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掌握正确吸入技术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接受吸入治疗的前提,移动医疗可以促进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正确掌握吸入技术。该文介绍了移动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药物吸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形式、应用效果,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挑战,以期为国内开发相应的移动医疗设备或应用程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都勇  王爱平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8):1248-1253
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吸入给药治疗依从性的评测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现状进行综述,评测工具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目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吸入给药治疗依从性较差,其形式包括药物剂量与医嘱不符和吸入装置使用错误;吸入给药治疗依从性受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及医护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干预措施有医药护协同管理、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提供个体化干预等,旨在为临床提高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吸入给药治疗依从性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介绍国内外各移动医疗干预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总结移动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影响其使用的因素,以期为移动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分析稳定期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依从性差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197例COPD患者,采用依从性指数调查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激素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情况;对依从性一般及差的患者用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97例患者急性加重期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好为100%;稳定期患者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指数为(59.6±2.8)%,依从性好占9.7%、一般29.4%、差60.9%.影响稳定期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对疾病知识缺乏认识、担心激素的不良反应、常遗忘使用、持续吸入一段时间后症状控制不理想认为药物无效等.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好,但患者稳定期激素吸入依从性低,对COPD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和管理,丰富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加强患者对激素吸入应用的认识,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激素吸入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依从性指数调查2011年5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 COPD 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采用激素吸入治疗的依从性程度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仅有9例患者的依从性指数为好,占总数的9%;影响患者吸入性治疗的原因包括认为药物作用不大、忘记用药、经济困难、吸入治疗的方法未掌握。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能保持对药物的依从性高,但是当出院后依从性下降,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呼吁患者的家庭给予鼓励和帮助,有利于提高激素吸入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护理学报》2016,23(19):22-25
简介了移动医疗App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应用背景、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通过运用移动医疗App,慢性病患者居家也能获得专为个人定制的疾病相关指导,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移动医疗App管理慢性病多局限于特定专科单一病种的零碎化管理,且管理的内容、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建议今后在对慢性病患者采用移动医疗App进行管理时,需对App指导内容进行规范,并且能多学科参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本质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已逐渐确定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作为控制哮喘气道慢性炎症的首选药物。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患者在吸入皮质激素类药物时,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尤其对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知识的严重缺乏,影响了哮喘患者对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遵医行为,使雾化吸入治疗得不到很好的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增加哮喘防治知识教育对哮喘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气雾剂依从性的作用,从而寻找有效的方法改善和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 0 .5 %~ 2 0 % ,个别地区高达 5 0 % ,全国至少有千万以上患儿[1] 。目前 ,吸入糖皮质激素已成为当今防治哮喘的一线药 ,但患儿家长对”激素”治疗的后遗问题颇为忧虑。宣传和推广吸入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等管理教育有利于哮喘规范治疗的普及。现就儿童哮喘教育对治疗依从性影响的进展综述如下。1 吸入激素治疗与安全性哮喘本质为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吸入激素以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阻断气道炎症发生和发展 ,改善肺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全身不良反应小 ,安…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研究报道移动医疗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管理、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为患者照顾者提供支持中已有应用,但并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帕金森病移动健康管理模式。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建立帕金森病移动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延缓患者疾病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存在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原因,同时该类患者尚存在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在急性感染时常不能启动应激反应,故治疗AECOPD患者时常常在抗感染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因可使高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迅速起效而成为首选治疗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院呼吸内科对30例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应用程序的研发、应用及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分析总结用于提高慢性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设计特点及应用情况。结果 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应用程序的需求调查、应用程序的构建及应用等方面。结论 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改善其临床结局方面有突出优势。在相关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个性化功能定制、交互功能、不良药物治疗依从性行为预警、信息支持、激励机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90-2491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在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雾化吸入治疗患者62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雾化吸入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月收治的患者,采用POCA管理干预。评价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护理素质、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得分与操作技能得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良好率及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护理工作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效益显著,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基于互联网移动智能设备的呼吸康复训练是目前呼吸康复模式的发展新方向,该模式在提高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增强疾病自我管理,减少患者急性加重及再入院次数,提高康复依从性及减轻经济负担方面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移动智能设备在呼吸康复中的应用进展,旨在探索适用于我国慢阻肺患者呼吸康复的方式,使呼吸康复结合移动医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相关人群。  相似文献   

14.
叶桦   《护理与康复》2016,15(8):778-780
目的观察不同参数设置的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雾化治疗先后顺序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雾化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雾化吸入时,对照组呼吸机原有参数不变,观察组雾化前调节呼吸机各参数的设置,观察两组患者雾化治疗前后气道症状评分及呼吸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雾化后气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雾化治疗后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和气道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可以降低气道峰压,减小气道阻力,使雾化治疗更好地达到所期望的临床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药物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53例初次行药物吸入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按就诊顺序号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健康教育,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药物吸入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药物吸入治疗依从性及依从性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能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药物吸入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雾化吸入是通过物理手段将雾化液冲击成小气溶胶药物颗粒,高浓度的雾状药物经口鼻部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和肺部病变部位,具有无痛苦、无创伤、疗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适用范围包括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围术期气道管理等[1]。患者依从性差或操作方法不当是雾化吸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研究[2-5]显示,目前儿童雾化吸入依从性较差的问题较为突出。多个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2018年7—12月就诊的4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2019年1—6月就诊的45例患儿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雾化吸入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气喘、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应用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中,可显著提升雾化吸入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药物吸入治疗是哮喘和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成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正确掌握药物吸入技术的比例较低。该文总结了药物吸入技术正确性的评估方法,从患者、医护人员、设备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药物吸入技术正确性的因素,并从培养呼吸系统慢病管理专职护士、推广呼吸系统慢病分级诊疗模式、发展移动医疗服务等方面梳理了干预措施,旨在为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药物吸入技术的正确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移动医疗技术在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中的应用领域、应用优势进行综述,探讨目前应用的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运用移动医疗技术提高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给药装置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抽签的方式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吸入给药装置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吸入给药装置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用药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吸入给药装置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