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方案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营养管理,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7 d营养状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肠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预后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7 d时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评分、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喂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安全护理方案能有效预防危重症患者胃肠喂养不耐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重症患者预后及病情转归,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收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实施肠内营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肠内营养脑卒中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医嘱给予营养剂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小组、开展肠内营养专项培训、规范化肠内营养的流程、完善肠内营养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肠内营养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胃肠并发症发生率10.00%、感染发生率3.75%低于对照组的29.49%、15.83%(P0.05);2组肠内营养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肠内营养20天观察组白蛋白(37.87±2.26)g/L高于对照组的(34.22±2.04)g/L(P0.05)。结论对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肠内营养胃肠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47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潴留、呕吐发生率较低,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25d者占82.97%,且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和体质量达2000g日龄较早,平均体质量增长较快,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具有优势,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1日收治的42例SAP患者为对照组,接受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和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3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43例SAP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腹痛腹胀、住院情况、营养分级、不耐受症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与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不耐受症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AP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不耐受症状发生率,有效缓解腹痛、腹胀,改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构建艾滋病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艾滋病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第7天和第14天营养及免疫指标、肠内营养7 d喂养达标率和喂养中断率、70%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干预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肠内营养7 d喂养热量达标率(94.74%)较对照组(27.03%)升高,喂养中断率、70%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第14天观察组血清清蛋白值、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机械通气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可提高病人喂养耐受性,降低喂养中断发生率,有效提高艾滋病机械通气病人营养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需要行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68人为对照组,用传统护理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需行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70人为观察组,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腹泻、便秘、胃潴留、返流误吸、堵管、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输注时实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可以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黎朝政  鲁佳  欧阳菊英 《妇幼护理》2023,3(24):5980-5982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 ICU 胃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21 年 10 月开始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前 后两个时间段 ICU 患者胃潴留预防情况。实施前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9 月设为对照组(n=47),实施后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设为观察组(n=35)。比较两组的胃潴留发生率,每日胃潴留量、日均喂养量、达到目标喂养时间和营养指标。结果 观 察组胃潴留发生率为 0.00%(0 例),对照组胃潴留发生率为 12.77%(6 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胃潴留 量少于对照组,日均喂养量大于对照组,且达到目标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项营养指标比较,护理前 组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用于 ICU 入住患者胃潴 留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提升喂养效果,减少胃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宋凯飞  黄丽玉 《全科护理》2021,19(17):2370-237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重症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鼻胃管肠内喂养,观察组行盲插鼻肠管法实施鼻肠管肠内喂养,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喂养不耐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腹泻、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可提高重症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潘习  王稚  黄盛  马铮铮  王达鹏  杨晶  徐岚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9):2309-2315
目的 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最佳证据总结、专家咨询及临床试运行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采取便利抽样法,连续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49例作为试验组,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 结果 试验组腹泻、便秘、喂养中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7 d后血红蛋白值与入院时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7 d后血红蛋白值较入院时下降(P<0.05);两组住院7 d后血浆白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均降低(P<0.05),但试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46)。结论 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腹泻、便秘及喂养中断的发生率,并促进其血红蛋白的恢复,减缓白蛋白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经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胃肠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7 d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叶小云  汤巧敏   《护理与康复》2016,15(9):869-871
回顾性总结63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特点及护理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特点为早期且发生率高。护理措施为早期辨识肠内营养不耐受,加强肠内营养前的评估,制定鼻饲行为规范,加强体位管理,实施个性化的营养输注方式,做好营养监测,可以使患者顺利得到营养支持,获得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液不同加温方式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40例脑卒中鼻饲肠内营养病人设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7年5月收治40例脑卒中鼻饲肠内营养病人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加温时间。[结果]对照组病人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37.5%)显著高于观察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加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恒温调奶器加温减少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在行喉切除术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行喉切除术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31例),2021年1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术后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术后7 d和14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行喉切除术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 月在妇科进行截石位手术治疗的 9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电脑分 配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 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妇科截石位手 术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 予妇科截石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能够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 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针对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低出生体重CHD患儿11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成立肠内营养小组,根据循证结果制定集束化管理措施并实施,比较两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实际完成研究57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经鼻喂养持续时间、呼吸机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热量供给明显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提升低体重CHD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效识别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2月收治于我院普外科的210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分为耐受组(n=121)与不耐受组(n=89),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对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高血糖、胃肠内补钾、术后疼痛评分≥4分、术后3天内下床活动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后,经 Hosmer-Lemeshow 检验,χ2=6.523,P=0.367,ROC 曲线下面积为0.916,P< 0.001,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3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警模型能准确预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识别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高危人群,为早期采取干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对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综合ICU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使肠内营养达到半固化并给予间断喂养;对照组按常规持续喂养。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肠内营养达标的时间及肠内营养期间腹腔压力的大小。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营养达标时间以及腹腔压力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更符合生理需求,能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的时间、降低喂养期间腹腔压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线资料组间匹配的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及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Ig A、Ig M、Ig G及CD4+/CD8+等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提高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执行率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因急性脑血管病(脑梗塞和/或脑出血)伴明显意识障碍于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并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新入院患者分成传统护理组和集束化护理组两组,各130例,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和集束化护理方法执行肠内营养并观察2周。比较两组在使用不同护理方法 2周内因各种并发症导致肠内营养中断执行的发生率和2周后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并对集束化护理组不同年龄组肠内营养中断执行的发生率和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集束化护理组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集束化护理组因胃肠道并发症导致肠内营养中断执行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将集束化护理组按不同年龄段分析显示,60岁及以下年龄段组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明显低于60岁以上年龄段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不同年龄段组间的肠内营养中断执行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73)。结论对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低血清白蛋白的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的执行率,同时年轻患者耐受性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脑卒中治疗及护理常规,集束化护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细节护理、护理管理、治疗方法、早期康复护理等一系列有循证支持的联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护理实施前后ADL分值和有效率。结果护理后对照组和集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50.52±8.14)分和(68.67±9.43)分,有效率为83%和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