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CMFM-88)评分]、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肘屈肌张力、腕屈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干预痉挛型脑瘫患儿利于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提升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体情景训练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82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个体情景训练。采用Breg平衡量表(BBS)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平衡能力,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对粗大运动功能,采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对发育状况进行评分,以及下肢关节活动度评估。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BBS及GMFM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应人能、言语能、应物能、动作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足背屈曲、腘窝角、内收肌角度数均较干预前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个体情景训练对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实施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下肢肌张力及发育状况,提升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功能动态矫正衣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基础上增加全功能动态矫正衣。在康复治疗2个月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分别评定平衡能力和粗大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BBS,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BS评分为12.28±2.26,GMFM评分为68.16±16.6,FMFM评分为113.57±19.06,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配合全功能动态矫正衣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能力与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各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CP患儿14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71例), 两组均采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推拿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等常规康复训练,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每日1次, 每次20 min,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 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量表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腓肠肌肌张力、平衡功能、ADL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 2组患儿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D区评分、E区评分和总分分别为(2.86±1.67)级、(34.94±19.73)分、(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联合推拿对脑瘫患儿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8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引导式教育联合推拿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及疾病控制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联合推拿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促进患儿日常活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头针治疗痉挛型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方案。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对比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双下肢主要肌肉肌张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结果:①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下肢内收肌群、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收肌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头针能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肌肉张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活动-丰富运动(goals-activity-motor enrichment,GAME)干预对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高危儿(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IHRCP)的运动功能和智能的疗效及对患儿家长焦虑和亲职压力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接受康复治疗48例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纠正年龄为3—5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患儿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接受GAME干预,干预时间为16周。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GMFM-66项)、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亲职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对两组患儿的运动能力及其家长的焦虑和亲职压力情况进行评估;干预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ale,GDS)对两组患儿的智能进行评估。 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GMFM-66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升(P<0.05),且干预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Gesell量表评价与对照组相比较,在适应性、大运动和语言能区发育商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家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干预组得分较对照组得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家长亲职压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干预组家长的育儿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困难儿童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GAME干预对脑瘫高危儿的运动能力和智能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患儿家长焦虑和亲职压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气泡浴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对照组13例患儿行单纯气泡浴;实验组14 例行中药气泡浴。治疗前和治疗10 周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别评定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66 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M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GMFM-66 的B、D、E 区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实验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气泡浴能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头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躯干控制及行走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2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头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核心肌群肌力、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核心肌群肌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Z=4.498,P=<0.001);两组患儿干预前GMFM-88评分、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GMFM-88评分、BB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干预后GMFM-88评分、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头针治疗可有助增强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核心肌群肌力,改善其躯干控制及行走平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于儿童悬吊运动(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系统的躯干控制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45min/次),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躯干控制训练(20min/次),两组均治疗1次/天、5天/周,共计3个月。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88,GMFM-88)D区、E区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变化情况;运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儿腹直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臀大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观察患儿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R)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在GMFM-D、GMFM-E、BBS评分及CR值上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改善GMFM-D、GMFM-E及BB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引导康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法进行分组,奇数纳入观察组44例,偶数纳入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引导康复。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肌群训练引导康复,可有效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针刺和推拿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疗效高于单纯神经发育学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监护人的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及配戴矫形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偏瘫侧下肢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在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分别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定患侧下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下肢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12周后下肢CSS评分及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163-165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绳带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身振动训练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中的D区、E区]、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患侧肘屈肌与腕屈肌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D区、E区GMF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肘屈肌、腕屈肌的M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增强患儿肌力。  相似文献   

15.
“平衡”性疗育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采用"平衡"性疗育方法,两组均指导患儿家属配合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MFM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步态训练机器人对手足口病(HFMD)所致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 方法 将纳入的HFMD所致AFP患儿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步态训练机器人训练,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瘫痪肢体按摩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5d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中D功能区和E功能区评定站立与步行功能,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测试患侧股四头肌电积分值,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儿的平衡功能。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股四头肌电积分值、Berg平衡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的上述3项观察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机器人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60.72±11.54)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48.00±8.9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上增加步态训练机器人训练对HFMD所致AFP患儿的下肢功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90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和性别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的意义。方法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60例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组于康复前进行sEMG检查,在sEMG结果指导下制定康复方案。康复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检测。结果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A、B、C区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E区评分及总分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B、C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D、E区及总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表面肌电图可用于指导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针刺方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和中医推拿对痉挛型脑瘫尖足畸形患儿痉挛程度、踝关节活动度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干预方案基础上增加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中医针刺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中医推拿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个月;中医针刺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儿的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APROM),同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D、E功能区评分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估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APROM、GMFM和CSS评分均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的APROM、GMFM和CSS评分分别为(78.72±8.25)°、(79.80±9.95)分和(8.68±1.63)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以及中医推拿的基础上增加基于肌内神经分布的中医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粗大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根据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评估结果而设定的动作进行训练(指导家长参与)的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瘫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分级系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主要是Bobath疗法)、理疗等,观察组采用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指导家长参与根据PDMS—GM量表评估结果而设定的动作进行训练。于治疗前后用88项版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测评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所测的GMFM-88的总百分比较治疗前提高(P〈0.001),但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根据PDMS—GM量表评估结果而设定的动作进行训练(指导家长参与)的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