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61例恶性卵巢肿瘤(原发肿瘤53例,转移性肿瘤8例)患者术前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与28例健康妇女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同时就原发性卵巢癌与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上皮性卵巢癌及8例转移性恶性卵巢肿瘤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与年龄、癌块大小、腹水量、组织分化程度、FIGO临床分期、CA125水平有关,但与组织类型无关。结论:恶性卵巢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且与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CD56+细胞比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但未治疗的急性白血病30例为初治组;确诊并经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30例为复治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初治组、复治组及对照组人群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56+细胞的比例,检测初治组中不同CD56+细胞组间患者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结果:初治组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较复治组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复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AML的CD56+细胞比例超过25%患者为40%(12/30),而复治组仅10%(3/3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中CD56+细胞高表达组的血红蛋白(Hb)及白蛋白(Alb)显著性低于正常表达组(P<0.05)。结论:初治组急性髓性血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说明细胞免疫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CD56高表达提示临床状况较差,生活质量低,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 ,CD3 CD4 ,CD3 CD8 比例及CD3 CD4 /CD3 CD8 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54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与31例健康者比较研究。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 ,CD3 CD4 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而CD3 CD8 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1),CD3 CD4 /CD3 CD8 比值明显下降(P<0.01)。性别、各年龄阶段不影响T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CD3 CD4 细胞比例及CD3 CD4 /CD3 CD8 比值明显低于其他种类肿瘤患者(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及免疫功能状态,探讨其与结核病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用链霉亲和素碱磷酶法(SAP法)检测其外周血CD3+T、CD4+T、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采用酵母菌花环法检测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15.882 ±4.65)%、CD8+T淋巴细胞比例(27.69±0.74)%、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阳性率(19.40±0.5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T淋巴细胞比例(46.48±1.34)%、CD4+T淋巴细胞比例(28.12±0.69)%,CD4/CD8比值(1.0223±0.09362)和红细胞C3b受体阳性率(17.73±0.63)%明显降低(P<0.01);结核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D4+T淋巴细胞比例之间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结核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致CD4+T淋巴细胞数减少,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正相关,且均有所下降,可能与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T淋巴细胞亚群及DP细胞异常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提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医院30例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和50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其中25例恢复后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复查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CD8^+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CD4^+CD8^+双阳性细胞(DP细胞)数量增多;恢复期EHF患者的T4、T8和DP细胞恢复正常;与HIV、EBV、及CMV感染者相比,EHF患者的DP细胞明显升高。结论 EFH急性期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DP细胞数量增多,但可逆转;T4、T8细胞和DP细胞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EHF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细胞)以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eg)表达与HCV R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HC 患者128例,根据HCV RNA水平高低将他们分为HCV RNA阴性组48例,低病毒组40例(HCV RNA<105 IU/mL),高病毒组40例(HCV RNA≥105 IU/mL),另外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样本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CD4+CD25+Treg表达率在HCV RNA高病毒组、低病毒组、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57±1.87)%、(9.38±1.74)%、(5.95±1.28)%和(5.89±1.1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5.28, P<0.01)。 CD4+CD25+Treg水平随HCV RNA的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625, P<0.05)。 CD3+、CD4+及CD4+/CD8+在4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51、28.52和15.51,P均<0.01),其中外周血CD4+百分率及CD4+/CD8+在高病毒组均低于其他3组,在低病毒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阴性组(P均<0.05)。结论 CHC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升高与HCV RNA含量正相关,提示它可能参与了HCV感染慢性化的进程;外周血CD4+百分率及CD4+/CD8+随着HCV RNA水平的升高而明显降低,提示病毒复制水平越高,机体免疫抑制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数据,探讨免疫细胞绝对计数对于肿瘤患者疾病监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结直肠癌和5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绝对计数与肿瘤病理结果、肿瘤分期的关系,以及动态变化表达结果。 结果(1)结直肠癌Ⅰ期到Ⅳ期患者术前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逐渐增加,其中仅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直肠癌患者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TNM分期间无显著性差异。(2)食管癌患者术前各TNM分期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术后食管癌患者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计数在Ⅰ期和Ⅲ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表现为随TNM分期,淋巴细胞计数升高。(3)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具有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其数目越低的趋势,且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患者的术前T细胞数目增加,NK细胞数目降低,但仅CD3+CD8+T细胞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计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转移与否均无明显关系。(4)淋巴细胞计数的术前和术后动态分析显示,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目均表现为术后降低,随后逐渐增高趋势(P<0.05)。 结论结直肠癌与食管癌外周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转移与否间的临床表现不同;结直肠癌患者可能因机体高肿瘤负荷及低分化肿瘤促进机体免疫反应性T细胞亚群增殖,而抑制NK细胞增生;手术创伤可导致肿瘤患者机体的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一过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二氯乙烯(TCE)对接触工人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寻找TCE药疹样皮炎早期的免疫学效应标志物.方法 选取TCE药疹样皮炎患者28例(病例组),来自发生病例车间的健康ICE作业工人56名(接触组)和未从事过TCE作业的健康工人28名(非接触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2 ml,EDTA抗凝处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结合血常规检测结果计算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绝对数及CD3+ CD4 +/CD3+ CD8+比值,比较各组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绝对数(中位数依次为2810.00、1846.17、831.87、904.05个/μl全血)均明显高于接触组(中位数依次为2101.00、1218.59、643.87、482.81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3.19、-4.96、-3.22、-4.99,P值均<0.001)和非接触对照组(中位数依次为1900.00、1223.60、558.60、325.80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 3.30、-4.46、-3.45、-5.03,P值均<0.001);病例组CD3+ CI4+/CD3+ CD8+比值和NK细胞绝对数(中位数分别为1.11、255.50个/μl全血)明显低于非接触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1.96、642.60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3.11、-3.56,P值均<0.01);接触组CD8+T细胞数(中位数为482.81个/μl全血)明显高于非接触对照组(中立数为325.80个/μl全血,Z=-2.63,P值<0.01);接触组CD3+ CD4+/CD3+ CD8+比值和NK细胞数(中位数分别为1.27、318.76个/μl全血)均明显低于非接触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1.96、642.60个/μl全血,Z值分别为-2.29、-3.52,P值均<0.05).结论 TCE接触可导致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总淋巴细胞、T细胞和CD4+T细胞计数升高可作为TCE药疹样皮炎早期的免疫学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35名健康入(A组)、3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B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组)、3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D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以及NK细胞,并分析各组间免疫细胞表达差异性.结果 C、D组CD4+ 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32.45±10.45)%、(29.54±11.55)%较A、B组的(38.05±10.15)%、(37.17±11.22)%,明显降低,而CD8+ 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36.15±11.56)%、(38.45±10.35)%,较A组的(30.14±11.25)(%),明显升高(P<0.01); NK细胞则表现为C、D组平均值为(15.23±6.38)%、(12.07±5.95)%,较A、B组的(22.05±7.15)%、(20.32±7.67)%,明显降低(P<0.05),以D组降低最为明显,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降低,CD8+ T淋巴细胞升高;通过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检测可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含量均降低(P0.05),CD8+升高(P0.05);随着疾病进展Ⅲ期+Ⅳ期与Ⅰ期+Ⅱ期比较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含量均降低(P0.05),CD8+升高(P0.05)。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后卵巢癌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与术前比较并未明显恢复(P0.05),但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有所恢复(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短期并不能恢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术后明显恢复,提示其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岚  田斌  张兵  姚栋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08-610,593
目的探讨HIV-1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性别、年龄、检测时间与确认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了解该人群的免疫状况。方法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其配套试剂TriTEST CD4 FITC/CD8PE/CD3PerCP测定369例HIV-1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并对结果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男性CD3+Abs Cnt和CD3+CD8+Abs Cnt明显高于女性,男性TH/S明显低于女性(P均<0.05);不同年龄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CD3+Abs Cnt、CD3+CD4+Abs Cnt和TH/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和0.049);不同检测时间与患者确认时间间隔对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岁年龄组CD4+细胞≥500/mm3(12.7%)和41~50岁年龄组CD4+细胞<200/mm3(28.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HIV-1感染者/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受性别、年龄影响,各年龄组研究对象免疫抑制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 观察膳食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及 Th1 /Th2 (Th,辅助 T细胞 )平衡的影响。方法 : 通过喂食锌含量不同的饲料 ,构建生长期缺锌大鼠模型 ;淋巴细胞表型检测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 与锌充足组 (ZA)和配饲组 (PF)相比 ,缺锌组(ZD)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CD8+细胞 (细胞毒性 T细胞 )明显增多 ,而 CD4+细胞 (辅助 T细胞 )和 CD45 RA+细胞 (纯的 B淋巴细胞 )显著减少。而且锌缺乏选择性地使 Th1 (CD45 RC+CD4+)细胞减少 ,而 Th2 (CD45 RC- CD4+)细胞不减少。补锌后上述改变可得到恢复。结论 : 膳食锌缺乏导致淋巴细胞表型分布改变和 Th1 /Th2的平衡破坏 ,但这些改变是可逆性的  相似文献   

13.
王建立  王麦建  杨雪峰  程家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24-4325,4327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2月于某院进行胃癌手术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78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3d、7d的外周血T淋巴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d、7d的CD3+、CD;、CD4/CD8及IgA、IgM、IgG均先降后升,CD;先升后降,开腹手术患者术后7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腹腔镜手术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胃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有着积极的作用,且对于术式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CD4+T细胞四大亚群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器测量外周血中Th1、Th2、Th17、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Th1占CD4+T细胞的比率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03,P>0.05);Th2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2,P<0.05);Th17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4,P<0.05)。研究组CD3+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P<0.05);研究组CD4+所占百分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1,P<0.05);研究组CD8+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5.04,P<0.05);研究组CD16+56+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77,P<0.05)。两组间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t=7.99,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8,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6,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哮喘免疫反应的标准,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在早期识别嗜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确诊嗜血细胞综合征为HPS组(30例),对照组为同期因发热住院非HPS患儿30例,健康组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比较3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水平。结果3组IFN-γ与I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7、291.49,P<0.01)。HPS不同病程IFN-γ与IL-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91、4.14,P<0.05);3组CD4^+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0.36、10.23,P<0.01);HPS不同病程CD4^+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8、7.03,P<0.01);HPS与IFN-γ和IL-2水平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3、-0.66,P<0.01),而与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亦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74、-0.57,P<0.01)。结论外周血IFN-γ和IL-2水平联合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嗜血细胞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与凋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4例COPD患者分成2组:急性加重期组(34例)和稳定期组(30例),各组用荧光单抗CD3^ 、CD4^ 、CD25^ 、CD95^ 、CD3^ /CD25^ 、CD8^ /CD28^ 、CD8^ /CD28^-对淋巴细胞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计数。结果:与COPD稳定期相比,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CD3^ 、CD95^ 、CD3^ /CD25^ 、CD8^ /CD28^ T淋巴细胞减少,CD4^ 、CD25^ 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CD8^ /CD28^-T淋巴细胞增加。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亚群发生变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除对症处理处,必须配合使用调节细胞免疫药物,以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389-1390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巴韦林组)39例和观察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39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较大,效果较好,临床优势较大。  相似文献   

18.
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脾脏免疫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外周血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过程中脾脏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胰管内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建立实验组胰腺炎模型,两组分别在3、6、12h分3批处死,每批12只。每只大鼠取胰腺组织观察病理改变,取股静脉血2ml及脾脏2g制成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及CD4^ ,/CD8^ 比值。结果 在胰腺组织炎性水肿阶段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在出血坏死阶段外周血CD3^ 、CD4^ 降低、CD8^ 轻度升高、CD4^ /CD8^ 明显降低,脾脏细胞与外周血相比CD3^ 、CD4^ 及CD4^ /CD8^ ,明显降低,脾脏呈现负性免疫状态,且随着炎症的加重变化更加明显。结论脾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起负性免疫作用,加重SAP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酶免疫分析法,对3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CD8+CD28-)的表达和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即CD35)进行分子定量检测,45例普通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支原体肺炎组患儿急性期红细胞CRl表达明显下降,CD3+、CD4+、CD8+CD28+表达减少,而CD8+CD28-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恢复期上述情况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CR1与CD8+CD28-呈负相关(R=-0.512,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儿童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T淋巴细胞活化异常,其中CD8+CD28-细胞群的活化障碍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持续异常,可能是发生继发性过敏性咳嗽的重要细胞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胃癌新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CD19+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患者的CD3+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降低(P<0.05)。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