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7例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Ⅱ~Ⅲ)和91例宫颈癌组织中MACC1、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MACC1、c—Met蛋白在宫颈癌组织、CINⅡ~Ⅲ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依次为83.5%、76.5%,80.2%、70.6%,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宫颈癌中MACC1蛋白的表达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2,P0.05)。将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进行单因素比较分析,MACC1蛋白表达、c-Met蛋白表达、组织学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ACC1蛋白表达、肌层浸润深度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ACC1、c-Met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协同参与宫颈癌的恶性进展,MACC1蛋白高表达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根治性手术治疗550例Ⅰ~ⅡA2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64例宫颈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92.2%,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51.6%(P0.05)。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线、宫颈深间质浸润、宫旁浸润、脉管间隙浸润相关(P0.05);宫旁组织浸润、转移淋巴结部位、阴道切缘状况、转移淋巴结数量、转移淋巴结组数,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宫颈深间质浸润(P=0.001)和脉管间隙浸润(P=0.000)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P=0.000)是影响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深间质浸润、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是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和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蛋白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检测并比较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ANGPTL4和NRIP1蛋白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ANGPTL4和NRIP1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更高(P <0.05);宫颈癌组织中ANGPTL4和NRIP1蛋白表达与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 <0.05),NRIP1蛋白表达还与分化程度有关(P <0.05)。截止2022年1月随访结束,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生存64例(65.31%)、死亡34例(34.69%),ANGPTL4、NRIP1蛋白阳性表达者与二者对应阴性表达者存活率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NGPTL4和NRIP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二者表达情况与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特别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Power 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Ⅱ~Ⅲ组织(20例)和宫颈鳞癌组织(98例)中CTGF蛋白及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鳞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CTGF蛋白、TGF-β1蛋白在正常宫颈、CINⅡ~Ⅲ、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现递增的趋势,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鳞癌中CTGF蛋白表达与TGF-β1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643,P0.05)。3宫颈鳞癌组织中CTGF、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和不同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CTGF蛋白、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直径是影响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GF蛋白、TGF-β1蛋白参与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进展,且CTGF可作为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ABC法检测60例宫颈癌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XCR4的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中CXCR4阳性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CXCR4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而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3%(47/60)。宫颈癌组织CXCR4的阳性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原发肿瘤的大小和阴道残端累及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浸润、CXCR4强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组织CXCR4强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XCR4强阳性表达是宫颈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 CXCR4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并且其强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中老年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的宫颈癌病理组织标本8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Glut-1、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中老年宫颈癌组织中Glu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8.75%、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3.75%,正常宫颈组织中Glu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5.00%、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的肿瘤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Glut-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癌患者、肿瘤肌层浸润深度、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t-1、HIF-1α在中老年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141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并获得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的238例患者及同期行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纳入研究,采用RTPCR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miR-141水平,随访子宫颈癌患者术后2年时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因素。结果 (1) miR-141的表达水平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 <0.05);(2) miR-141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FIGO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 <0.05);(3)术后2年时有11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转移,其余38例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4)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组织分化程度、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miR-141水平是影响宫颈癌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宫颈病变程度影响miR-141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水平升高,miR-141可能与宫颈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并且影响宫颈癌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锥切标本宫旁浸润(P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8年2月经宫颈锥切确诊为宫颈癌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200例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分析早期宫颈癌PI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5例(7.5%)PI阳性,185例(92.5%)PI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I与年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切缘状态无关(均P>0.05),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阳性(OR=5.456,95%CI:1.669~17.833,P=0.005)和淋巴结转移阳性(OR=6.725,95%CI:1.833~24.669,P=0.004)是P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锥切标本中LVSI、淋巴结转移与PI有关,可作为PI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分析Ⅰa2和Ⅰb1期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治疗的117例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17例患者中15例(12.8%)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未转移者102例(87.2%)。单因素分析结果:肌层浸润深度≥1/2、子宫下段受累、脉管内瘤栓阳性、肿瘤直径>2 cm、治疗前宫颈鳞状上皮抗原(SCC-Ag)水平为影响Ⅰa2和Ⅰb1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治疗前SCC-Ag≥1.5 ng/mL(OR=25.007,95%CI:2.342~250.021,P=0.008)。结论:治疗前SCC-Ag水平是影响Ⅰa2和Ⅰb1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和p2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PKB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PKB的阳性表达率(74.5%)明显高于CIN组(52.8%)和正常宫颈组(15%)(P<0.05),P-PKB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癌(P<0.05)。p2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9.0%)明显低于CIN组(80.1%)和正常宫颈组(90.0%)(P<0.05),p27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者(P<0.05)。宫颈癌中P-PKB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26,P<0.05)。结论:P-PKB蛋白在宫颈癌中过表达,p27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降低,与P-PK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PKB蛋白可能通过抑制p27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制备40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总RNA,用RT-PCR方法分析T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相应蛋白表达。结果:(1)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5%及60.5%,对照组宫颈组织中检出率为26.7%及8.3%。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宫颈组织(P0.05);(2)在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表达:不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直径≥4cm患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的患者(P0.05)。结论:TK1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K1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孝感市中心医院的正常体检者、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各50例;宫颈癌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SM-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SM-1表达情况。结果: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均提示与正常组织、宫颈炎和CIN相比,宫颈癌患者ESM-1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不同发病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其表达水平不同(P<0.05)。结论:ES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ESM-1有望成为监测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宫颈癌以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与正常宫颈上皮相比,宫颈癌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MTA1阳性细胞数量及染色强度均明显增高.正常宫颈中MTA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宫颈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MTA1出现了细胞核、细胞浆、细胞膜的多种形式的蛋白定位.宫颈癌中MTA1蛋白的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浸润深度及脉管浸润有关,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未发现MTA1是宫颈癌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MTA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其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检测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变内膜标本39例及同期25例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25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2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MACC1、HGF和C-met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3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 MACC1、HGF和C-me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1%、61.5%和69.2%,显著高于正常、单纯增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的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MACC1、HGF、MET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16±0.062、0.134±0.054、0.172±0.044,也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1、HGF和C-met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肌层浸润越深、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MACC1、HGF和C-met蛋白表达越高(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与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5,P=0.000;r=0.393,P=0.008),HGF蛋白与C-me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34,P=0.027)。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CC1具有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评估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MACC1、HGF和C-met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协同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凝血功能及组织中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66例宫颈鳞癌患者凝血功能,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中40例新鲜宫颈鳞癌组织中TAFI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均根据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TAFI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6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组较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组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1.0642±0.899 mg/L vs 0.6164±0.35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TAFI mRNA和TAFI蛋白相对表达量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组较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组显著上调(分别为0.001±0.001、0.710±0.155 vs 0.004±0.009、1.002±0.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TAFI蛋白高表达与血D二聚体水平异常和脉管浸润有关(P<0.05).结论:宫颈鳞癌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组织中TAFI表达上调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而TAFI蛋白高表达与血D二聚体水平异常和脉管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新辅助化疗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4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每位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患者在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共42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68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2例先行1~2次介入或静脉新辅助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0例,没有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SI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2.2%,手术组则为17.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方面,局部晚期宫颈癌明显低于早期者。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尿管支架置入率、输血率、其他相邻脏器损伤的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较早期差,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主要与LVSI及深肌层浸润有关。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影响尚不明确,也没有证据证明新辅助化疗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还需更大样本或多中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ZH2和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正常宫颈、6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74例宫颈癌组织中EZH2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ZH2和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和CIN组中EZH2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中EZH2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组。在宫颈癌组织中,EZH2和Ki-67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且EZH2蛋白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在随访的166例宫颈癌患者中,EZH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明显短于EZH2和Ki-67阴性患者[PFS(月):(53.7±3.6)和(56.8±3.2)vs(62.8±2.4)和(64.3±2.1);OS(月):(56.2±3.0)和(58.7±2.8)vs(64.2±1.9)和(65.8±1.7),均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EZH2及Ki-67蛋白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ZH2和Ki-67异常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首次诊断并行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癌、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癌患者116例,并选择正常宫颈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MG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χ~2=35.876,P0.05);HMGBl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χ~2=7.710,P0.05)、临床分期(χ~2=6.537,P0.05)、淋巴结转移(χ~2=7.827,P0.05)密切相关。结论 HMGB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0例行手术治疗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7.9%(176/630),转移淋巴结754枚,其中74.8%(564/754)分布于宫旁/闭孔区。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宫体受累、脉管间隙受累、宫颈间质浸润深度、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癌抗原125(CA125)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低细胞分化(OR=3.874,95%CI:1.100~13.646,P=0.035)、深1/3宫颈间质浸润(OR=2.735,95%CI:1.675~4.466,P<0.001)和脉管间隙受累(OR=73.822,95%CI:22.304~244.336,P<0.00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宫旁/闭孔区最易受累,低细胞分化、深宫颈间质浸润、脉管间隙受累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应确保宫旁切除范围,并实施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5γ2(LN-5γ2)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6例正常宫颈组织、14例原位腺癌(AIS)组织、72例宫颈腺癌组织中LN-5γ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N-5γ2的表达在正常宫颈和AIS组织中定位于细胞浆,在宫颈腺癌组织中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肿瘤间质。LN-5γ2在宫颈腺癌、AIS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9%和57.1%,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进行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间质LN-5γ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脉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间质LN-5γ2表达是影响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N-5γ2表达可能与宫颈腺癌的发生机制有关,肿瘤间质LN-5γ2表达是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