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及情绪问题。方法 用Ao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对96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男女YSR总均分、各因子均分及各因子现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各因子98百分位数和YSR总分90百分位数为界值,研究组观患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行为及情绪问题较正常青少年多而且明显。  相似文献   

2.
许标  樊春雷  高文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723-2726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问题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3-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湖南省某特殊矫正学校问题青少年120例作为问题组和湖南省某普通中学学生1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问题青少年YSR总分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问题组和对照组有效回答人数分别为112、109例。问题青少年YSR总分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青少年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得分均低于普通中学生;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青少年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及其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指向情绪的应对能够正向预测YSR总分,母亲惩罚、严厉能够负向预测YSR总分,这4个预测变量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0%。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问题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初中,高中,中等技校及大学生共4000人进行调查,运用生态学模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伤害行为的发生率大多与性别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害认知得分,利用T检验比较曾发生与未发生伤害的学生的认知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家庭结构与伤害相关行为间关系显著(X2=144.181,p<0.01);亲子关系与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显著相关(X2=867.890,p<0.01);家庭内聚力与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显著相关(X2=842.637,p<0.01);不同类型的学校伤害相关的发生率不同,各因素行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伤害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40,p<0.01);师生关系与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显著相关(X2=487.817,p<0.01);同伴关系与伤害相关行为间关系显著(X2=41.948,p<0.01)。结论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生理因子中的性别因素,心理因子中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家庭内聚力,学校因子中的学校类型、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因子中的同伴认可有关。  相似文献   

4.
艾荣  刘相辰  苏雅拉  柴少卿  陈敏 《医学综述》2013,19(12):2248-2249
目的调查呼和浩特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探讨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早期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呼和浩特市两个社区4所学校共420名学生进行心理卫生问题筛查,筛查出有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120名,采用完全区段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80名)与对照组(40名),干预组采取为期1年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心理问题发生率分别为34.3%(48/140)、28.6%(40/140)、22.9%(32/140);干预后干预组学生除偏执因子一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9个因子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应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并早期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其心理问题,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自评量表1991版本信度和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青少年自评量表(YSR)1991版本问题部分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方法就诊组:585例;非就诊组:585例按性别、年龄和父亲职业与就诊组配对的学生;两周和4个月重测组分别为64和65人;测量工具是YSR1991版本问题部分。结果两周重测组内相关系数总分合计和平均r都为0.74,4个月重测组相关系数总分合计和平均r分别为0.68和0.70,合计和男、女性总分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是0.92、0.93和0.94;除女性违纪行为外,就诊组其它问题部分得分高于非就诊组,就诊是YSR得分变异的一个归因;就诊组在总分临界值以上的构成比高于非就诊组;就诊组在较高的总分范围内构成比增加;最强预测因子是焦虑抑郁;判别符合率为70.6%。结论YSR问题部分有较好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价我国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检测量表(MSSMHS)对西宁市某中学初中一、二、三年级的第一、二班全体学生进行检测,按学习成绩分为三个组,对检测情况应用方差分析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共有383名学生完成检测。结果:MSSMHS总分≥3分者为99名(25、9%),三个组的自测量表总分之间差别具有显著性;按语文成绩分开的三个组的MSSMHS得分在6个量表项目中差别有显著性,特别是强迫症状、偏执得分,成绩优秀学生在这几个项目中的得分明显低于差下生;按数学成绩分开的三个组在8个量表项目中差别也有显著性;按老师评价分开的三个组在所有量表项目及父母文化程度中差别都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肯定存在着某种联系,各科成绩与心理健康的联系又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针对这些不同特点改善心理健康,使学习成绩差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34名在昆不同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大学生各因子分均值为1.56-2.12;男女生之间除敌对、精神病性、阳性均分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分均值有显著差异,(P<0.01)且女大于男;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比较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民族学生间人际敏感、强迫和抑郁因子分均值均较高。作者认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工作迫在眉捷,且应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民族大学牛的心理的问题进行专项咨询。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上海市高等院校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2009年1月—2009年2月选取上海市1 800名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18-29岁)比较确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比例,并比较不同特征(专业、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成绩情况)学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 533份。经与国内常模(18-29岁)比较,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占28.4%。男性、三年级、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较高,而不同专业、家庭所在地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间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结论上海市高等院校本科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成绩情况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等院校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2009年1月- 2009年2月选取上海市1 800名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18~29岁)比较确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比例,并比较不同特征(专业、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成绩情况)学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 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1 533份.经与国内常模(18~29岁)比较,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占28.4%.男性、三年级、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较高,而不同专业、家庭所在地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间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上海市高等院校本科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性别、年级、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成绩情况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多动行为偏异儿童血5-羟色胺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卫生偏异 (简称行为异常 )多动行为偏异儿童 (简称多动 )与正常儿童血 5 -羟色胺 (5 -HT)含量差别。方法 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筛查并根据因子分分类对 30例行为异常儿童进行血 5 -HT含量测定 ,与 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 行为异常组血 5 -HT含量与正常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而多动组与正常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内向型因子组与正常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多动行为偏异儿童血 5 -HT含量明显降低 ,心理卫生偏异内向型组血 5 -HT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学制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学制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袁(SCL-90)、应对方式问卷对290例不同学制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1)290例不同学制的护生心理问题阳性发生率为68.7%,男性高于女性,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低的高于高的,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2)不同学制护生之间除了在SCL-90敌对因子上得分差别无显著性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3)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的抑郁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该为护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针对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因人而异的全程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维  阮曌  唐岩  黄芹  张勇辉  王珊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79-1880,1882
目的:评价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小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测量量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对云南安宁连然小学二、四年级每个年级各抽取两个班共192名学生进行整群问卷调查。结果:二年级学生除了在自我意识评价一般状况方面得分与四年级学生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三项得分均高于四年级学生(P<0.05),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评分量表发现二年级和四年级比较,除性格缺陷和行为障碍二年级得分低于四年级,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均无统计学差异。男生和女生比较除性格缺陷、不良习惯和特殊障碍无差异外,其余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且男生分数高于女生。自我意识能力测量量表各分量表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评分量表各分量表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多项结果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评价低于二年级学生,且心理健康水平较二年级有所下降,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男生高,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学校教育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理学专业1 049名在校生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素得分及总分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仅在人际关系的得分间有显著性差异.护理学专业学生轻度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8.2%,1、2、3、4年级学生分别为40.0%,55.6%,44.9%,50.5%,各年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层次学生轻度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间差异不明显,中等水平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8.9%,各年级及不同学历层次学生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症状,其次为人际敏感、抑郁及敌对等.[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2年级学生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为制定针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康奈尔健康问卷对某高校70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用总分法与精神症状评分法两种方法计分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①18.34%的医学生存在身心健康障碍。②男女医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医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身心健康无显著影响(P〉0.05)。⑤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1)。结论医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女生、大学新生、毕业生及来自农村的学生其身心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回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特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咨询及个别咨询等不同方式结合的不同干预模式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市中学、小学各两所学校中各五个班的381名回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四个实验组及一个对照组。入组时经不同模式的心理辅导干预半年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评估及比较。结果回族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8.6%,人际关系等七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女生在精神病性、恐怖、抑郁及人际关系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生;采用不同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后,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二、三、四各因子分及总分在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式一干预前后各项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回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课程讲授、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咨询结合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海市中学生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PSU)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关联及学业压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18年12月采用两阶段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5所初中和8所高中,共回收2 867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2.5%。调查内容包括对象基本情况、学业压力、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和心理健康情况。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情况采用中小学生PSU分类量表来评估,学业压力采用中国中学生学业压力量表(Academic Pressure Subscale,APS)评估,心理健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指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ve-Item Well-Being Index,WHO-5)评估。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PSU、学业压力、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探索学业压力在PSU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初、高中生的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与学业压力显著正相关(初中生:r=0.27,P < 0.01;高中生:r=0.22,P < 0.01);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初中生:r=-0.52,P < 0.01;高中生:r=-0.49,P < 0.01);初中生社交网络使用和娱乐游戏使用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社交网络:r=-0.08,P < 0.05;娱乐游戏:r=-0.13,P < 0.01);高中生信息搜索使用与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r=0.08,P < 0.01)。学业压力对社交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的联系存在遮掩效应,对娱乐游戏使用与心理健康的负向联系存在中介效应。结论 上海市中学生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不同维度PSU与心理健康的关联类型不同,且学业压力在其中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调查300名本科学生个性特征,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不同学习成绩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偏执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E维度中,较差组与其余两组之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科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高等院校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济宁市初中学生行为发展现状,为促进初中生行为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对济宁市186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济宁市初中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13.84%,其中男生14.47%,女生12.78%,无性别差异(P〉0.05);行为问题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且年龄之间存在差异(P〈0.01);城、乡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5.6%、8.7%,农村学生高于城市(P〈0.05)。结论应在学生中建立行为检测系统,尤应加强高年龄组、农村中学生的心理行为疏导。  相似文献   

19.
1137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吴忠市1137名在读的初中、小学生进行评价,分别与有关常模、男女之间、城市与农村学生之间及学习程度间进行比较。结果有27.09%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与全国中学生常模相比,躯体化、偏执及总分的因子分低于常模,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女生在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的症状以及总分各因子分上高于男生(P<0.05);农村学生的SCL-90各项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城市学生(P<0.05);学习在中上水平的SCL-90各项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其它各成绩组(P<0.05),且学习成绩在下等水平的SCL-90各项因子分及总分得分值最高。结论中小学生是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不同性别、城乡及学习成绩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同,针对不同群体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1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北京市某区的1379名中学生进行SCL-90测试,并将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结果:有6.73%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焦虑、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显著地高于男生。初中生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地高于高中生;高中生强迫症状、抑郁因子分高于初中生。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社会各界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