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乙肝标志物联合使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对门诊疑似乙肝患者2 476例,分别行TRFIA检测其血清学标志物HBV(HBV-M)和行FQ-PcR方法检测其HBv.DNA含量,并对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2 476例受检者中,FQ-PcR检测其HBv-DNA阳性1 656份,总阳性率为66.9%,其中TRFIA法HBsAg、HBeAg、HBcAb均阳性861份,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816份,占94.8%;TRFIA法HBsAg、HBeAb、HBcAb均阳性1 023例,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674份,占65.9%;HBsAg、HBeAg均阳性27份,其中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26份,占96.3%;HBsAg、HBcAb均阳性148份,其中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117份,占79.1%;HBsAb、HBeAb均阳性55份,其中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2份,占3.64%;HBsAb、HBeAb、HBcAb均阳性123份,其中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11份,占8.94%;HBeAb阳性22份,其中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2份,占9.09%;HBeAb、HBcAb均阳性43份,其中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3份,占6.98%;HBcAb阳性37份,其中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2份,占5.41%;HBsAb阳性89份,其中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2份,占2.22%;均阴性48份,其中使用FQ-PCR法检测HBV-DNA的含量阳性1份,占2.08%.结论 TRFIA法用来排查机体有无感染乙肝病毒,对于乙肝传染性强弱仅能做一个初步的估计指标,不能准确检测出血清HBV-DNA低滴度者,故靠TRFIA法诊断和判断病情是不够的;FQ-PCR法检查乙肝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数量、复制指标,能够能为精确的判断出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传染强弱情况,是对TRFIA法不足的补充.而FQ-PCR法在检测时也容易受到一些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准确性,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种常见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022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为94.1%,明显高于其他模式,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HBcAb(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3%).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HBV-DNA病毒载量可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抽取1900份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筛选出288份HBsAg阳性标本及100份全阴标本,进行FQ-PCRHBV-DNA含量和HBV血清学标志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FQ-PCR检测。80份HBsAg、HBeAg、HBcAb都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100%(80/8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2.2×108cp/ml;164份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79.3%(130/164),平均HBV-DNA拷贝数为1.5×106cp/ml;12份HBsAg单项阳性的标本,HBV-DNA的阳性率为83.3%(10/12);平均HBV-DNA拷贝数为1.61×105cp/ml;100份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都阴性的标本,HBV-DNA的阳性率为2%(2/10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4.5×105cp/ml。结论:FQ-PCR法检测HBV-DNA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的优点,可检测HBV的感染和复制状态,对乙肝早期的诊断、传染性判断、指导其选择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用FQ-PCR检测860份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即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结果HBsAg( )HBeAg( )HBcAb( )组(大三阳),HBV-DNA阳性率为97.00%,HBV-DNA平均含量为7.34±0.73;HBsAg( )HBeAb( )HBcAb( )组(小三阳),HBV-DNA阳性率37.93%,HBV-DNA平均含量为4.36±1.34;HBsAg( )HBcAb( )组,HBV-DNA阳性率为61.11%,HBV-DNA平均含量为4.82±1.47;HBsAg( )HBeAg( )组,HBV-DNA阳性率为100%,HBV-DNA平均含量为7.03±0.83;HBsAb( )HBeAb( )HBc( )模式HBV-DNA也有低水平复制.结论荧光定量PCR在乙肝的诊断、判断传染性强弱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定性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FQ-PCR技术对其血液标本进行HBV-M定性、HBV-DNA定量检测。分析不同HBV-M模式下HBV-DNA检测结果。结果 HBV-M共检出8种模式。HBV-DNA检测阳性率为55.00%(495/900);HBsAg+HBeAg+HBcAb模式下HBV-DNA的阳性率高于HBsAg+HBe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模式的阳性率(P<0.001或P<0.05)、HBsAg+HBeAg模式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HBe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模式(P<0.01)。HBsAg+HBeAg+HBcAb模式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HBsAg+HBeAg、HBsAg+HBe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模式(P<0.001)。结论 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故联合HBV-M定性与HBV-DNA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火亮 《中原医刊》2006,33(12):22-2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从1000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五项的体格检查血清标本中,抽取288份HBsAg阳性标本及100份全阴标本,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HBV-DNA定量分析。结果经FQ-PCR检测,80份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100%(80/8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2.5×108拷贝/m l;164份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76.2%(125/164),平均HBV-DNA拷贝数为1.5×106拷贝/m l;12份HBsAg单项阳性的标本,HBV-DNA的阳性率为83.3%(10/12),平均HBV-DNA拷贝数为1.6×105拷贝/m l;100份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阴性的标本,HBV-DNA的阳性率为2.0%(2/10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4.5×105拷贝/m l。结论FQ-PCR可以检测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对准确报告HBV感染、指导其选择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标志物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血清HBV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血清HBVDNA,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21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也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158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62例阳性,阳性率为39.2%,HBsAg,HBcAb阳性标本55例。其中30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4.5%; 三抗体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40例,其中5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2.5%。结论:PCR方法更灵敏。只有检测HBVDNA才能确证HBV的真实感染和得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携带HBV孕产妇血清免疫标志物(HBV-M)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240例携带HBV孕产妇血清标本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含量,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技术同时检测HBV-DNA载量,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CLIA检出不常见模式47例,出现10种血清模式,模式1~5组均有HBV-DNA阳性检出,其中模式1,2,5组的检出率为100%,HBV-DNA载量分别为6E+07±9.02E+07、4.85E+06±3.01E+06、1.51E+07±2.13E+07,模式6~10组HBV-DNA载量<5E+02;HBV-DNA阳性患者HBsAg、HBsAb、HBeAg的定量结果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DNA阳性患者HbeAb、HBcAb的定量结果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携带HBV孕产妇血清HBsAg、HBeAg、HBeAb含量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r=0.657、0.562、0.501,P<0.05),HBsAb含量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438,P<0.05).结论:HBV-M含量和HBV-DNA载量密切相关,建议将两者相结合,合理制定HBV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ALT和HBV-DNA,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IFCC双试剂酶法对682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载量和ALT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68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有373例检测出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4.69%;以模式Ⅰ组(HBsAg+HBeAg+HBcAb阳性)和模式Ⅱ组(HBsAg+HBeAg阳性)HBV-DNA阳性率和平均载量为最高,且明显高于模式Ⅲ(HBsAg+HBcAb阳性)、模式Ⅳ组(HBsAg+HBeAb+HBcAb阳性)和模式Ⅴ组(HBcAb阳性)(P<0.05);模式Ⅰ组ALT阳性率、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在HBV-DNA阳性患者中,HBV-DNA载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HBV-DNA载量与血清标志物以及ALT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三者反映的是疾病的不同方面.在HBV感染的诊疗过程中,联合检测血清标志物、HBV-DNA载量和ALT水平,在判断病情转归、抗病毒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V-DNA复制水平与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模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探针PCR(FQ-PCR)法检测HBV-DNA,采用ELISA检测HBV-M。结果:1100例血清标本中,HBsAg、HBeAg、HBcAb(+)组的HBV-DNA阳性符合率达97.13%;HBsAg、HBeAb、HBcAb(+)组的HBV-DNA阳性符合率为45.95%;HBsAg、HBcAb(+)组的HBV-DNA阳性符合率为54.17%,HBsAb(+)组的HBV-DNA阳性符合率为18.42%;阴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11.11%。结论:FQ-PCR法检测HBV-DNA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良好标志,可以更为清楚地反映病程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三兰  洪艳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91-1692
目的:探讨HBV-DNA的检出情况与乙肝两对半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307例疑似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LISA方法进行两对半指标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8.8%(84/85),平均拷贝数为1.82E+07/ml;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4.6%(53/82),平均拷贝数为1.82E+04/ml;HBsAg(+)HBcAb(+)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3.6%(7/11),平均拷贝数为7.94E+04/ml。结论: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HBsAg(+)/HBeAg(+)/HBcAb(+)的标本HBV-DHA值显著高于HBsAg(+)/HBeAb(+)/HBcAb(+)的标本和HBsAg(+)/HBcAb(+)的标本,提示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FQ-PCR能实现准确定量,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考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瑜  王志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095-109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568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98.9%;HBsAg、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65.4%;HBsAb、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13.9%;三组间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92.0%;HBsAg与HBV-DNA的符合率最高,为77.6%。结论:检测HBV-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大连地区儿童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分析其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固相免疫法一步法(ELISA)检测6534份血清标本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共获得62份HBV感染标本,占全部标本的0.95%。HBV感染模式以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感染期和恢复期,共发现13种模式,感染期模式以5、8、9、10为主。抗HBs单项阳性标本占58.37%。结论:大连地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比较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乙肝疫苗接种、父母的感染以及母婴传播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Q-PCR技术对1562例乙型肝炎阳性血清标本和无症状健康者血清进行HBV-DNA检测并对不同血清型的HBV-DNA进行比较。结果:经FQ-PCR检测,380例HBsAg(+)、HBeAg(+)、HBcAb(+)其HBV-DNA阳性率100%;246例HBsAg(+)、HBeAb(+)、HBcAb(+)其HBV-DNA阳性率88.6%;210例HBsAg(+)、HBeAg(+)其HBV-DNA阳性率98.1%;190例HBsAg(+)、HBcAb(+)其HBV-DNA阳性率69.5%;146例HBsAb(+)、HBeAb(+)、HBcAb(+)其HBV-DNA阳性率22.6%;66例HBsAb(+)其HBV-DNA阳性率6.1%;20例HBsAb(+)、HBcAb(+)其HBV-DNA阳性率60.0%;18例HBsAb(+)、HBeAb(+)其HBV-DNA阳性率55.5%;286例“两对半”五项全阴性的病例中有4例HBV-DNA阳性,其阳性率为1.4%。结论:血清中HBV-DNA水平反映了体内HBV是否复制及复制的程度,定量PCR是鉴别HBV感染各期有价值的工具,是评价传染性的可靠方法。定量PCR测定灵敏度高,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大容 《吉林医学》2010,31(12):1654-1655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情况及其病毒标记物的阳性状况。方法: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及ELISA竞争法对4707名在职铁路职工进行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本次共检测了4707名在职铁路职工,其中阳性率最高者为HBsAb,阳性率高达68.71%,其他依次为HBcAb、HBeAb、小三阳、HBsAg、HBeAg、大三阳、HBeAg+HBeAb+HBcAb、HBsAg+HBsAb+HBeAb+HBcAb、HBsAg+HBeAg+HBsAb+HBcAb。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405人,占8.6%。结论:男性和女性乙肝病毒携带和免疫性抗体(HBsAb)的阳性率分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收集到的209份血清进行HBV M检测,再应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含量检测。结果:209份血清标本中129例(61.7%)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率在HBV M模式1(HBsAg+、HBeAg+、HBcAb+)、模式2(HBsAg+、HBeAb+、HBcAb+)、模式3(HBsAg+、HBcAb+)及模式4(HBsAb+、HBeAb+/-、HBcAb+)中分别为96.5%、35.2%、45.7%、14.3%,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8.556,P=0.000)。结论:儿童乙肝患者的多种血清标志物模式中都存在HBV-DNA复制,以HBeAg阳性者HBV-DNA复制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7.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乙肝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方法:对320例血清标本同时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标志物,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份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HBV-DNA阳性率有差异(P<0.01),320份血清中,有188例HBV-DNA阳性,占56.2%,HBsAg HBeAg HBcAb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8.6%,>10copies/ml占64.5%,HBsAg HBeAb HBcAb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37.5%,10 copies/ml占18.2%。结论:HBeAg和HBV-DNA有明显的相关性,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的情况及传染性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的滴度与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ELISA法同时检测420份血清的HBV-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肝功能ALT,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5例HBsAg+、HBeAg+、HBcAb+组的血清HBV-DNA平均拷贝数为3.16×1010/m l,检出率为95.23%,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HBsAg+、HBeAg+、HBcAb+组ALT异常率为64.76%(68/105),显著高于HBsAg+、HBeAb+、HBcAb+组ALT异常率36.96%(34/92)(P<0.01)。45例HBsAb+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0,38例HBV-M全阴性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7.89%。HBV-DNA阳性组ALT异常率为57.84%(107/185),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ALT异常率31.06%(73/235)(P<0.01)。结论定量PCR方法可以作为确认乙肝病毒感染不同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血清标志物HBV-M阴性患者仍可有HBV-DNA阳性,HBV-DNA与HBV-M、肝功能同时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五项常见模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4500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HBsAg(+)+HBcAb、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依次为83.78%、74.07%、60.21%。HBeAg阳性模式组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eAg阴性模式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标志物常见模式与HBV-DNA检出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常见模式与HBV-DNA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150份测定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测定.结果:2l份HBsAg、HBeAg、HBcAb阳性标本,HBV-DNA全部阳性,平均拷贝数为3.5×108;6价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也均为阳性,平均拷贝数为1.2×109;27例HBsAg、HBeAb、HBcAb阳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12例,平均拷贝数7.5×106;24例HBsAg、HBcAb阳性的模式中阳性8例,平均拷贝数8.5×105;其它HBsAb阳性和全阴性血清HBV-DNA都呈阴性.结论:提示FQ-PCR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