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青 《吉林医学》2012,33(12):2516-2517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选取45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液化产妇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切口液化产妇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切口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肥胖、营养不良、术中使用电刀、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落实个体化治疗原则,积极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术中精细操纵,能对腹部脂肪液化的防治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崇英 《当代医学》2016,(13):44-4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手术患者700例,术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患者15例,对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发生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结果 15例患者中,肥胖者4例,滞产者2例,使用电刀者4例,贫血者2例,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手术者1例,羊水污染严重者2例,1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肥胖、滞产、贫血、羊水污染及剖宫产术中操作不当均是导致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应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4.
徐娜 《吉林医学》2011,32(16):3300-330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在本院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应用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治疗切口脂肪液化为试验组和常规清创换药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肥胖16例,妊娠水肿11例,滞产5例,使用电刀6例,贫血5例,试产失败改为手术者4例,粪性羊水6例,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肥胖、妊娠水肿、贫血、滞产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对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应用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5月~2007年5月施行大、中手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95例病例资料。结果肥胖、术中皮下脂肪层使用电刀、术后切口未予红外线照射理疗等因素各自与非肥胖、术中皮下脂肪层未用电刀、术后切口给予红外线理疗等比较,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均升高。结论.切口脂肪液化病因较多,肥胖、术中使用电刀、术后理疗等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为做好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2例,分析患者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法,统计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孕期合并症、高频电刀、肥胖、手术切口方式存在一定的联系,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对患者的影响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结合理疗的方法可帮助患者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结论:为防治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应做好孕期健康教育,电刀慎用、横向切口并适当进行术后理疗,预防产妇发生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26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并探讨针对性治疗的效果。结果:所选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妇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全部痊愈出院且无脂肪液化复发,平均愈合时间为5.22+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81+2天,出院后1个月随访切口愈合好,无任何异常现象。结论:过度肥胖及手术时间过长而使手术切口长时间外露是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针对性治疗有助于促进切口愈合,减小手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心安  吴斌  黄道林 《安徽医学》2007,28(6):527-528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施行大中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86例。结果肥胖,术中皮下脂肪层使用电刀,术后切口未给予红外线照射理疗等因素各自与非肥胖,术中皮下脂肪层未用电刀,术后切口给予红外线理疗等比较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均升高。结论切口脂肪液化较多,肥胖、术中使用电刀、术后未行理疗等均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姚慧妤  陶萍  冯小凤  谢丹丹 《安徽医学》2020,41(9):1055-1057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切口脂肪液化危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1 13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液化,分为切口脂肪液化组(81例)与切口无液化组(1 054例)。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危险的列线图。结果 切口脂肪液化组糖尿病(43.21%)、术前贫血(59.26%)、腹部手术史(67.90%)、急诊手术(14.81%)、手术时长≥2 h (23.46%)的产妇比例均高于切口无液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前贫血、腹部手术史及急诊手术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危险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1。结论 糖尿病、术前贫血、腹部手术及急诊手术是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利用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有助于术后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制订临床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3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术中机械刺激、自身愈合能力低下者、瘢痕体质及过敏体质者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结论:规范应用电刀、多源频谱仪理疗、提高手术技巧、局部加压包扎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因素,寻找预防有效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45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临床资料。结果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多为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感染、裂开,其相关因素是产妇肥胖、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破膜时间长,产程长,手术操作不规范,未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结论剖宫产术后病人加强切口护理,及时诊断,及早预防,提高个人技术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就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2002年1月~2010年1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16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术中机械刺激、瘢痕体质及过敏体质者、自身愈合能力低下者、术后咳嗽、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结论热疗仪理疗、提高手术技巧、规范应用电刀、加强营养、局部加压包扎、置引流条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对脂肪液化早发现及正确治疗能促进切口早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肥胖、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术中机械刺激、自身愈合能力低下者、术后咳嗽、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缝合技术欠佳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结论 热疗仪理疗、提高手术技巧、规范应用电刀、加强营养、局部加压包扎、术中置引流管于皮下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早发现及正确治疗能促进脂肪液化的切口早愈合.  相似文献   

14.
朱艳霞  钟雄东 《广州医药》2020,51(3):102-106
目的回顾分析我医院近9年产妇行剖宫产术治疗的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探索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医院2011年1月—2019年8月期间行剖宫产术治疗的产妇患者1 018例,分成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组和甲级愈合组,比较2组间的差异,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018例产妇患者中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为34例,发生率为3. 34%(34/1 0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体质指数超重、7 cm以上切口长度是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体质指数超重、7 cm以上切口长度是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妇患者行剖宫产术治疗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率较高;围手术期控制患者血糖,以及孕期控制体质指数、缩小剖宫产手术切口长度可能有效地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科78例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病人中,发生液化者为恶性肿瘤手术40例(卵巢癌细胞减灭术18例,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手术22例),使用电刀者60例,肥胖病人66例.结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病人体型肥胖、手术范围及手术大小、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肥胖产妇的增多,及剖宫产术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成为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易导致切口发生感染。胎膜破裂距离临产时间越长,阴道内和宫颈处微生物进入宫腔的几率越大,因此胎膜早破也是切口发生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抗生素的应用,虽然腹部切口感染的几率已经明显下降,但一旦发生,就会影响切口的愈合及产妇康复,给其增加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早发现、早诊断,针对患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对促进其康复非常重要。我科于2015年2月发生1例胎膜早破患者,剖宫产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并感染,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加强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08年5月间2014例行剖宫产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52例病例,分析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手术切口方式、肥胖、高频电刀、孕期合并症均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P〈0.05),术后使用抗生素意义不大(P〉O.05),加用理疗可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结论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慎用电刀,使用横切口,术后理疗是防治脂肪液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以及对其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分析我中心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来我中心产科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65名患者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结果: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可能与肥胖、自身免疫力下降、妊娠合并糖尿病、切口暴露时间过长、高频电刀的使用、贫血等因素有关。结论: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可以促进切口的愈合,提高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是否使用电刀、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医院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107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为:肥胖、合并糖尿病、贫血、妊高征,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等;通过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进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术后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及时有效地处理及系统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