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临床上肺动脉血管栓塞(PE)的发病率日益增加。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新的诊疗方法的普及,临床诊断与影像放射学诊断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PE的临床确诊病例增加非常明显,也为临床制定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目前PE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科和相关临床学科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但由于多数患者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故PE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医学影像学检查。本文就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应用诊断及其进展展望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利用16排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2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部位及范围均能显示,其中肺动脉栓塞10例,肺叶动脉栓塞7例,肺段及段以下动脉栓塞5例。22例患者中只有4例为单支动脉栓塞。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能为肺动脉栓塞诊断提供直接、丰富的影像诊断细节,并能在治疗后较好地评价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和对患者病情的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MSCTPA证实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危重组(33例)与非危重组患者(43例)的MSCTPA表现及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76例PE患者在螺旋CT图像上共显示肺动脉4387支,其中849支(19.35%)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栓塞;PE患者直接征象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163支(19.20%)、偏心型充盈缺损429支(50.53%)、附壁血栓52支(6.12%)以及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205支(24.15%);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高压、肺野透过度增高、胸腔积液、肺梗死、心包积液;病情危重组患者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中央肺动脉受累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患者(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快捷、安全、无创,且能够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造影相关参数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方法 选取行急诊MS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325例患者,依据是否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将其分为栓塞组(n=119)和非栓塞组(n=206)。比较两组CT阻塞指数、右室短轴最大径(RV)/左室短轴最大径(LV)比值、肺动脉直径。将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n=49)和轻、中度组(n=70),比较两组的CT阻塞指数、RV/LV、肺动脉直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与肺动脉栓塞指数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体征曲线(ROC)评估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与肺动脉阻塞指数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 栓塞组的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均显著高于非栓塞组;重度组的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T阻塞指数、RV/LV比值、肺动脉直径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肺动脉阻塞指数呈正相关(r=0.541、0.512、0.429,...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3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CT图像,对16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扫描技术。方法:对184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采用团注实验法(bolustest)测试循环峰值时间,以峰值时间加1s作为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再对肺动脉进行成像扫描。结果:184例均成功完成CTPA扫描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强化均匀,通过后处理技术均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进行CTPA检查,选择恰当的延迟时间至关重要,而恰当的延迟时间又能使对比剂的用量减到最低。此方法简便快捷,达到延迟时间个体化,可作为CTPA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以肺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能,并通过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3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造影阳性患者CTA图像进行重建,选择合理窗位观察,比较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肺动脉栓子检出率。结果 76例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69例为急性肺动脉栓塞;以肺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为97.10%,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8.53%,阴性预测值为75.00%,准确度为96.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CTA检查结果与肺动脉造影结果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78)。3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均可检出肺动脉与主干的全部栓子;MPR对叶动脉栓子的检出率高于VR,对段及以下动脉栓子的检出率、总检出率均高于MIP、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对段及以下动脉栓子的检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诊断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PE)的价值。方法 对16例因临床高度怀疑PE而行肺动脉造影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亚段以上肺动脉显示率95%,阳性14例,阴性2例。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锁、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包裹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P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运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方法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累及部位,方式.结果: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24例,经128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后诊断24例,正确率100%.结论: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迅速,部位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最佳值,最佳肺动脉血管成像。方法收集了45例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造影剂用量按1.5ml/kg,注射速率3ml/sec。扫描延迟时间用Bolus Tracking第一组20例;test Bolus为二组15例;常规计算时间为一组10例。准直器宽度2.5mm,层厚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3D)等常规方法。一、二、三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阅片。结果第一组20例中19例和第二组15例图像肺动脉均清晰显示。第三组10例中4例图像模糊,第三组与第一、二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肺动脉栓塞CTA血管造影中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 Bolus和Bolus Tracking较优,常规计算时间延迟图像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2.
探讨肺癌患者合并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表现及CT血管成像(CTA)特点,提高对肺癌并发肺动脉栓塞的防治认识,并研究两者在临床上诊断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9例确诊肺动脉栓塞,同时分析其诊断及治疗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约1.2%(9/763)。9例患者均静脉应用肝素和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2例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经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重视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及早期诊断与治疗,CTA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简便、安全、准确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诊断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肺栓塞(APE)致右心功能不全(RVD)患者CT影像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1月~12月经CT肺血管造影(CTPA)证实为肺栓塞并行右心导管检查确诊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6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经CTPA排除的疑诊APE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肺栓塞致右心功能不全患者CT影像学变化及其意义。结果研究组CTPA测量的RVd/LVd、冠状静脉窦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PA检查方式,同时测量RVd/LVd、冠状静脉窦直径,有助于在诊断肺栓塞的同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右心功能不全,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维旋转脑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IGS5300大型数字化血管造影机对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3D DSA采集并进行3D血管重建。结果 检查20例患者获得26例三维血管影像,其中22例图像呈现良好并能清晰显示脑动脉瘤瘤体、瘤颈与载瘤动脉的立体关系,4例出现较多伪影。结论 三维旋转脑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可立体、直观、完整的显示脑动脉瘤的解剖关系,对提高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M. E. Sidaway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1968,61(2):147-148
17.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 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物质成像对老年肺炎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使其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老年肺炎合并肺栓塞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能谱增强扫描,观察测量肺灌注异常区域、肺炎病灶、正常肺组织的碘含量,两者间比较采用两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肺灌注减低区碘含量、肺炎感染肺段平均碘含量与对侧或邻近正常肺野的碘含量分别为(0.32±0.21)、(0.461±0.31)、(1.93±0.45)g/L,肺灌注减低区与对侧或邻近正常肺野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1),肺灌注减低区和肺炎感染肺段碘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基物质图成像与肺动脉CT成像在完全栓塞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3.1%,部分栓塞病变的符合率为91.1%。结论能谱CT碘基物质成像给老年肺炎合并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