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炎性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噬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是否可以评估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免疫治疗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不可手术切除、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及免疫联合化疗的患者。检测LDH,计算NLR、ELR。结果 ROC曲线显示,NLR为3.47,ELR为0.0345,LDH为212.5U/L为最佳截断值。单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ECOG评分、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贫血、LDH、NLR、ELR与PFS有关(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显示,ECOG评分、贫血、LDH、NLR、ELR为预后的风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NLR、低ELR、高LDH组中,一线免疫治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7、4、6个月,非一线免疫治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4.5、4、4个月。低NLR、高ELR、低LDH组中,一线免疫治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1、14、18个月,非一线免疫治疗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0、9、13个月。结论 使用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低ELR、高NLR、高LDH患者PFS缩短,且相比较一线使用免疫治疗患者,非一线患者PFS时间更短,应尽早使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白勇  李萍  姜楠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61-65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SCLC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前30d是否有PPIs服药史(至少连续服用7 d)将其随机分为抑酸组和非抑酸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接受ICIs抗肿瘤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病理及临床数据、治疗方案等基线数据。自患者接受ICIs治疗开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非抑酸组总有效率(72.00%)高于抑酸组(53.00%)(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服用PPIs可显著降低NSCLC患者随访期间的无病生存率(HR:0.428,95%CI:0.282~0.650)和总生存率(HR:0.538,95%CI:0.304~0.953)。两组患者经ICIs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PPIs可能对ICIs治疗NSCLC的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Akt B,p-AKT)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组37例,腺癌组50例,并收集16例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3K和p-AKT蛋白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变量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I3K和p-AKT在晚期NSC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0.005)。p-AKT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6),而与肿瘤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体力状态(PS)评分无关。PI3K表达与上述临床特征无关。PI3K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17.699月(95%CI 15.114-20.283)/13.426月(95%CI 11.832-15.021),P=0.004],p-AKT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亦优于阳性表达组[17.134月(95%CI 14.927-19.341)/13.067月(95%CI 11.316-14.817),P=0.00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PI3K (HR=2.128,P=0.009),p-AKT (HR=0.501,P=0.045),TNM分期(HR=4.808,P〈0.001),PS评分(HR=3.277,P〈0.001)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I3K、p-AKT与晚期NSCLC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PI3K、p-AKT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两种因素对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年龄与合并症对晚期无手术或根治性放疗指征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肿瘤科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行为状态较好(performance status,PS≤1)且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年龄〈70岁)和老年组(年龄≥70岁)以及合并症状态分为无(0)、轻度(12)和重度(≥3)组,分析其与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2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非老年和老年患者分别为295例(69.9%)和127例(30.1%),无合并症和轻、重度合并症患者分别为209例(49.5%)、174例(41.2%)和39例(9.2%)。不同年龄组和合并症组患者的治疗措施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在生存时间上,非老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个月(11.4-12.6个月)和10.0个月(8.2-11.8个月),1年生存率为49.7%和39.6%(Log-Rank,P=0.416);无、轻和重度合并症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1个月(11.6-12.6个月)、11.8个月(10.1-13.5个月)和8.0个月(6.2-9.8个月),1年生存率为50.1%、47.8%和23.8%(Log-Rank,P=0.012)。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轻度合并症均不是晚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仅重度合并症才是增加晚期NSCLC患者死亡风险独立的预后因素,RR(95%CI):1.96(1.03-3.25),2.19(1.13-4.74),P=0.044,0.032。结论年龄和轻度合并症均不是晚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仅重度合并症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田的:分析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为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历史性前瞻研究方法,纳入716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信息采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寿命表法统计患者的1、3、5年生存率;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经Log—rank法检验;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晚期NSCLC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⑩16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8.00个月(95%CI:16.474,19.526),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23.0%、9.3%。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伴发疾病数、中医证型、中医药持续治疗时间、干预措施、干预措施(细分)、中药静脉制剂疗程、口服中成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为预后相关因素(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持续治疗时间(≥6个月)、中药静脉制剂疗程(〉14个疗程)、口眼中成药(≥1个月)、接受化疗、接受靶向治疗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①中医药持续治疗时间越久,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越好。②辨证论治汤剂结合口服中成药和(或)中药静脉制剂等多渠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晚期NSCLC患者的死亡风险,延长生存期,使患者生存获益。⑧中医药参与下的多学科、多方法综合治疗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使晚期肿瘤患者“带瘤生存”成为可能,应成为晚期N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晚期NSCLC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35~86(65.60±8.91)岁,分析晚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中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NLR、PLR与预后的相关性,对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晚期NSCLC患者不同TNM分期的NLR[ⅢB期(3.26±1.16),Ⅳ期(3.92±1.34)]、PLR[ⅢB期(166.59±44.78),Ⅳ期(206.85±6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患者病理分型中鳞癌(4.17±1.29)与腺癌(3.42±1.19)N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患者中医辨证中痰热阻肺型(222.13±75.45)与肺阴虚型(151.04±29.16)P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患者TNM分期、中医虚实辨证与高低NLR、PLR分组存在相关性(P0.05);辨证证型是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TNM分期、NLR、PLR是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NLR、PLR对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NK相关受体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晚期NSCLC患者,设为病例组,另按照2:1的比例选择与病例组性别、年龄信息匹配的47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NK活化性受体(NKG2D+CD8+)及抑制性受体(NKG2A+CD8+)细胞比率;并分析NKG2D、NKG2A与晚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NKG2D+CD8+比率低于对照组,NKG2A+CD8+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0~1分、TNM III期者相比,晚期NSCLC患者ECOG 2~3分、TNM IV期者NKG2D+CD8+比率较低,NKG2A+CD8+比率较高(P<0.05)。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NKG2D高水平与低水平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0%、40.4%,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97±1.65)、(31.17±1.31)个月,且NKG2D高水平患者总生存时间较低水平患者延长(Logrank 2=9.763,P=0.002);NKG2A低水平与高水平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2%、45.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0.41±1.25)、(24.80±1.73)个月,且NKG2A低水平患者总生存时间较高水平患者延长(Logrank 2=5.353,P=0.02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1~N3分期[HR(95%CI)=1.780(1.135~4.786)]、TNM IV期[HR(95%CI)=4.224(2.005~12.394)]、NKG2D低水平[HR(95%CI)=3.954(1.856~10.039)]、NKG2A高水平[HR(95%CI)=3.600(1.732~9.587)]均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表面NKG2D低表达、NKG2A高表达,二者表达情况与患者身体机能、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可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多西他赛单药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为NSCLC的二线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二线化疗的15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接受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单药组),其中Ⅲb期16例,Ⅳ期24例;治疗前体力状况(PS)评分0~1分32例,2分8例.112例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治疗(联合组),其中Ⅲb期29例,Ⅳ期83例;治疗前PS评分0~1分98例,2分14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无疾病进展时间(PFS)、1年生存率及药物毒副反应.应用Kaplan-Meire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各影响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药组中位PFS(3.0个月)短于联合组(4.2个月,P=0.048),中位OS(17.0个月)、DCR(61.1%)和1年生存率(84.6%)与联合组(18.8个月、69.1%、8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药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5%和0,均明显低于联合组(56.2%,4.5%,均P=0.00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既往接受手术[危险比(HR)=0.428,95%可信区间(CI)为0.261~0.701]、治疗前PS评分(HR=1.919,95% CI为0.999~3.685)、肿瘤分期(HR=2.297,95% CI为1.427~3.696)以及二线治疗获益(HR=0.318,95% CI为0.177~0.571)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二线治疗与多西他赛单药方案相比有助于延长一般情况较好的晚期NSCLC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但未显著增加患者的总生存期,并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血液学及胃肠道毒性.  相似文献   

9.
毛昌追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41-42,4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确诊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分析伴发或不伴发COPD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以TNM分期为分层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年龄、性别、ECOG体能评分及COPD分级对NSCLC预后的影响。结果伴发COPD共有38例患者,占所有病例39.6%。伴发COPD的NSCLC患者生存时间8.0个月(95%CI7.0—9.0个月)较未伴发COPD的NSCLC患者生存时间11.0个月(95%CI9.1~12.9个月)显著缩短(P=0.0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体能评分(HR=2.35,95%CI1-214.56)、伴发中度(HR=2.65,95%CI1.44-4.85)或重度以上COPD(HR=4.659,95%凹2.04~10.65)可作为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COPD影响NSCLC患者的预后,是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对指导NSCLC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靶向治疗疗效预测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该院收治的Ⅲ b 期、Ⅳ期NSCLC 患者94 例、肺部良性疾 病78 例及体检健康者70 例分别作为NSCLC 组、良性组及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 MIC-1 水平。NSCLC 组均接受靶向治疗,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NSCLC 组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果 NSCLC 组血清MIC-1 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良性组高于对照组(P <0.05);NSCLC 组不同 TNM 分期的MIC-1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靶向治疗方案及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SCLC 组均接受靶向治疗,治疗3 和5 个月MIC-1 水平均较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降低(P <0.05);治疗前,治疗1、3 及5 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治疗5 个月时,治疗有效率32.98% ;Kaplan-Meier 法估计生存率,NSCLC 组中位生存 时间(MST)为17.9 个月。以1 390 pg/ml 为临界值,将其分为MIC-1 ≤ 1 390 pg/ml 组(59 例)和MIC- 1>1 390 pg/ml 组(35 例),两组3 年生存率分别为33.90% 和14.29%(P <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TNM 分期、 EGFR 基因突变及MIC-1 水平是影响NSCLC 组MST 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C-1 水平与Ⅲ b 期、Ⅳ期 NSCLC 组TNM 分期和靶向治疗效果有关,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且有完整临床数据162例患者的资料,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NLR预测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 NLR最佳截断值为3.11,由此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3.11,n=116)和高NLR组(NLR>3.11,n=46)。两组患者的年龄、T分期、术前白蛋白含量、CA242水平及术后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术前白蛋白含量、CEA水平、CA199水平、CA242水平及NLR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3.086,95% CI:1.835~5.192)、术前白蛋白含量(HR=0.405,95% CI:0.242~0.679)、CA199水平(HR=2.773,95% CI:1.033~7.448)及NLR(HR=2.736,95% CI:1.645~4.55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高NLR值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NLR和接受SBRT治疗的NSCLC预后的全部研究,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以总生存期(OS)和无病发生存期(DFS)为观察终点,其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变量,利用meta分析合并HR和95%CI以评估预后价值。通过逐一剔除法评估结果稳健性。利用漏斗图、Egger及Begg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7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包含1 621例NSCLC患者被纳入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NLR升高的患者其OS(HR=1.48,95%CI 1.22~1.80,P=0.030)和DFS(HR=1.16,95%CI 1.02~1.32,P=0.028)较差。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有较好的稳定性。发表偏倚评价提示未存在明显偏倚。结论 NLR可作为NSCLC患者SBRT治疗方便、较准确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46-249
目的:观察食管癌二线化疗疗效,并探究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二线化疗的76例晚期或复发食管癌患者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计算,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生存曲线用Log-rank进行检验。结果:①二线化疗中位PFS为4.25月,中位OS为9.00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PS评分、NLR、SCCAg、VEGF、LDH、二线进展后治疗为OS相关因素(P<0.05);PS评分、性别、病情进展类型、既往手术史、一线治疗时间、NLR、SCCAg、LDH为PFS相关因素(P<0.05)。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PS评分为2分(HR=4.747,95%CI:2.017~11.173)以及SCCAg>2.5/(ng/mL)(HR=2.437,95%CI:1.061~5.609)是影响食管癌患者二线治疗O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PS评分为2分(HR=5.576,95%CI:2.262~13.746)、一线治疗时间≤12月(HR=2.740,95%CI:1.344~5.587)、有既往手术史(HR=2.764,95%CI:1.536~4.976)是影响食管癌患者二线治疗PFS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晚期或复发食管癌患者,二线化疗显示一定疗效,尤其对有较好临床预后特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吸烟对表皮生长因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接受EGFR-TKI治疗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给予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根据不同吸烟状态分为吸烟组22例和非吸烟组38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NSCLC患者吸烟率,两组临床疗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肿瘤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结果 不同性别NSCLC患者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功能状态(PS)评分、化疗类型NSCLC患者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10例,非吸烟组分别为4例、27例、7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92,P=0.029)。吸烟组中位TTP为12个月,非吸烟组中位TTP为18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9,P=0.021)。吸烟组中位OS为 15个月,非吸烟组中位OS为 24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9,P=0.104)。结论 EGFR-TKI治疗晚期非吸烟NSCLC患者较吸烟患者更有效,且非吸烟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可能长于吸烟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PET/CT检查发现颅外远处转移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 NSCLC)的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41例PET/CT定位扫描新发现有颅外远处转移的Ⅳ期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2年生存率分别为29.3%、9.8%,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期10个月, 其中23例单发转移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2个月,18例多发转移组患者中位生存期5个月, 2组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89,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Ⅳ期NSCLC预后因素有转移灶数、是否吸烟(X2=13.110、4.213,P=0.000、0.040)。结论 PET/CT检查发现颅外远处转移的Ⅳ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10个月,有优于以往报道的Ⅳ期NSCLC患者治疗结果的趋势。转移灶数目、是否吸烟是影响其生存的显著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87例NSCLC患者各项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患者在化疗治疗前均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并计算NLR与PLR,评估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NLR与PLR在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NLR、PLR水平与患者吸烟史、肿瘤分期、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患者接受两个周期化疗后治疗有效率为71.26%,有效组患者NLR与PLR水平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NLR、PLR及两者联合用于评估患者化疗疗效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785、0.926;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2.18%,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LR、NLR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 外周血NLR、PLR与患者多项临床特征有关,不仅可用于患者评估患者化疗疗效,还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晚期NSCL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74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Kaplan 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并对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分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①87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24.0个月,1年生存率为75.0%,2年生存率为49.0%,3年生存率为33.0%,5年生存率为16.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确诊时的体力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吸烟史、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证型、中医特色外治法、口服中成药时间、中药静脉制剂疗程、干预措施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放射治疗、病理类型、干预措施、口服中成药时间、中药静脉制剂疗程、PS、中医辨证分型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①中医药干预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②晚期NSCLC患者中,女性、年轻、临床分期早、肺腺癌、PS低、脾肾两虚的患者生存期优于其他患者。③接受放射治疗、使用口服中成药、长期接受中药静脉制剂治疗且长期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延长晚期NSCLC肺癌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PLR)对局部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27例接受单纯放疗、序贯放化疗或同步放化疗下咽癌患者的临床以及随访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最佳界值,根据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低NLR组以及高PLR组、低PLR组,分析患者放疗前外周血NLR和P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 rank法比较患者的预后,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7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生存,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放疗前NLR的最佳界值为2.30,PLR的最佳界值为131.46。放疗前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8.8%和45.5%(P=0.006)。放疗前高PLR组和低PLR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8.8%和45.5%(P=0.040)。Log 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放疗前NLR和放疗前PLR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  结论  放疗前NLR、PLR升高对于接受放疗的下咽癌患者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代谢综合征(MS)对结直肠癌(CRC)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建立合并MS的CRC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84例CR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CRC患者的预后风险模型。结果 纳入的284例CRC患者中,共有50例合并MS(17.61%)。与非MS组相比,MS组患者生存率较低(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MetS(HR=1.927,P<0.05)、年龄≥65岁(HR=2.518,P<0.01)、肿瘤TNM分期II~III期(HR=15.996,P<0.01;HR=28.866,P<0.01)和术后出现并发症(HR=2.361,P<0.01)是影响CR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MS可有效预测左半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HR=2.080,P<0.05),但不能预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预后(HR=1.846,P>0.05)。相比TNM分期模型(c指数为0.635),合并MS的风险分层模型显示出更好的预测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评分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mGPS根据C 反应蛋白和白蛋白分为0、1、2分组,NLR、PLR分别以中位数为截取值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回顾性分析炎症评分指标与患者临床特征、化疗近期疗效及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关系。将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客观有效率,mGPS 0分组高于mGPS 1分组和2分组,NLR低分组高于NLR高分组(P<0.05);PLR低分组与高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mGPS 0分组高于mGPS 1分组和2分组,NLR低分组高于NLR高分组,PLR低分组高于PLR高分组(P<0.05)。PFS在mGPS 0、1、2分三组间,低分组较高分组延长(P<0.05);NLR低分组较NLR高分组延长,PLR低分组较PLR高分组延长(P<0.05)。NLR和PLR高分组发生胸膜转移者较低分组明显增多(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mGPS是NSCLC患者PF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62,95%CI:1.417~2.716,P<0.05)。结论: 炎症因子评分mGPS、NLR、PLR均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其中mGPS评分是晚期NSCLC患者PF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