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在单纯全麻下手术,试验组在超声SAPB复合全麻下手术;于麻醉前30 min(T0)、术中(T1)、术毕时(T2)时,比较两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皮质醇(Cor);于术前、术后24 h,比较两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于术后6、12、24、48 h,比较两组疼痛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T1、T2时,两组炎症、应激指标水平较T0时逐渐上升,且试验组各时点IL-6、IL-8、TNF-α、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CD4+均较术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上腹部手术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前锯肌平面阻滞,观察组41例给予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比两组镇痛效果、炎症因子水平、中枢神经损伤。结果 结果:观察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观察组IL-1、IL-6、S100β、NSE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通过对上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可有效降低中枢神经损伤程度和炎症因子释放,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姜玉玉  于汝  尹天玥  李小雨  程向阳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466-1469,148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60名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P组和SP组各30例.术后P组患者予以静脉自控镇痛,SP组行连续SAPB镇痛.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low 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LSAPB)对肾癌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应.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行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90例患者,最大切口>5 cm,随机分为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深层与浅层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深层SPB组(DS组)和前锯肌浅层平面阻滞组(SS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SPB,两组患者均使用0.3%罗哌卡因30~40 mL (罗哌卡因总剂量2 mg/kg),阻滞完成后30 min使用针刺法测定并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记录两组患者SPB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咳嗽NRS疼痛评分;记录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术后48 h有效按压镇痛泵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曲马多补救性镇痛例数,记录阻滞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SS组比较,DS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DS组术后12 h静息时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DS组术后24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DS组术后镇痛(PCIA)第一次按压时间明...  相似文献   

7.
吴秀东  王两忠  于晓倩   《四川医学》2024,45(1):58-63
目的 探讨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抽样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双盲方式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观察组予以RISS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按压自控镇痛泵(PCIA)时间、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D3+、CD4+、CD8+。结果 观察组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6.25±1.78)vs.(7.59±2.45)]次低于对照组,而首次按压PCIA时间[(12.85±2.85)h vs.(10.25±1.78 h)]长于对照组(t=2.274,、2.833、4.955,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VAS评分、Cor、NE、CD3+、CD4+、CD8+存在时...  相似文献   

8.
陈艳林  袁莉  贾彤  王少微  王丽  邢珍  姚杰 《安徽医学》2024,45(5):559-56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135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45)仅接受全身麻醉,罗哌卡因组(n=45)在接受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SAPB组(n=45)接受SAPB。比较3组患者临床数据、手术资料,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在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情况,并收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和相应试剂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罗哌卡因组和SAP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按压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时间均晚于对照组,术后48小时内PCA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咳嗽VAS评分、CD3+、CD4+、CD8+  相似文献   

9.
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是将局麻药注入前锯肌的浅表或深面,通过药物的扩散实现对靶神经的阻滞。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与设备的快速发展,SAPB进入了可视化的时代,又因其效果确切,操作简捷,并发症相较于其他镇痛方式较少,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从SAPB的应用解剖、超声引导穿刺入路与层面、临床应用及药物容量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镇痛的疗效,探讨其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作用.方法:择期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组(GB组).麻醉诱导前,GB组行超声引导下术测SPB,注射0.33%罗哌卡因30 mL;G组行模拟阻滞,相同位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随访术后4 h、12 h、24 h、48 h疼痛数字等级(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术后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NRS评分和PMPS发生率.结果:①GB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0)、48 h(P=0.001)静息NRS评分低于G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2)、48 h(P=0.001)活动NRS评分低于G组;②GB组术后PCA按压次数(0.07± 0.34)比G组(0.56±0.82)减少(P=0.001);镇痛补救比例(4.77%)比G组(35.90%)降低(P=0.000).③GB组患者术后6个月(47.62%)PMPS发生率低于G组(71.80%)(P=0.041);术后9个月(35.71%)PMPS发生率低于G组(61.54%)(P=0.020).④GB组在术后6个月(P=0.020)、9个月(P=0.016)静息NRS评分均明显低于G组.⑤急性NRS评分与术后慢性NRS评分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超声引导下SPB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并降低PMPS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此外,术后急性疼痛NRS评分和PMPS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老年周围型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老年周围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SAPB,对照组麻醉诱导后直接进行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患者的疼痛程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和12 h在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两组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可减轻老年周围型肺癌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细胞免疫功能损伤,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血浆炎症因子与POCD的关系.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异氟醚全麻组(30例,G组),与异氟醚全麻合并硬膜外麻醉组(30例,C组).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6、24、48、96 h,采用简化智能评分(MMSE)评估认知功能;在相应时点抽取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TNF-α蛋白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基础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24、72 h MMSE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MMSE评分比较,术后6、24 h时点G组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G组均较复合麻醉组高(P〈0.05).结论: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中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A组选择前锯肌平面阻滞,B组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疼痛因子、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B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持续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切皮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较B组减少(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E2、IL-6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01-160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距肌连续阻滞镇痛对肋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肺功能、免疫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肋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泵镇痛(对照组)30例和前锯肌连续阻滞镇痛(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了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毕给予静脉镇痛泵持续镇痛,试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置管局麻药持续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2 h(T_0)、术后1 h(T_1)、24 h(T_2)、48 h(T_3)肺功能情况,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并测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深呼吸时VAS评分。测定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液中CD_4~+水平、CD_8~+水平及CD_4~+/CD_8~+比值。结果:试验组在术后1 h(T_1)、24 h(T_2),MVV、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24 h(T_2)、48 h(T_3)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后1 h(T_1)、24 h(T_2)、48 h,患者体内CD_4~+水平及CD_4~+/CD_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距肌阻滞较静脉镇痛方式对肋骨骨折老年病人肺功能影响小、镇痛效果明显、且免疫抑制轻,是一种有效的胸科手术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比现阶段胸科手术常用的3种神经阻滞方法(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皮区痛觉阻滞平面差异,比较何种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镇痛更适合胸科手术患者。方法 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胸科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3组。T组:局麻药物注入胸7椎旁间隙;E组:局麻药物注入胸6、胸7横突外侧竖脊肌与肋间肌之间的筋膜层;S组:局麻药物注入腋后线第6、7肋骨处背阔肌和前锯肌的筋膜间隙。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确保针尖位置无误后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3)mL,注入局麻药20 min后,以针刺法测定麻醉阻滞效果和平面。结果 T组对于胸前壁(锁骨中线、腋前线处)阻滞平面比E组和S组更广泛,T组均值分别为12.04(P <0.05)、9.76(P <0.05);而对于胸侧壁(腋中线、腋后线处)的阻滞范围则是S组更广泛,S组均值分别为9.8(P <0.05)、10.48(P <0.05)。结论 对于胸科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作为辅助术...  相似文献   

16.
陶涛  郑晖  郭小文 《浙江医学》2017,39(20):1774-1777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全麻联合TAP组(A组)、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在全麻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TAP,B组采用单纯全麻。分别记录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和术后第1、3、5天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D-乳酸及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行肠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通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MAP、HR在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较麻醉前有明显变化(P<0.05),在手术结束时A组较B组低(P<0.05);D-乳酸浓度及I-FABP在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3天较麻醉前有明显升高(P<0.05),在手术结束时A组较B组低(P<0.05);肠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在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3天较麻醉前有明显升高(P<0.05),疼痛评分在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A组较B组低(P<0.05);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通便时间A组较B组早(P<0.05),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TAP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麻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SAPB组(n=45)和对照组(n=44),麻醉诱导前,SAPB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从第5肋骨处前锯肌平面缓慢注入0...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医学》2017,(7):599-601
目的探讨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血浆硫化氢(H_2S)水平的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07—2016-11间在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麻醉科择期全麻手术老年患者60例,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h(T2)、48h(T3)和72 h(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H_2S浓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 CA)评分于术前1 d、术后1~3 d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术后3d的期间,有15例发生POCD(25%)。与T0比较,POCD组T2、T3各时点血浆H_2S浓度降低(P<0.05),T4时恢复;与非POCD组比较,POCD组T2、T3各时点血浆H_2S浓度降低(P<0.05)。POCD组血浆H_2S浓度与Mo 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1)。结论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血浆H_2S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POCD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淑琪  邢珍 《重庆医学》2023,(20):3148-3153
目的 探讨胸横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0例行全身麻醉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研究组(R组),每组25例。R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C组不给予阻滞。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术中芬太尼总使用量、拔管后补救镇痛地佐辛的用量、拔管后静息及咳嗽两种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不同时点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及炎性因子(IL-6及IL-10)水平,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患者术后首次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与C组相比,R组术中芬太尼总用量及拔管后补救镇痛地佐辛用量减少,拔管后咳嗽时VAS评分降低,术后首次清醒及拔管时间均较早;T8(CPB开始后30 min)、T9(CPB结束后30 min)、T10(术后24 h)时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T10时BNP、cTnⅠ水平降低;T3(切皮后1 min)、T4(胸骨正中锯开后1 min)时MAP及H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103-105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后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B组采取全身麻醉,A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术前术后MMSE评分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前的MMES评分为(28.90±3.24)分,B组术前的MMES评分为(29.10±4.1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MME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 h、术后12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3%、3.3%,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和硬膜外麻醉效果均较好,但硬膜外麻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