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问卷调查收集外科185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 185名护士在实施护理操作时不可避免地接触病人的体液、锐器损伤等,153人发生职业暴露,暴露后均进行及时处理和追踪观察.结论 个别外科护士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通过对她们培训,提高了认识,做好了标准预防,控制和减少发生职业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2.
利育兰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98-198
目的:分析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方法:对产科42名护士、助产士关于职业暴露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造成产科护士、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原因有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因素、医源性感染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结论:提高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及时充足地提供防护用品,建立完善职业暴露管理体系,是减少她们因职业暴露而受到伤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贺敏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06-10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临床手术室护士(包括实习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后行统计分析。结果180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100%,面临众多的危害因素,如物理性危害占37.2%,化学性危害占50.61%,生物性危害占57.32%,心理社会性危害占60.37%。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尤其要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规范其操作行为,减少锐器伤,避免职业感染等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为防范职业暴露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包括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社会心理性损害行为的防护技能培训,并对培训人员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在培训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职业暴露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技能的培训,严格标准预防措施实施,暴露后及时、规范的局部处理,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可以降低暴露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罗钰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405-406
总结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职业危害常见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认为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工作行为、采用各种有效防护措施,可明显降低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门诊护士工作的特点,门诊兼管的专科多,接触的病种多。往往在患者未确诊前就必须为患者做诊治处理,使护士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本文探讨如何提高门诊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提高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保证护士的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门诊护士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共有4个方面: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及管理方法:(1)提高门诊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做好消毒隔离等防范措施;(2)提高化学性因素对人体危害的认识,自觉做好自身防护措施;(3)加强预防尖锐器械损伤的职业安全教育,注重培训护士的防范技术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管理;(4)注重培养和提高护士自身心理调节能力,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培养护士学会自我心理疏导,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丰富业余生活。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结论门诊护士只有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充分认识到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才能确保职业安全,保证工作有效运行,促进医院工作正常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基层护士HIV/AIDS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现状,为提高护理人员HIV/AIDS职业防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广西10家一、二级医院295名注册护士进行HIV/AIDS职业暴露经历、职业防护知识及防护行为现状调查。结果295名护士中,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31名(10.51%);职业暴露多发生在19~25岁年龄段、护龄为3年以内的年轻护士(56.67%)以及年龄大于35岁、护龄大于16年的护士(43.33%);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是主要暴露途径(87.10%);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拔针过程(90.32%);不熟悉操作技能(48.40%)和工作量大而不规范操作(32.26%)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HIV/AIDS职业防护知识得分最高的是灭活HIV的方法、职业暴露时机、职业暴露后预防时机;得分最低的是HIV对所有的化学消毒剂敏感、窗口期与潜伏期的区别及HIV的诊断方法。 HIV/AIDS防护行为得分最高的是参加职业安全培训、利器盒的使用、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置;得分最低的是双手回套针帽、佩戴双层手套、定时更换口罩。结论广西基层护士职业暴露率仍比较高,护理人员对HIV/AIDS职业防护知识认知不全面,且存在高危护理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8.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而急诊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可使护士因工作而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栽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为增强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通过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问卷调查,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急诊中心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在岗的50名护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为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化学等因素对急诊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结果: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急诊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占很大比例。结论:造成急诊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中,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比较严重,医院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对急诊护士的健康防护,以提高急诊护士的生存质量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姜南  张学丽  徐亚菊  乔红梅  李春梅 《吉林医学》2012,33(20):4454-4455
<正>医院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而且为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如何避免呼吸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呼吸科护士造成职业危害的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的阐述及职业暴露原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防护措施。对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呼吸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急诊科护士健康水平和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急诊科50名护士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为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化学等因素对急诊科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结果:50名调查者中,大部分护士认为物理及社会心理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生物、化学因素有一定的危害,但相对较轻.且大多数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差,对临床职业危害的发生率有很大影响.结论:造成急诊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有: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化学和自我防护因素,其中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最为严重,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生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传染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 分析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的;生物性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护士自身的原因及不可预知性等方面.结果 职业暴露常发生在治疗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大多与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医院防护措施简陋、医护人员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及护理工作的琐碎繁忙有关.结论 医院、科室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正确认识职业暴露,树立安全意识,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和自身防范意识,了解护士自我防护状况,保证护士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要提高护士心理的承受能力和专科专业技术水平.医院还应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医护人员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尽量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中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重点是针对血源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到每一台手术都要认真了解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手术室暴露性职业危险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及时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和自我防护对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临床观察,对手术室护士存在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自我防护对策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主要为感染性或生物性危险因素、物理性损伤、化学药物损伤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制定有针对性的自我防护对策,能让职业危害有效减少。结论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讲,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身心锻炼、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能让职业暴露危害有效减少。  相似文献   

15.
李丽娥 《海南医学》2012,23(22):146-149
手术室护士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本文主要综述了手术室护士面临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身体运动功能及社会心理性危害等职业危害因素,提示:手术室护士应充分重视职业危害因素,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积极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将手术室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中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重点是针对血源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到每一台手术都要认真了解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手术室暴露性职业危险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及时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杨敏 《当代医学》2011,17(6):121-122
目的调查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认知、职业防护现状及教育需求。方法利用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认知研究中使用的结构式问卷,对三所医院的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妇产科护士对于"所有血液或体液都应被认为是感染性物质"的答对百分率最低(65.9%),有过职业防护培训经历、有血液或体液溅到眼睛史的护士对于职业危害认知的得分高于未接受过培训者(t=7.600,P=0.000;t=3.426,P=0.001),不同妇产科工作年限(t=2.118,P=0.037)、有无职业危害防护培训经历(t=2.195,P=0.031)的护士间的防护行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妇产科护士还未达到目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提到的"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工作年限少于5年的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行为不理想,是今后防护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初步探讨了传染病医院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对策及发生暴露后的处理方法 .相关因素包括物理性、生物性和社会心理性因素.发生原因与执行操作规程不规范,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以及护理工作琐碎繁忙有关.本人认为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和自身防范意识,提高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支持系统,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避免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分析护士认知程度现状及其差异性的原因,为针对性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加强急诊科护士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参考,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感染知识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对急诊科在职105名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得分很差和较差的护士占总人数的59.05%,得分一般的护士占32.38%,得分较好的护士占8.57%;不同学历、科室之间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称之间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急诊科护士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有待提高,应加强职业防护及导管感染预防方面的培训,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提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及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于明霞 《吉林医学》2011,32(14):2891-2892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程度,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5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锐器伤经历及相关问题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化学性、生物性危害认知程度高,对物理性危害及对生理、心理的影响认知程度低,操作中防护用具的使用率较低,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知识缺乏。结论: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并完善防护措施,是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