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二种不同颈前路减压术式对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行颈前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二组: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A组)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B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X线评价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17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JOA评分较术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后1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均可有效地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但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后颈椎稳定性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分级和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测量颈脊髓体积及颈椎管容积比值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疗效中的早期预测价值。 方法:对82例CSM患者进行SEP检测和颈椎MRI测量,在治疗前、治疗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应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患者颈脊髓功能进行评估。计算第6个月JOA评分的改善率,以对SEP分级及颈椎MRI测量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早期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SEPI级和Ⅱ级、颈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低比值组患者JOA评分在治疗前与SEPⅢ级和Ⅳ级、颈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高比值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时JOA评分均明显高于SEPⅢ级和Ⅳ级、颈脊髓体积/颈椎管容积高比值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SEP分级、颈椎MRI测量脊髓体积/椎管容积分别与第6个月的JOA改善率的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EP分级及颈椎MRI测量预测患者非手术治疗预后不良(JOA改善率≤25%)的敏感性分别为74.2%、83.9%,特异性分别为86.3%、88.2%,准确性分别为81.7%、86.6%。 结论:SEP分级和颈椎MRI测量均能早期对CSM患者疗效进行预测,临床上将两者结合使用,有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代表的非融合技术不断改进,在重建受累节段间盘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使得术区节段颈椎结构显著接近天然生理系统所要求的动静态负荷应力分布,在保护退变节段椎间小关节及邻近节段颈椎结构功能及维持颈椎动态稳定性方面作用显著,表现出较节段融合技术明显的方法学优势。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与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间盘退变性脊髓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3例单节段退变的脊髓或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组(融合组)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治疗前后通过X射线影像学检查观察颈椎整体及目标间隙上下邻近椎间活动度的变化;随访期间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颈痛目测类比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评估。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术后整体颈椎及邻近关节活动度较融合组有所改善;术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颈痛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较融合组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除颈痛目测类比评分两组间有差异外,其余神经功能两组恢复情况相同。随访期间未见假体下沉、偏移及异位骨化现象。提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能有效保持颈椎节段活动度,并对邻近节段间盘退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中期随访可取得与融合手术相当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非融合技术在单节段颈椎病的中短期疗效优于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4.
背景:椎间盘摘除减压后的节段融合会限制节段的生理运动,造成邻近节段应力加大而导致其退变加速。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植入假体治疗颈椎病短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置换节段和颈椎整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方法:于2010-06/2011-08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共施行PCM钴铬合金颈椎间盘假体置换11例12个节段,男7例,女4例;脊髓型颈椎病8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3例。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置换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过屈过伸活动度、左右侧屈活动度与术前接近。置换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明显升高,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后1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X射线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或异位骨化等不良反应。提示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短期颈椎稳定功能活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PEEKCage)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小切口入路(3~4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后,保留椎体终板,植入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以手术前后X线片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3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置入的Cage位置良好,无移动及脱出迹象,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无椎间高度丢失发生,所有节段均于术后3~8个月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平均10.40分,术后平均14.86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地恢复颈椎高度,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和观察组(n=40,ACCF联合ACDF)。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JOA、NDI评分、颈椎前凸角、T1倾斜角、C2~C7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JOA、NDI评分、颈椎前凸角、T1倾斜角、C2~C7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CD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两组围术期情况,统计手术并发症,观察治疗前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测定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轴性疼痛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颈椎曲度、颈椎总活动度(ROM)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多节段CSM患者中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肯定,且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颈肩疼痛程度低,颈椎活动度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在颈椎后路术后患者轴性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颈椎后路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出院时轴性症状情况、出院后12个月内轴性症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程度情况。结果:两组出院时轴性症状发生率、出院后12个月轴性症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术后患者预防出现轴性症状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预防轴性症状的发生,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李宽宽  夏磊  桑亮 《中国临床康复》2014,(13):2049-2054
背景:对于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增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不仅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同时植入cage及前路钢板矫形固定可部分恢复椎体间隙及颈椎生理曲度。 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及增加前路cage融合内固定对治疗后患者颈椎曲度、稳定性及轴性症状发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病外科治疗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前路 cage+钢板融合固定)22例(前后路联合治疗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路开窗铆钉固定)28例(单纯后路治疗组)。治疗后随访6-24个月,分别对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及颈椎曲度指数、病变节段椎间滑移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获得较好的日本骨科学会(JOA)改善率,前后路联合治疗组患者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相对低,颈椎曲度指数较单纯后路治疗组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而单纯后路治疗组椎间滑移度相对较大。结果表明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使用 cage、前路钢板、后路铆钉行脊髓减压可以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从而维持矢状面的平衡,减少患者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对维持治疗后颈椎长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颈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体质辨识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后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后颈部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颈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毛宁宁 《妇幼护理》2022,2(8):1848-1850
目的 探讨枕颌吊带牵引联合心理护理在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本院 门诊收治的 96 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均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8 例。两组均给予枕颌吊带 牵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 和颈椎功能。结果 两组干预前正念评分、内心平静评分、愤怒评分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正念评分和内心平静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愤怒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 后正念评分和内心平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愤怒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颈 椎功能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 3 个月后颈椎功能障碍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枕颌吊带牵引联合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促进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颈椎功能的恢复,还可以有效提高其 正念水平,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患儿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观察组实施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相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C2~C7 Cobb角更大,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T1倾斜角更小(P<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相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可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状态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康复治疗对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54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均年龄59.5岁,分为康复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手术,术后7~10 d再行二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康复组于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8.7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2组患者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观察2组患者手术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康复组患者伤口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3例患者后路伤口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前路术后,2组患者植骨均完全融合;康复组有2例、对照组有9例发生喉头水肿。2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随访结束时,2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6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后、前路联合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助于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刮痧对颈型颈椎病疼痛和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2—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初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门诊的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刮痧疗法。干预前后采用McGill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the neck disabilit yindex,NDI)对患者的疼痛和颈椎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PQ疼痛量表各条目和总积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MPQ疼痛量表各项条目和MPQ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有3例患者首次刮痧时有晕刮现象,对照组未发现有其他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刮痧和推拿均可明显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刮痧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效果优于推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冲击波疗法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4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予浮针配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冲击波疗法能有效缓解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症状,改善颈肩部的活动功能,治疗安全简便,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共3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术治疗,其中3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2岁,平均45.2岁,单间隙突出者17例,两间隙突出11例,三间隙突出4例。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损伤及神经症状加重等情况。平均手术时间96.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0.7 mL。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为(14.2±4.1)%,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2.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8.5±2.4)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3.8±3.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7±16.0)%。随访12~41个月,未出现Cage移位、下沉、脱出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颈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骨圈椎体植入融合术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钙化、颈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新技术。通过对42例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认为:(1)重视术前宣教;(2)认真观察病情,做好术后护理;(3)术后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4)加强颈托护理;(5)作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结合心理支持等康复指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广元市剑阁县中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4名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7例,干预组给予功能锻炼结合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人际支持等一系列康复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功能锻炼,分别于患者出院当日和出院3个月时评价 Harris 髋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时 Harris 髋关节总评分为(38.76±6.67)分,对照组为(36.55±5.3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为(73.75±9.04)分,对照组为(65.19±7.67)分,两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在出院时略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时两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髋关节畸形评分与功能评分相近(P>0.05),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结合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人际支持等一系列康复指导,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髋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9.
王昊  王沛 《中国临床康复》2014,(13):2037-2042
背景:颈椎后路治疗后脊髓后移位距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质是脊髓受到外力后的一种形态学改变。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减压后脊髓后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减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MRI脊髓后移位的距离不同将其分为3组:5 mm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曲度改变程度、轴性症状指标评估比较。 结果与结论:3组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脊髓后移〉5 mm组患者表现轴性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减压后脊髓后移位的距离与治疗后的轴性症状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恐动、疼痛度及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漯河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8例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认知行为干预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的护理干预和心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日、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恐动情况、腰椎功能康复及疼痛程度。结果 恐动症TSK评分量表(TSK)、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疼痛数字评分表(NRS)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的TSK、JOA、NRS评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作用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分数的比较:在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TSK评分、JOA评分、NR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当天及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TSK评分和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认知行为干预组患者的TSK评分、NR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