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的治法很多,用药也较广泛,但一般认为急性发作期需定喘降逆,慢性迁延期则以补肾培本为主,此所谓“发作治肺,平时治肾”的法则。发作治肺支气管哮喘初发或旧病复发之始,往往表现为实喘的证侯,实喘又有偏寒偏热之分,挟痰挟湿之别。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繁中求简,抓住主要方面,以便于辨证用药。认为分为“寒喘”与“热喘”较为确切,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辨治与专方结合——姜春华教授治哮喘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姜春华教授治疗哮喘的经验。以辨证论治治疗寒喘、热喘、虚喘、实喘;根据病情出现的不同症状,又提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遵古而不泥古,结合前人经验及临床实际,确定标本同治,补肾与治肺相结合;运用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筛选出独特的治喘专方——“截喘汤”截治;姜老还认为治哮喘以“不发为妙”平时预防、早治,以治咳为先、治痰为主,使哮喘平,疗效才能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儿暴喘一症,方书謂之“馬脾风”。《医宗金鉴》云:“馬脾风俗传之名,即暴喘是也。”一、本病病因有如下几种: 1.风热:《卫生宝鉴》:“风热喘促,悶乱不安,俗謂之馬脾风。” 2.寒包热:《幼科释謎》:“有馬脾风者,因寒邪入肺,寒郁为热,痰喘上气,肺胀齁(鼻合),若不速治,立见危亡。” 3.热痰:《幼幼集成》:“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热痰壅礙,忽然大喘者名马脾风。”以上表明,本病病变在肺,其成因多属热属痰,而且有其暴急性和危险性。二、证状及診断  相似文献   

4.
方红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7):300-302
支气管哮喘是以突然发作、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的哮病 ,由于哮必兼喘 ,故又称哮喘 ,亦有称哮吼和喘。哮病临床一般辨治首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又分冷哮与热哮两型。冷哮多为痰积日久 ,痰从寒化所致 ,常呈内外皆寒 ,外有表寒、内伏寒痰之候 ,方选射干麻黄汤 ;若反复发作者 ,不但肺实 ,更有肾虚 ,宜加配真武汤温肾益阳 ,化气行水 ,杜绝寒饮再生 ,寒饮不生 ,寒痰从何而来。热哮多为积痰日久 ,痰从热化所致 ,常呈内外皆热 ,外有表热 ,内伏痰火 ,上焦热盛 ,肺气壅阻之候。如新病暴发主责于肺 ,次及于胃 ,勿须…  相似文献   

5.
陈维琴 《国医论坛》2001,16(4):50-52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 ,该病反复发作 ,有相当部分患者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乃至肺心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支气管哮喘认识的逐步深入 ,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 ,其发生是由宿痰伏于肺 ,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诱因引触 ,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 ,相互搏结 ,壅塞气道 ,肺失宣降而喘促痰鸣。哮喘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反复发作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特征。本病多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 ,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肺不…  相似文献   

6.
郑心教授提出支气管哮喘以肺脾虚为本,寒痰、热痰、痰浊、风痰为标,并确立补虚宣肺、化痰平喘的治疗原则;对哮喘发作期在整体观念的前提下,根据证型、证机的不同,分别应用哮喘1号、2号方药加减辨证论治、化裁治之。  相似文献   

7.
姜老师说:“哮喘前人分症甚多,如实哮(喘)、虚哮(喘)、寒哮(喘)、热哮(喘)……,有中外皆寒与寒包热、食哮、水哮、风痰哮、年久哮等,主要是据证或据初发原因(诱因)而来,在治疗上可以参考。”姜老的经验:治喘用平喘法,但有时不必平喘,观其主要矛盾所在。喘本是主要矛盾,但一有表证,则表证转为主要;痰多壅塞,则痰多为主要;痰胶粘难咯,则胶痰为主要;咳嗽剧烈,则咳为主要。解其一端则一端自平。关于治疗上要注意几个环节。姜老说:“若要预防哮喘发作,平时益气补  相似文献   

8.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这段名言是流传于中医界很久很著名的论述。它形象地揭示了中医治病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治病必求于本”。祖国医学讲究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也就是找出致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进行治疗,绝非头痛医头、脚病医脚的对症疗法。以痰症为例,痰可由多种原因形成,寒、热、湿、虚皆可酿之,因于寒者当以温药和之,因于热者当以凉药清之,因于湿者当燥之,因于虚者当补之,总之要审其生痰之源,杜其生痰之因,才是治本之道。若一味见痰治痰,不…  相似文献   

9.
黄甡  邢新婵 《陕西中医》2006,27(10):1256-1257
目的:总结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方法:整理老师医案医话,学术思想。结论:认为小儿咳喘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临床常分为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及痰食互结证等;虚喘主要表现为气虚精亏证。痰热壅肺,喜用定喘;寒痰伏肺,独善青龙;久喘难愈,益气填精:治肺未效,医胃收功。  相似文献   

10.
刘小凡教授运用苏葶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痰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咳嗽之痰热蕴肺证、哮喘之热哮、肺炎喘嗽之痰热闭肺证3方面的治验举隅,小结了刘小凡教授以苏葶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痰热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盛下虚”证是肺系疾病中支饮、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常见的证型。“上盛”即指痰浊壅肺,或外邪干肺;“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因主要是久病致虚,因痰致实,误治致变,复感外邪,阴阳亏损五个方面。久病咳喘伤及肺气,迁延日久不愈,伤肺及肾,则肺肾俱虚。由于患者素体和感邪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肺肾气(阳)虚和肺肾阴虚两种证候。在上盛下虚证中形成痰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损,津液失于输化而成,即因虚而生痰也。痰浊壅阻,则肺失宣降,上逆为喘,即因痰而致实也。本虚标实之咳喘证以肺实为主者,治当以祛邪为急,尤以治痰为重要法则,但临床往往因辨证不准确,  相似文献   

12.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 ,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其发病率高 ,常反复发作。本病变化迅速 ,若失治失护可使病情加重 ;若辨证施护合理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喘有寒热虚实之分。发作期以实证为主 ,分寒痰阻肺、痰热阻肺 ;缓解期以虚证为主 ,分肺脾气虚 ,肾虚不纳。故应辨其寒热虚实施护。1 寒痰阻肺本证常因遇寒或夜间发生 ,常兼有风寒外邪 ,故初起兼有咳嗽、鼻塞、流涕、脉浮等肺卫表证。面色形寒 ,无汗 ,口不渴 ,脉沉细而滑皆主寒咳内阻。施护原则 :温肺散寒 ,化痰降逆 ,给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汤药要热服 ,注意避免外感风寒 ,室…  相似文献   

13.
一、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标本诊断分型方案中医认为本病是标实本虚,并认为:“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本虚易受邪,招致标证:而标证反复,则加重本虚。因此在辨证上,必须分析病情,辨明标本。本协作组通过多学科、多指标的方法,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评选国内有代表性的若干方案,认为中西医结合标本诊断分型方案较为合理。下面是中医辨证标准,有关西医参考指征略。 (一)标证:分寒痰(喘)与热痰(喘)。 1、寒痰(喘) 主症:咳嗽咳痰,痰性状为白色泡沫或粘稀。较易咳出,或伴有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14.
哮喘证治     
<正> 哮喘是劳动人民的常见病。特别在农村,更为多见。患者痛苦非凡,每逢气候突变,即见发作,并且越发越剧。气急之时,呼之不出,吸之不纳,真乃无性命之忧,有终身之累。哮喘的成因和机理哮喘的起因一般多先受风寒所致。正如叶天士在《临症指南医案》中说:“宿哮沉痼,起病由于寒入肺俞,内入肺系,宿邪阻于气阻于痰。”由于寒邪伏肺,痰浊内生,迁移失治,久郁化热。因此,当本病发作时,呈现本寒标热之象较多。即使经过清化,邪热已去,若寒痰未尽,仍有复发之机。脾为生痰之源,痰浊乃脾津所化;肺为贮痰之器,痰壅则肃降失司。病久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气失于肃降,脾气失于健运,穷必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与变态反应有关的呼吸道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虽然祖国医学对于哮喘发病与血瘀证之间的关系早就有描述,如:唐容川在《血证论·瘀血篇》中就指出:“瘀血乘肺,咳逆喘促。”且自古就有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论述,但对哮喘的证治历代医家均沿袭以寒、热、虚、实辨证论治为主。随着对哮喘病血瘀证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或非发作性哮鸣,气喘性疾患,哮是指喉中有哮鸣音;喘是指呼吸困难,合称哮喘。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受病,升降失常,呼吸不利。邪在于肺者为实喘,气不归肾者为虚喘。受寒或当风或因饮食而发者为冷哮,因痰热素盛,肺气郁滞不宣,喉中哮鸣者为热哮。在临床中有喘证自发或哮喘同时  相似文献   

17.
2.降肺气—肺气上逆降肺气方苏子降气汤(苏子、前胡、陈皮、半夏、厚朴、炙甘草、生姜、肉桂、当归)一降气平喘、温肺化痰。主要用治肺寒痰,阻之咳喘短气,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舌苔白腻或上实下虚之痰多喘咳证。近有用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属肺寒痰阻或上实下虚者。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降气平喘、清肺化痰。主要用治肺热痰,阻之咳喘气急、痰黄而稠、舌苔黄、脉滑数,或兼有风寒外束者。  相似文献   

18.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证,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甚至张口抬肩、喉间哮鸣、不能平卧,严重者可致虚脱。“喉间有声者谓之哮,气促而无声者谓之喘”,临床上常哮喘并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好发于秋冬季及气候变化时。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5型哮喘。现将笔者临床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哮喘从五脏辨治析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哮喘从五脏辨治析义严文珊福建省南平市中医院(南平353000)杨家茂福建省邵武市中医院关键词哮喘中医药疗法脏腑辨治哮喘,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临床上咳、喘、痰、炎四者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前贤明辨“无痰不作咳,无咳不成喘”。若宿痰伏肺,外...  相似文献   

20.
脏腑辨证防治支气管哮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句是临床顽疾之一,古有“内科不治喘”之说。近10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伴随着牌虚、肾虚、肝郁实质等中医理论及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从脏腑辨证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进展。笔者仅就这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做一述评。且从麻论治哮喘病位左肺,无论痰、瘀、水气、寒、热、终“起则熏肺,使人喻鸣”(《素向·阴阳别论》)。有研究表明,肺气虚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提示其可能是哮喘“夙根”之一。诸东宁”’等用清热定喘场宣肺降气、扶痰平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