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松巧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6-19,2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整体护理;在整体护理基础上,研究组由责任护士实施循证护理,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心理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GSES、CPSS、MUIS和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UIS、CPSS和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取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心理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慧敏  姚翠  孙跃明  王大元  唐俊伟 《重庆医学》2021,50(21):3772-3775
目的 探究激励式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希望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结直肠癌护理)和观察组(采用激励式护理),每组60例.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H erth希望量表)、治疗信心[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量表]及疾病不确定感(MUIS)量表评分,以及对护理各个方面的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H erth希望量表、GSES量表、MUI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及4周后H erth希望量表、GSES量表、MUIS量表评分持续改善,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各个方面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可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希望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也更受患者认可,因此,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李慧敏  姚翠  孙跃明  王大元  唐俊伟 《重庆医学》2021,50(21):3772-3775
目的 探究激励式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希望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结直肠癌护理)和观察组(采用激励式护理),每组60例.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H erth希望量表)、治疗信心[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量表]及疾病不确定感(MUIS)量表评分,以及对护理各个方面的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H erth希望量表、GSES量表、MUI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1周及4周后H erth希望量表、GSES量表、MUIS量表评分持续改善,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各个方面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可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希望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也更受患者认可,因此,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梅  孙玉倩  孙秉赋 《广东医学》2012,33(13):1998-199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0例正在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信息缺乏或不一致性与社会支持及其3个维度呈负相关,不明确性、复杂性与社会支持总均分、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不可预测性与社会支持及其3个维度无相关性。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护理方案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与观察组(微信延续性护理,40例)。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复杂性、不明确性、不一致性、疾病预后的不可测性)。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对疾病采取方式的评分。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面对评分较高,回避及屈服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微信延续性护理能够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促使患者采取积极应对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并确诊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183例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统计糜烂型OLP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以及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呈中等强度,总分为(83.02±5.63)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9.53±5.68)分,应对方式总分为(32.52±8.98)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复杂性维度得分、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为负相关关系(r=-0.175、-0.184,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负相关关系,与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正相关关系(P<0.05),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家属其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湖口县中医医院2015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THA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估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分析THA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 术后6个月THA患者的MCMQ中面对评分、GSES评分最高,其次为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最低;术后6个月THA患者MCMQ中回避、屈服评分最低,其次为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最高。不同时间点的MCMQ评分、GSE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HA患者术后GSES评分与MCMQ中面对评分呈正相关(r>0,P<0.05),GSES评分与MCMQ中回避、屈服评分呈负相关(r<0,P<0.05)。结论THA后患者自...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Ⅱ期压疮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分析自我效能感在Ⅱ期压疮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收治的120例Ⅱ期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rm of the 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FoP-Q-SF)和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CDSM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Ⅱ期压疮患者CDSMS评分与FoP-Q-SF评分、GSE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Amos 21.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Ⅱ期压疮患者CDSMS评分为(35.76±4.72)分;FoP-Q-SF评分为(38.92±4.68)分;GSES评分为(18.25±3.02)分。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负担和自护能力的Ⅱ期压疮患者的CDSM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压疮患者的CDSMS评分与FoP-Q-SF评分呈负相关(r=–0.682,P<0.01),与GSES评分呈正相关(r=0.552,P<0.01)。Ⅱ期压疮患者自我效能感在恐惧疾病进展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值为19.44%。结论 Ⅱ期压疮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需临床予以关注。恐惧疾病进展可通过调节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Ⅱ期压疮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我管理教育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93例MHVR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试验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自我管理教育,试验组联合应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我管理教育。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两组疾病不明确性、不一致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自我效能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自我效能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缓解MHVR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水平以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由Mishel设计的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由肖水源设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72例符合耐多药肺结核诊断的患者进行入院后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测量。结果7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得分(87.04±12.04)分,其中不明确性(37.58±8.10)分,复杂性(16.13±3.45)分,信息缺乏性(18.14±4.10)分,不可预测性(15.19±3.03)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的占86.1%。不明确性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258,P=0.029;r=-0.278,P=0.018;r=-0.335,P=0.004)。信息缺乏则与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311,P=0.008;r=-0.262,P=0.026;r=-0.305,P=0.009)。未发现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与社会支持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存在着负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杨调霞  韩英  耿亚庆 《黑龙江医学》2023,47(8):1000-1002
目的:探析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及自我效能感现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研究人员设计基线资料统计表,询问并填写患者相关情况,于患者入院后采用知觉压力量表(PS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及自我效能感,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及自我效能感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GSES评分为10~29分,平均GSES评分(18.56±6.38)分;视网膜病变分期≥Ⅲ期、视力情况>5.0的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GSES评分较视网膜病变分期<Ⅲ期、视力情况<5.0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PSS评分为29~55分,平均PSS评分为(42.83±10.41)分;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287,P<0.05),即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越大其自我效能感越低。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7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于术后3 d采用下床活动水平评分评估患者下床活动水平,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感,分析胃癌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3 d,87例胃癌患者中低等下床活动水平22例(25.29%),中等水平39例(44.83%),高等水平26例(29.89%);高等水平下床活动患者GSES评分最高,中等水平次之,低等水平最低,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 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水平与GSES评分呈正相关(r=0.582,P<0.05).结论 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下床活动的关系密切,即自我效能感越高,患者下床活动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的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分别应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为(46.80±15.12)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为(25.82±5.44)分,不一致性维度得分为(19.10±6.55)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为(14.84±4.87)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06.20±19.19)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7.56±10.39)分,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11.06±5.33)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8.90±7.72)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7.56±1.85)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5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确定感大多处于中等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调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有效社会支持,帮助患者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我效能感对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10月收治的89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 d采用自我效能感测评量表(GSES)与自制母乳喂养依从性量表评估产妇自我效能感与母乳喂养依从性水平,将产妇分为母乳喂养依从性较差组与母乳喂养依从性良好组,统计比较2组的自我效能感,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自我效能感与母乳喂养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89例剖宫产术后产妇GSES评分以及母乳喂养依从性量表评分分别为(31.48±2.31)分、(3.93±0.63)分;依从性良好组的GSES评分[(30.53±2.09)分]高于依从性较差组的[(24.35±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自我效能感与母乳喂养依从性呈正相关(r=0.572,P=0.000)。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我效能感与母乳喂养依从性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应重视对其自我效能的干预,以提高母乳喂养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王凤丽 《中外医疗》2009,28(36):1-2
目的探讨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对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感、焦虑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社会支持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Sarason焦虑量表(TAS)的测评。以社会支持评分为分组依据,社会支持总分〈35分为低社会支持组(低分组),〉45分为高社会支持组(高分组),进行各量表得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社会支持高分组脑出血患者GSES评分(29.67±6.57)分显著高于低分组(20.47±4.21)分;而TAS评分则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GSE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社会支持程度高者,其自我效能感高,而焦虑程度较低。应提高脑出血患者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对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感、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丽 《中外医疗》2010,29(1):151-152
目的探讨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对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感、焦虑的影响。方法对100名脑出血患者进行社会支持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Sarason焦虑量表(TAS)的测评。以社会支持评分为分组依据,社会支持总分〈35分为低社会支持组(低分组),〉45分为高社会支持组(高分组),进行各量表得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社会支持高分组脑出血患者GSES评分(29.67±6.57)分显著高于低分组(20.47±4.21)分;而TAS评分则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GSE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社会支持程度高者,其自我效能感高,而焦虑程度较低。应提高脑出血患者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行设计的饮食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后2次评定GSES差异有显著性(P〈0.01),饮食治疗依从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GSES与饮食治疗依从性有显著的正相关(r=0.567,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饮食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疾病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车慰  杨凡 《浙江医学》2020,42(2):171-174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产科待产的226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获得高危妊娠孕妇PTSD评分、MUIS评分和PSS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高危妊娠孕妇PTSD评分与MUIS评分和PS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检验各变量的中介作用。结果高危妊娠孕妇PTSD总分、MUIS总分和PSSS总分分别为(30.12±7.75)、(79.94±8.18)和(61.60±7.21)分;PTSD总分与MUIS总分呈正相关(P<0.05),与PSSS总分呈负相关(P<0.05);高危妊娠孕妇疾病不确定感在社会支持与PTSD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8.27%。结论高危妊娠孕妇存在一定的PTSD阳性率,疾病不确定感在高危妊娠孕妇的社会支持与PTSD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指导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围术期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赋能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MUIS评分)、自我效能(GSE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QOL-30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MUIS、QOL-30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教育指导能够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升自我效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联。方法:用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例符合鼻咽癌诊断的患者进行测量。结果:鼻咽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护理人员重视鼻咽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