乏相关症状群。三大症状群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困扰有显著影响(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76.2%。结论肺癌患者症状发生频率高、程度重,存在多个症状群,并且严重影响日常活动。护士应该准确及时地进行症状评估,积极对症状群进行管理与控制,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症状群的种类,分析影响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乳腺癌化疗病人症状测评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169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统计病人症状群的种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探索症状群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为精神神经症状群、皮肤黏膜症状群、上消化道症状群及激素相关性症状群;焦虑、抑郁、年龄、化疗方案、化疗疗程和职业状态是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从症状群的角度对病人进行症状管理,并根据影响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因素对病人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在减轻病人症状负担的同时,提高其生存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便利选取初次化疗的159例淋巴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于化疗前、化疗第3周期后和第6周期后调查患者的症状出现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化疗前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群、心理相关症状群和淋巴瘤B症状群,化疗第3周期后和第6周期后淋巴瘤B症状群消失,增加化疗相关症状群。3个周期的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和第6周期后各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化疗第3周期后化疗和心理相关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存在多个稳定症状群,且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提示临床工作者应对化疗期间的淋巴瘤患者进行症状管理,减轻症状负担,以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乳腺癌化疗患者存在的症状群,针对存在的症状群进行循证护理。方法: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对16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症状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症状群分类,运用循证思维的方法对症状群进行寻求证据,评价证据后确定最佳临床证据。结果:通过调查得出乳腺癌化疗患者存在的症状群为情绪心理症状群和消化道症状群,结合两个症状群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护理对策。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存在的症状群,根据循证依据制定出科学审慎、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在症状管理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负担及经济负担,节约医疗成本及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居家认知行为模式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1日~2018年10月31日医院收治的10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肿瘤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居家认知行为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的变化。结果:将两组简明心境量表(POMS)评分中30项均纳入探索性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OM=0.759,P0.05;两组干预前症状群为4项,干预后症状群为3项;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干预后各症状群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干预后则无明显改善,干预后观察组各症状群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Herth希望量表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居家认知行为模式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心理症状群和希望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20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采用乳腺癌症状管理自我效能量表、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社会支持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度及焦虑抑郁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评分为164.96±50.4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费用支付方式、化疗周期、社会支持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是乳腺癌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化疗周期、家庭人均月收入、生活质量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低、化疗周期长、家庭收入低、生活质量差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水平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化疗期乳腺癌病人症状群发生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分析影响症状群的因素。[方法]选取128例化疗期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FACT-B)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化疗期病人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为精神心理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激素相关性症状群、自我形象紊乱症状群;生活质量得分与症状群得分呈负相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有无医保、肿瘤分期、化疗方案、工作状况、化疗次数及有无其他慢性疾病是影响症状群的因素。[结论]乳腺癌病人化疗期存在多种症状,相互协同、强化,医护人员要正确认识症状群,减轻病人的症状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正念减压联合团队健康教育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4例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患者来院进行化疗期间(2~6个周期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健康教育、化疗常规护理、出院指导;患者居家期间,通过微信群及QQ群上传疾病相关知识。将2019年1月—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设为试验组,患者来院进行化疗期间(2-6个周期内)实施正念减压联合团队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居家期间,通过微信群及QQ群上传视频课程及说明和解答患者的问题。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PSQ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得分(37.86±0.81)分和PSQI得分(7.89±0.90)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得分(50.36±1.68)分和(10.85±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126和-14.398,均P0.001),试验组患者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正念减压联合团队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情绪并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居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老年神经病科治疗出院后行居家照护的110例轻中度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简明精神行为症状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AD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生率为68.2%,其中合并1~3种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为54.6%,≥4种精神行为症状的占13.6%;轻度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生率为41.5%;中度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生率为8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居住情况及睡眠是精神行为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及居住情况是精神行为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国居家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因素有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和居住情况,应加强社区-家庭医护人员的投入,更多地关注居家AD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远程消化道症状群监测在胃癌患者居家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及消化内科的139例行胃癌辅助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与观察组(70例)。化疗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远程消化道症状群监测模式居家营养管理。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消化道症状群发生严重程度和困扰程度以及非计划性住院率。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 PG-SGA得分、消化道症状群发生严重程度和困扰程度得分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 PG-SGA得分、消化道症状群发生严重程度和困扰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非计划性住院率分别为23.19%(16/69)和10.00%(7/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 远程消化道症状群监测模式居家营养管理可以有效稳定胃癌患者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12月,便利抽样法抽取湖南省五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化疗患者2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疼痛量表、简易疲乏量表、医用焦虑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同时收集其化疗期间血液检测结果。采用聚类分析对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进行分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其影响因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肺癌化疗患者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分为重度和轻度两个症状组,其中化疗周期、患病时长、白细胞、血小板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化疗周期、患病时长、血小板、白细胞和谷丙转氨酶与症状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对于化疗周期短、患病时间较长及白细胞、血小板和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患者应加强观察,及时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症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治疗期间所出现的症状群及生活质量,并分析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某肿瘤专科医院乳腺中心门诊患者26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安德森症状量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54份。通过主成分分析,提炼出3组症状群:病感症状群、治疗相关-心理症状群、消化系统症状群。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量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得分分别为(38.51±12.03)分、(43.06±14.2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感症状群越重、治疗相关-心理症状群越重、体重指数越高、文化程度越低,患者的生理健康越差;随着口服AI时间的延长,生理健康会有所改善。治疗相关-心理症状群越重,则患者的心理健康越差。 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AI治疗期间存在多组症状群,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医护人员应关注接受AI治疗患者,有必要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缓解症状群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双  王蓓  朱琰琰 《全科护理》2023,(14):1903-1906
目的:分析胃癌病人化疗期间症状群分布及疲乏-特异症状群-心理症状群的影响因素,为减轻胃癌病人化疗期间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200例胃癌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病人一般资料,并进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调查,统计病人相关症状及症状群,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症状群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198例病人MDASI评分为(74.87±10.51)分,发生率较高的5个症状分别为疲乏(96.46%)、食欲下降(94.44%)、悲伤感(93.43%)、睡眠不安(91.92%)和苦恼(91.41%);严重程度较高5个症状分别为悲伤感(4.78±1.46)分、睡眠不安(4.57±1.28)分、疼痛(4.53±1.49)分、苦恼(4.52±1.61)分、疲乏(4.49±1.4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肿瘤分期、化疗次数是胃癌病人化疗期疲乏-特异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病人化疗期间症状较多且分布复杂,护理人员应加强病人化疗期间症状群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肠癌术后化疗病人在化疗期间症状群的发生及分布特征,为实施症状群有效干预、减轻病人症状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对84例胃肠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3个症状群,分别为心理症状群(包括苦恼、悲伤、昏昏欲睡和食欲下降)、能量缺乏症状群(包括口干、疲乏和睡眠不安)、胃肠道症状群(包括恶心和呕吐)。[结论]胃肠癌术后化疗病人存在着不同症状群,以症状群而非单个症状为目标的治疗与护理将会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处于不同化疗周期的乳腺癌患者常见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化疗周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乳腺癌化疗患者常见症状问卷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唐山市肿瘤医院的45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化疗相关症状与化疗周期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的20种化疗症状中发生率〉50%者有9种症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脱发(95%CI=5.820~562.784,P=0.001)、皮肤感觉性过敏(95%CI=0.002~0.157,P〈0.001)、癌因性失眠(95%CI=1.179~25.638,P=0.030)、口干(95%CI=0.008~0.470,P=0.007)、阴道干燥或灼热(95%CI=13.368~647.615,P〈0.001)、口腔溃疡(95%CI=0.026~0.654,P=0.013)、排便异常(95%CI=0.025~0.749,P=0.022)、记忆力减退(95%CI=1.065~19.415,P=0.041)、指/趾端麻木感(95%CI=0.004~0.421,P=0.007)、食欲不振(95%CI=1.189~65.964,P=0.033)、局部皮肤红肿/破溃(95%CI=0.003~0.143,P〈0.001)与化疗周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因子分析可将以上症状归纳为3个症状群,分别是药物副作用症状群、神经精神性症状群和皮肤黏膜受损症状群。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存在众多影响患者生活和康复水平的症状群,且多与化疗周期关系密切,医师应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症状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统计及描述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发生率及强度,探讨其症状群的分类与组成要素.方法 运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对1011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相关症状和症状群.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发生率最高依次是:胃口差、疲劳、恶心、睡眠不安、苦恼,严重程度显著的分别是:疲劳、恶心、呕吐、睡眠不安、苦恼、胃口差.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症状之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恶心与呕吐,苦恼与悲伤,睡眠不安与苦恼,疲劳与睡眠不安4个症状存在高度正相关.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主轴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个症状群,分为疾病心理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745、0.829.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发生频率高(>59%),存在明显症状群,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活干扰,临床护士应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的症状进行全面评估,探索以症状群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我国首次确诊乳腺癌患者术前症状群的内部特征,并分析不同类别间人口学变量的分布差异。 方法 2021年6-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首次确诊为乳腺癌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疼痛数字评分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FACIT疲劳量表进行调查,对该症状群的结果进行潜在剖面分析,检验不同类别间的人口学变量分布差异。 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疼痛-焦虑-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可分为高症状组、中症状组和低症状组3个类别。3组患者分别有80例(40.40%)、91例(45.96%)、27例(13.64%)。相比于低症状组,高症状组、中症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别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症状群在年龄(F=3.310,P=0.039)、职业分布上(χ2=15.041,P=0.020)存在差异(P<0.05)。结论 首次确诊乳腺癌患者术前症状群存在异质性,年龄和职业是影响首次确诊乳腺癌术前症状群潜类别的重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年轻在职的首次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卜庆云  张静 《护理研究》2014,(26):3201-3203
阐述了症状群的概念及症状群的评估工具;从心理精神症状群、躯体症状群两方面阐述了乳腺癌病人的症状群;从人口学因素、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其他相关因素方面阐述了乳腺癌症状群的影响因素;介绍了乳腺癌症状群对预后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提出今后研究中应明确症状群的定义、症状群中症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及症状群的发生机制,提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提高对症状群的认识,在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干预,以减轻症状群对病人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卜庆云  张静 《护理研究》2014,(9):3201-3203
阐述了症状群的概念及症状群的评估工具;从心理精神症状群、躯体症状群两方面阐述了乳腺癌病人的症状群;从人口学因素、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其他相关因素方面阐述了乳腺癌症状群的影响因素;介绍了乳腺癌症状群对预后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提出今后研究中应明确症状群的定义、症状群中症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及症状群的发生机制,提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提高对症状群的认识,在疾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干预,以减轻症状群对病人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