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我国31个省份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管理现状,为规范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8月—9月抽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92所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的护理部专科护士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 三级医院拥有的专科护士数量达到45.5(18.0,100.0)名,涉及的专科护士种类多样;专科护士学历以本科为主、中级职称最多,省级护理学会培养的专科护士最多;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专科护理(97.3%)、护理管理(81.2%)、护理教学(77.5%)、护理科研(61.9%)等方面;目前针对专科护士管理的相关制度有岗位管理制度(92.0%)、考核制度(69.8%)、晋升制度(49.4%)、薪酬制度(38.0%);管理者对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作用较为满意,认为影响专科护士发挥临床作用的因素:支持政策不够(80.9%)、临床工作负荷过重(79.3%)、角色定位不清(67.9%)、岗位职责不明(57.6%)。管理者认为目前专科护士培养仍存在无再认证(63.6%)、质量参差不齐(58.0%)、缺乏统一认证机构(54.5%)等问题。 结论 专科护士整体素质较高,在临床专科护理中发挥了重要角色,管理者应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晋升制度、薪酬制度,以提高专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给予专科护士更多支持,包括政策支持、明确岗位职责等;培训机构应同质化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建立多专科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做法及其对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护理部牵头组建多专科一体化糖尿病管理团队,成立糖尿病管理指导委员会,选拔各科室骨干作为联络护士组成覆盖全院的糖尿病管理小组。对联络护士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管理知识培训,制定并督导普通病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管理。结果 :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后理论知识良好率较培训前提高,糖尿病知识各单项成绩较培训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质量明显提高,异常血糖得到及时处理,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多专科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提高了非内分泌科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了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促进了糖尿病患者管理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我院压疮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以造口治疗师(ET)为督导的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即成立造口伤口专科护理质量督导小组,通过让造口伤口专科护士(造口治疗师)参与压疮护理质量控制,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有效地培训专科护士的临床护理管理能力。[结果]试运行近3年后,2013年与2014年第二季度各项指标相比,临床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18.3%、新入院病人评估及时率提高了11.6%、压疮危险病人评估及时率提高了14.6%、预防措施落实率提高了17.0%、院内发生压疮上报率提高了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院内压疮发生率及高危压疮的发生率也在逐步下降。[结论]以造口治疗师为督导的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可提高压疮护理管理质量及专科护士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总结分析本院2013年189件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并制定护理对策,避免同类不良事件再次发生。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护士专科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管理者人力资源调配不合理,患者安全防范措施宣教欠缺,制度与流程培训不到位。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高危患者的防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只有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叶灶凤 《当代护士》2014,(2):179-181
目的总结59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的59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比较不同资历护理人员出现的差错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的资历有关,主要原因是护士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低年资护士预见能力低(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管理者必须加强护士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执行;加强前瞻性护理评估,提高护士预见能力;改进医嘱查对流程;加强各项专科操作的相关环节;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专项管理组对减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于2014年7月起先后成立跌倒、管路、压疮专项管理组。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的专项管理,定期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和对典型案例进行分享等方式,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由专项组成员参与原因分析,督导落实整改与评价。结果建立专项管理组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0.26‰下降至0.16‰,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0.87‰下降至0.29‰(P0.05),院内压疮发生率由0.32%下降至0.14%(P0.05),上报压疮正确率由85.3%提升到95.0%(P0.05)。结论建立专项管理组,采取定期培训,加强沟通与督导,落实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高了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能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光环  李文  王敏 《当代护士》2018,(3):166-167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NICU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NICU工作的低年资护士3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训模式)和实验组(PDCA循环模式),比较在两种不同培训模式下,低年资护士相关知识能力提升水平,科室护理质量情况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相关知识能力提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进行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能有效提升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护士的老年护理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4月—5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评价量表对北京市28所医疗机构的3 202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总分为(119.85±36.60)分,条目总均分为(2.78±0.85)分,3个一级维度中专业素养维度得分最高,专业发展维度得分最低,10个二级维度中安全管理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评判性思维维度,科研创新维度得分最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老年护理工作年限、是否为老年专科护士、对临床工作喜爱度、对临床工作满意度是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各维度能力发展不均衡,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专业发展能力,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医院应开展老年护理相关培训,以提高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圳市产科护理质量督导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方法依据《深圳市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广东省助产专科十大安全目标》等制定督导评估标准,对深圳市77家医疗机构进行产科护理质量评估,采取实地查看、资料查阅、现场护理案例模拟等综合评价产科护理质量。结果(1)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在科室基础管理、核心工作制度及指引、助产专科质量、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指标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文书6个评估项目的得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得分率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呈现逐级上升。(2)77家三级医疗机构在科室基础管理、核心工作制度及指引、质量指标管理与持续改进3个单项得分率相对较低;助产专科质量、病房优质护理服务2个单项得分率较高。结论各级医疗机构需进一步强化产科护理质量的管理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落实护士分层培训及二级准入制度;通过短期进修提升基层护士长的质量改进意识及管理能力;强化模拟演练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医护合作持续改进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为口腔护士的工作提供借鉴及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门诊发生的4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为查对/识别不到位(22.92%),其次为高值耗材的丢失(16.67%),再次为针刺伤(14.58%)及供应室相关事件(14.58%)。结论:为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口腔护士在工作中应认真执行核对制度,正确合理的管理高值耗材,强化安全防范意识,针对性的增加目标人群培训,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原卫生部分别于2005年7月和2011年12月发布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简称《纲要(2005—2010)》)和《中国护理事业规划发展纲要(2011—2015)》(简称《纲要(2011—2015)》),均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在重点临床专科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做出了要求。2007年5月,为贯彻《纲要(2005—2010)》的实行原卫生部又下发了《专科护理领域培训大纲》卫办医发(2007)90号文件(简称《大纲》),来规范指导重症监护、手术室等5个护理领域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但由于各医疗机构对专科护士培训的认识和管理存在差距等原因,使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认证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1],造成目前我国专科护士的质量不高、水平不一,亟待规范解决。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组建以"专科护士"为核心成员的专项护理质量控制组,通过制定岗位职责、质控标准,经过统一培训,按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结果开展以"专科护士"为核心成员的专项质控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明显提高(P0.001),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1),患者满意度、专科护士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以"专科护士"为核心成员的专项质控,能有效发挥专科护士的专业优势,提高专科理论知识,提升护士操作技能水平,减少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持续改进专科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同质化,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科学合理分配安排专科护士,能激发潜能,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专科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经验,包括设置并培训专科护理小组、建立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制订规范和流程、开设专科护理门诊、小组成员收集并传递信息、对专科小组实施质量跟踪督导。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专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参与层级培训的效果。方法:专科护士负责为本专业不同岗位、学历和能力水平的护理人员制订和实施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方案,对全院706名临床护士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培训,密切结合临床,注重培养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反馈、调整。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综合评价得分、患者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专科护士参与层级培训是对目前国内护理人力资源状况而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这种层级培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了专科护士在专科护理领域的领头作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使院内专科护理资源合理流动,实现护理质量同质化,同时也为低年资护士创造了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吸纳专科护士到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专科护士制定本专科护理指引,制订并审核所在专科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参与护理部的质量检查,并由专科护士组织专题学习、护理查房。结果:专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危重症专科护士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培训后对VAP知识知晓率、预防VAP患者半坐卧位达标率均高于培训前(P<0.01);危重症专科护士对转出综合ICU患者进行出科访视,2010年转出ICU患者重返ICU发生率及转出后其他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2009年转出ICU患者(P<0.01);糖尿病护理小组、静脉治疗小组2011年第1季度全院各科室相关操作考核质量均高于2009年、2010年第1季度(P<0.01)。结论: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53 316名专科护士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中国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培养,加强专科护士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3 316名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6.5%的专科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中专科护理相关工作居多,占97.7%,参与专科护理会诊和护理门诊的专科护士分别占63.6%和59.7%。专科护士认为影响自身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人力不足、职责不明确、未分层使用和缺少来自管理层的支持,分别占81.1%、56.4%、47.6%和46.5%。专科护士感受方面,对医院的重视和支持、医院提供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职称或职位晋升优先权、专科岗位绩效/津贴4个方面表示非常满意的分别占51.5%、37.7%、31.0%和27.9%。在专科护士需要的支持方面,84.6%的专科护士提出需要提高专科护士待遇;73.4%的专科护士表示需要提供参加专科相关培训的机会;70.2%的专科护士表示需要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65.8%的专科护士提出需要增加专科护士工作岗位。 结论 中国专科护士的工作内容目前以临床专科护理为主,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方面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人力不足、职责不明确和未分层使用是专科护士认为影响自身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专科护士对职业发展的满意度亟待提高,建议护理管理者提供专科相关培训和发挥作用的平台,促进专科护士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不同级别医院护理管理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及管理现状。方法 :于2019年7月—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选取来自北京市28所不同级别医院的508名护理管理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及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护理管理者胰岛素注射知识得分中位数为15.00(12.25,17.00)分。得分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良好(149名,29.33%)、合格(232名,45.67%)和差(127名,25.00%)。结论 :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及规范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尚需要加强对其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在医院护理质量建设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6个院级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各专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修订、工作指引、流程及规范的建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及对临床科室进行质量督导、跟踪与评价。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并以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本院护理管理者及护士132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81.8%-97.7%的调查对象认为院级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对科室护理质量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小组成员在检查督导中坚持原则。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实施后各专项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有利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落实质控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络护士全程干预在提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内科护士长组织内科各科室护士长及多个学科的联络护士组成危重病人质量追踪督导小组,每季度每科室选取1例危重病人,从入院至出院每1~3 d实施一次质量督导,内科护士长对质量督导效果于追踪前及实施追踪1周时进行评价。 结果:管道护理、压疮护理,静脉治疗护理、急救药品物品技能及专科疾病护理五项护理质量指标较追踪前明显提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联络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实施全程督导,不仅能够保证护理措施的精准,保证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利于专科护理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够促进危重病人的同质化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多专科手术室属地管理的综合医院实施院内手术专科护士培训,增强专业人才共享、促进护理技术同质化、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方法:2014年1月建立院内手术专科学组,在本院各专科手术室选拔经过培训且取得手术专科护士资质的教师和临床医疗护理专家对手术室工作1年以上的非手术专科护士57名进行为期2年的手术专科理论、操作和临床实践培训,在全院建立标准统一的手术室护理流程和规范,实行教师、学员双向考核制对培训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院内专科学组培训后,各专科手术室护士理论操作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护理质量评分提高且各专科手术室间质量差距缩小。结论:手术室专科护士院内培训模式有利于促进手术室护理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和专科护理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