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的转运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转运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MEWS的转运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运至检查室、手术室、介入室、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5% vs. 13.79%,χ2=3.940,P=0.047);干预后,两组护理人员的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CTDI-CV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转运方式、安全性、操作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MEWS的转运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耿艳芸 《基层医学论坛》2024,(9):147-149+156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实施常规护理的380位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380位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骨科护理水平、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2021年度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技术操作、教育沟通、风险预防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2020年度护理人员相关评分(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5.5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流程、服务态度、环境管理、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病房中,能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还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全程安全转运与前瞻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置流程,观察组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和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治疗期间的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治疗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安全转运和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于急诊中的危重病人而言,能够减少治疗的转运时间和等待时间,减少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医院急诊科推广。  相似文献   

4.
孙茜  孙春霞  孙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2):4022-4027
目的 探讨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善和优化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4月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和重症监护室(ICU)转运的1 488例危重患者纳入对照组,2017年5—8月其转运的1 6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凭经验转运的方法,观察组应用HFMEA方法,找出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和发生率评分,计算危害指数(RPN),通过决策树分析,决定优先改善的流程,制定并实施解决方案。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94%(97/1 632),低于对照组的22.58%(336/1 488)(χ2=180.249,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96%(1 566/1 632),高于对照组的77.96%(1 160/1 488)(χ2=229.378,P<0.001);观察组接收/检查科室满意度为94.98%(1 550/1 632),高于对照组的68.95%(1 026/1 488)(χ2=364.806,P<0.001)。结论 通过运用HFMEA优化了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了转运过程中失效模式的发生风险,保障了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综合病房单元为基础的安全计划(CUSP)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酒钢医院急诊接诊的危重症患者40例,将2020年7月—2021年12月入院的设为观察组(n=20),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院的设为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标准转运交接,观察组给予CUSP模式指导下的院内转运交接。比较2组院内转运时间,应用CUSP模式前后观察组医护人员安全态度调查问卷(C-SAQ)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运至CT扫描室、ICU病房、介入治疗室及手术室所用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CUSP模式应用后医生、护士、医技等医护人员C-SAQ各维度评分均明显较应用前高(P<0.05)。结论 CUSP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转运效率,加强医护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结合清单式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2月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结合清单式管理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转运准备时间、转运交接时间及转运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结合清单式管理能够缩短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利于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发生风险,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5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及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5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MMSE和GQOL-74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提高MMSE评分、GQOL-74评分和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效果。 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380例院内转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0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流程管理院内转运,流程管理包括成立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小组,多学科共同制定转运流程图,各项工作按流程图进行转运和管理。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流程转运。比较2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护理缺陷率的变化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 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使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从单项操作到多学科协作,2组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护理缺陷比较,结果显示,意外拔管发生率从4.2%降低到1.9%;转运前评估漏项发生率从4.7%下降到1.6%;输液管脱落或阻塞从5.3%降到1.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率从4.7%降到1.1%,2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家属对转运过程的医患沟通、转运中护理、接诊科室接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结论 多学科合作流程管理方式的应用,体现了双向或多科合作的优势,使院内转运流程更为流程化、系统化,确保了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率;促进转运质量的改进,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周颖瑜  安博  梁婉琪 《当代医学》2022,28(10):184-186
目的 探究改良儿童院内转运分级反应策略在危重症儿童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66例危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转运,实验组采用基于改良儿童早期预警分级反应转运法,比较两组不良结局发生率、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住院时间及转运满意评分。结果 实验组呼吸异常、心率异常、低血氧饱和度、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转运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转运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儿童院内转运分级反应策略在危重症儿童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转运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不良结局发生率及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周镁洁  钟利君 《浙江医学》2018,(18):2078-2079
目的探讨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在减少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6例实施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观察组)、46例实施急诊常规院内转运管理(对照组)的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运转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接收科室各项内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院内转运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婧 《甘肃医药》2022,(7):665-666+67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对器械消毒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长垣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和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选取116个物品及84例患者,按照实施前瞻性护理前后分成对照组(人、物)和观察组(人、物),比较两种方法下医疗器械消毒质量、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下洗涤、灭菌、包装、发放评分较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更高(P<0.05);院内感染率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干预,能够提高医疗器械消毒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减少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采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安全管理,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生理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等)、不良事件、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家庭支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不仅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而且可更好地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海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36-48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科转运的4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2011年1月-2013年5月转运的5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护理干预方法进行转运:确定转运目标、风险评估、完善院内转运流程、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0.93%、护理纠纷0.19%、转运时间(18.33±6.43)min。均少于对照组的5.63%、1.67%和(23.67±7.34)min(P〈0.01);转送科间满意度为99.26%,高于对照组的87.92%(P〈0.05)。结论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提高转运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要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急诊科转运的331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式;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科转运的438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实施安全转运护理。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所花时间、护理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转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加强安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患之间产生的护理纠纷,同时也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和增加转运满意度。急诊科对患者转运时完全可以推行安全转运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综合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期间收治的100例STEMI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5月—2021年5月实施急诊三维综合护理期间收治的100例STEMI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急救用时、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急诊至PCI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的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综合护理能够缩短STEMI急救用时,从而增强救治效果,加快心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张乔 《中国乡村医生》2023,(18):166-168
目的:探讨六重管理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贵州航天医院急诊科急诊抢救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将2021年1—6月就诊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就诊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六重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专业技术、护理态度、护理安全、整理护理质量、团队精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差错、护理意外、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六重管理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77-83
目的探讨双人核对单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双人核对单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进行分析,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科室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工作满意度七个方面测评中,及时准确通知病区、通知所需物品准备、护送患者准备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运途中物品准备、携带资料完整性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人核对单的使用,有效地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转运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0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1例,护理纠纷患者1例,成功转运率为100.00%。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3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5例,护理纠纷患者7例,成功转运率为82.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采用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院内转运成功率,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次数,提升转运效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转运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刘阁 《中国民康医学》2022,(21):186-18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行脐静脉置管术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行脐静脉置管术的86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家长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长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行脐静脉置管术危重新生儿可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长的负性情绪评分,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0.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外科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锦霞 《广西医学》2010,32(5):614-6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外科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效果。方法在院内转运的外科急危重病人547例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病例,其中2008年的10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的院内转运方法护理;2009年的100例为实验组,在转运前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院内转运所需时间,实验组为(30.8±4.3)m 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8.2±8.7)m in(P〈0.01);转运效率实验组快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院内转运的外科急危重病人进行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