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占娜  张振杰 《全科护理》2021,19(26):3691-3693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对颈椎前路术后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125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颈椎病病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颈椎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干预3个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目标成就量表评分(CSA-GAS)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颈椎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SA-G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颈椎左屈、右屈及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可改善颈椎前路术后病人颈椎活动度及椎-基底动脉血流,提高病人颈部功能.  相似文献   

2.
郑旭  邱玲  张敏  张吉  李川雄  李媛  何流  曾帅  刘波  罗丹 《中国康复》2017,32(1):17-19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配合针刺加牵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平均分为2组,2组均给予针刺、牵引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结果:治疗10次、20次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10次、20次后状体征积分、N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10次后,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次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有利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恢复或纠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疗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NTC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中频电疗、超声等物理因子干预及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关节角度测量器对2组患者颈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3周后发现2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89.05±5.84)分]及NDI评分[(24.16±3.4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角度[分别是(36.51±3.24)°,(31.32±3.45)°]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能进一步减轻NTCS患者临床症状,纠正颈椎异常姿势,但在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方面较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某医院就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NDI指数、疼痛程度和颈椎活动度。结果两组治疗前N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DI指数和VAS评分为(16.11±3.08)%、(2.29±0.67)分,低于对照组的(20.25±3.73)%、(3.04±0.7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治疗后颈椎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为(72.28±6.04)°、(72.91±5.89)°、(41.46±3.05)°、(42.29±2.76)°,高于对照组的(64.92±5.77)°、(65.63±6.25)°、(37.71±3.27)°、(38.51±3.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能够降低颈型颈椎病患者NDI指数,减轻疼痛程度,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稳定肌训练在中青年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社区门诊2010年11月~2012年3月诊治的120例中青年颈椎病患者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稳定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颈部活动度及颈椎废用指数。结果:两组护理后疼痛程度、颈椎废用指数均低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的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颈部活动度均大于护理前,但观察组的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肌训练是治疗颈椎病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且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伸肌附着点重建在治疗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接受手术的累及C_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1)采用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观察组(n=25)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颈后肌群截面积和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 0.863, P 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升高(F 24.961,P 0.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 0.282, P 0.05)。两组术后颈椎总活动度无明显变化(F 0.931, P0.05)。对照组术后颈椎中立位曲度明显减小(F=8.241, P 0.01),观察组则无明显改变(F=2.705, P0.05)。对照组术后颈后肌群截面积减小(t=2.678, P 0.05),观察组术后无明显改变(t=0.854, P 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Z=-2.192, P 0.05)。结论椎管成形术可解除C_2节段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结合伸肌附着点重建可更好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降低轴性症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与合理用枕对颈椎曲度异常患者恢复生理曲度的临床价值,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有明显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加牵引治疗,住院治疗2周,出院指导功能锻炼1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X线变化。结果:2组2有效率及X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与颈椎牵引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优于单纯的牵引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特勤人员疗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采取牵引复位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持续训练1个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康复效果、颈椎功能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颈椎前屈、侧屈、后伸、旋转活动度分别为(39.01±4.84)°、(80.06±5.53)°、(36.73±5.49)°、(135.97±8.82)°,均大于对照组的(33.95±5.62)°、(74.93±5.85)°、(31.88±524)°、(127.43±7.56)°,随访期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能够增强神经根型颈椎病特勤人员康复效果,改善颈椎活动度,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在颈椎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颈椎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Mckenzie疗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出院时进行VAS评分、生理曲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同时记录住院周期。结果:治疗1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生理曲度改善率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生理曲度改善率、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McKenzie疗法能有效促进颈椎病患者康复,缩短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10.
朱志强 《临床医学》2023,(3):117-119
目的 分析针刺腋神经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肩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肩臂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腋神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颈椎曲度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48/50)]较对照组[76.00%(38/50)]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颈椎曲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肩臂痛患者采用针刺腋神经疗法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颈椎曲度,减轻肩臂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颈部抗阻训练治疗青年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NCN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颈部抗阻训练及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冲击波压力设定为2.0~3.0 bar,每次治疗共冲击3000~4000次,每5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进行疗效评定,并采集、对比2组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MS)。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1.2)分]、NDI评分[(13.7±7.4)%]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执行颈部不同动作时其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冲击波联合颈部抗阻训练治疗青年NCNP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肌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胸锁乳突肌异常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稳定肌训练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其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治疗,观察组44例,其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稳定肌训练,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及颈椎活动度。结果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在各个方向上数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在各个方向上数值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稳定肌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此方法安全、有效、简便、实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hera-Band渐进抗阻系统核心肌群稳定训练结合针刺、推拿治疗腰痛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针刺、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Thera-Band渐进抗阻系统核心肌群稳定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随访半年。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JOA下腰痛评价表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VAS和JOA下腰痛评价表差异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VAS和JOA下腰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hera-Band渐进抗阻系统核心肌群稳定训练结合针刺、推拿对慢性腰痛患者的恢复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及低频脉冲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及低频脉冲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估两组粗大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两组平衡能力,采用加拿大TT表面肌电评估系统检测肌电信号时域肌电积分值,采用中国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评估患儿心理行为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各能区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腘绳肌、腓肠肌肌电信号时域肌电积分值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中国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的外化行为域、内化行为域、失调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  相似文献   

15.
刘娟  申薇  李瑞娟 《全科护理》2022,20(15):2099-2101
目的:探讨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对颈椎融合术后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4例颈椎融合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干预的基础上增加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干预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屈曲和颈部主动活动范围(AROM)指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估两组病人轴性症状改善效果及应用人体压痛测试仪检测病人颈椎功能改善效果(斜方肌、提肩胛肌、枕骨下肌的肌肉压痛阈值),并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颈部屈曲角度、主动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斜方肌、提肩胛肌、枕骨下肌的肌肉压痛阈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椎融合术后病人实施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后可改善病人颈部轴性症状,促进病人颈椎功能恢复进程,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视频互动方式进行桥式运动腰背肌训练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部及下肢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9月我院收治的经保守治疗复位后的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常规流程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视频互动式桥式运动腰背肌训练操,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腰部活动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腰腿疼痛、直腿抬高、腰部活动度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护理中应用视频互动方式进行桥式运动腰背肌训练,有效缓解了腰腿部疼痛,提高了腰部及下肢活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脊柱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前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眩晕障碍量表评分(DHI)作为观察指标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缓解疼痛、眩晕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疗效优于常规脊柱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疗的64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揿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残疾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肌群肌电值。结果: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135、9.683,P= 0.000);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支和斜方肌中支肌电值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4.317、6.344、12.884,P= 0.000)。结论:采用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可以提高神经电刺激对患者颈椎功能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盲选法分为参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参照组予以整脊推拿治疗,研究组予以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及颈部疼痛评分。结果: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383-2385
探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症状缓解及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纳入我社区2013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0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法干预。对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颈椎生理曲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198,P=0.000);且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34%,治疗后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6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2.64%,观察组复发率为9.43%,差异显著(P0.05)。手法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镇痛疗效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