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附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CT和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超声、CT和MRI资料。结果:52例胆囊癌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1%(38/52),CT诊断符合率为75%(39/52),MRI符合率为83.3%(15/18)。其中合并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21例(40.4%)。影像表现为4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16例),乳头结节型(15例),混合型(壁厚和结节8例),实体型(13例)。结论:超声、CT和MRI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合理的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
胆囊癌的CT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CT诊断胆囊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患者的胆囊癌CT表现,术前均有CT平扫,其中15例并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24例胆囊癌CT表现特征可归纳为4型:(1)胆囊腔内肿块型2例占8.3%(2/24);(2)胆囊壁增厚型3例占12.5%(3/24);(3)胆囊周围浸润型8例占33.3%(8/24);(4)混合型11例占45.8%(11/24).结论: CT诊断胆囊癌有重要价值.增强扫描可以明确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MIA)的CT表现,探讨CT对AIS和MI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肺癌病理类型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AIS患者99例,MIA患者74例,根据2011年版肺腺癌新分类标准对AIS和MIA的定义评价病理类型,分析AIS和MIA在CT上的表现。CT评价指标包括: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密度、邻近组织改变、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结果1病灶大小:AIS病灶大小以0.5~0.9cm间为多(72/99),占72.7%,MIA病灶大小分布较广,其中大于1cm病灶(45/74)明显多于AIS,占60.8%;2形态:AIS圆形(59/99)占60%,MIA不规则形(24/74)占32.4%;3边缘:AIS病灶出现分叶(7/99)较MIA(27/74)少,AIS(7/99)占7%,MIA(27/74)占36.5%,两者出现毛刺均较少见。4AIS密度大多均匀(62/99)占62.6%,MIA密度不均匀(58/74)占78.3%,MIA出现实性成分(53/74)占71.6%,而AIS出现实性成分很少;5血管集束征AIS(79/99)为80.0%,MIA(60/74)为81.1%;MIA出现胸膜凹陷征(19/74)为25.7%,AIS出现胸膜凹陷征(5/99),占5%。6两者均未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转移。结论 AIS和MIA在CT影像上均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当磨玻璃影大于1cm,形态不规则,边缘出现分叶及胸膜凹陷,内部密度混杂并出现实性成分时,应多考虑MI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结外侵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为淋巴瘤结外侵犯的27例患者的临床和PET/CT资料。结果:27例结外侵犯的淋巴瘤中,PET/CT共发现74个18F-FDG摄取异常增高的淋巴瘤结外侵犯病灶,平均SUVmax为6.3±2.1,其中胃肠道10例(14个病灶)、脾脏4例(5个病灶)、鼻咽、口咽部3例(7个病灶)、肝脏3例(4个病灶)、骨骼2例(21个病灶)、肺组织2例(5个病灶)、腹膜1例(7个病灶)、膈肌1例(3个病灶)、腮腺1例(2个病灶)、肌肉1例(2个病灶)、皮肤1例(2个病灶)、鼻中隔1例(1个病灶)、睾丸1例(1个病灶)。PET/CT对淋巴瘤结外侵犯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94.0%(79/84),灵敏度为96.1%(74/77),特异度为71.4%(5/7),阳性预测值为97.4%(74/76),阴性预测值为62.5%(5/8)。结论:18 F-FDG PET/CT代谢成像能准确显示淋巴瘤结外侵犯全身病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肉瘤样癌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以加深对该疾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肉瘤样癌患者CT及食管造影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例术前进行食管造影检查,6例(6/9)表现为腔内型病变,3例(3/9)为髓质型病变。根据CT表现可将食管肉瘤样癌分为腔内肿块型和管壁增厚型。腔内肿块型6例,表现为管腔内边缘光整或浅分叶状肿块,壁外脂肪间隙清楚,均未见肿大淋巴结;12例为管壁增厚型,10例累及管壁全周;9例(9/12)壁外脂肪间隙模糊,8例(8/12)见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腔内肿块型多侵犯粘膜下层(4/6),仅1例(1/6)淋巴结转移。管壁增厚型7例浸润至外膜,5例淋巴结转移(5/8)。结论食管肉瘤样癌腔内肿块型以管腔内占位为主要表现,周围浸润程度轻和淋巴结转移率低;管壁增厚型,浸润外膜概率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腔内肿块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介入治疗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和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本组74例,男48例,女26例,年龄70~86岁,平均76岁。均经X线食管钡餐造影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鳞癌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相应食管节段的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74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39例,无变化8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87.8%(65/74)。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5%(64/74)、39.2%(29/74)和31.1%(23/74)。本组有DSA复查资料的50例中,经治疗后26例(52%)显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24例(48%)见肿瘤血管及染色明显减少。本组未见与造影和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疗法治疗老年人食管癌效果显著且技术操作可行,可作为高龄患者的一种重要的甚至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1978-1980年运用5秒CT扫描机对153例细胞学和组织学证实的肺癌进行了检查。其中95%是男性,中央型肺癌占69%,年龄自35-79中不等,平均为62岁。病理分类如下:鳞癌72例,中等大一大胞细腺癌45例,未分化细胞癌18例。 8毫米切层的CT扫描共做155次,根据诊断需要还可作16毫米切层。结果CT诊断肺癌的正确率为112/125例(90%),假阳性5/125例(4%),假阴性8/125例(6%)。CT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正确率是71/87例(82%),假阳性14/87例(16%),假阴性2/87例(2%)。CT对远道转移的正确率是97/105例(92%),假阳性3/105(3%),假阴性5/105例(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MPR和沿病变长径的CPR。将CT显示的影像特征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对浆膜层浸润的显示率为93.1%(27/29),淋巴结转移显示率为83.3%(5/6),远处脏器转移显示率为60.0%(3/5),肿块显示率为100.0%(36/36),肿瘤供血显示率为100.0%(23/23)。结论:MSCTMPR和CPR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独特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右半结肠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诊断价值。方法结合病理改变,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切除证实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35例中,CT诊断正确34例(97.1%)。病理分型:肿块型29例(82.9%),浸润型6例(17.1%),其中有典型靶征2例(5.8%)。结肠周围浸润9例(25.7%),检出7例,检出率77.8%;回肠末端累及3例(8.6%),检出3例,检出率100%;淋巴结转移11例(31.4%),检出7例,检出率63.6%。结论CT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及显示结肠周围浸润、回肠末端累及和淋巴结转移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对照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且在间隔1个月内(1~30 d,平均8 d)同时行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23例小肠Crohn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3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节段病变18例(78%)、黏膜增粗22例(96%)、线形溃疡17例(74%)、卵石征16例(70%)、肠腔狭窄14例(61%)、假憩室样改变6例(26%)、瘘管/窦道6例(26%)、肿块/脓肿2例(9%).CT小肠造影表现为:多节段病变19例(83%)、肠壁增厚23例(100%)、强化增加22例(96%)、肠壁分层14例(61%)、蜂窝织炎16例(70%)、肠系膜血管增多("梳征")12例(52%)、肠腔狭窄9例(39%)、窦道/瘘管7例(30%)、病变肠管周围纤维脂肪增多7例(30%)、脓肿和炎性肿块5例(22%)、假憩室4例(17%)、多发淋巴结肿17例(74%).X线显示黏膜病变22例,CT小肠造影显示肠壁病变23例,CT较X线显示了更多的Crohn病相关的肠腔外病变.结论 X线和CT小肠造影两者结合有利于对小肠Crohn病的正确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肝脏淋巴瘤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肝脏淋巴瘤CT及MRI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淋巴瘤,其中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例。2例原发性肝NHL分别为手术及穿刺证实,另22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肝脏病灶均有缩小或消失,以此推断淋巴瘤肝脏浸润。2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结果:①病变表现形式:肝脏单发病灶8例(33%),多发病灶15例(63%),肝脏弥漫性浸润1例(4%)。②CT表现:平扫肝脏病变绝大多数呈低密度(13/14),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明显强化(11/21)或仅表现为轻度强化(10/21)。③MRI表现:T_1WI肝脏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_2WI大多数(6/8)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无明显强化(3/8)或轻度强化(5/8)。④本组有6例血管穿过病灶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狭窄、包绕等受侵表现。结论:肝脏淋巴瘤多数平扫呈低密度或低信号(T_1WI),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大多数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内有血管穿过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受侵可能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肝脏病灶特点,肝脏淋巴瘤可以被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B超、增强CT及18F-FDGPET/CT在颈部复发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分化型甲状腺癌(19例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并证实存在颈部复发病灶的病人。在进行进一步手术治疗之前,所有病人均在2个月内进行B超、CT和PET/CT检查。对于每例病人,通过B超、CT及PET/CT对局部复发病灶进行逐层图像回顾性分析。影像学结果均与组织学检查结构进行对照作为参考标准。结果经手术证实在110个颈部结节中52个为复发病灶。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精确度分别为69.2%、89.7%及80%;CT分别为63.5%、94.8%及80.0;PET/CT为53.8%、79.3%及67.3%。ROC分析结果表明B超比PET/CT对于检测肿瘤复发病灶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论虽然在3种检查方法中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复发灶方面,超声和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PET/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平扫在腹部损伤中肠道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15例经手术证实的肠道和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主要CT征象:(1)腹腔游离气体:共86例(74.8%).(2)腹腔和肠间隙积液、积血:共74例(64.3%).(3)肠壁水肿、增厚:共71例(61.7%).(4)肠系膜渗出、血肿:共78例(67.8%).结论 CT平扫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道和肠系膜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46例食管癌患者作了内窥镜超声和CT检查,就二者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价值作了比较。46例患者均手术,44例有纵隔和腹腔淋巴结的病理检查。CT和内窥镜超声检查结果与外科、病理所见作对照。46例患者共发现51个肿瘤病灶,超声检查对37个(73%)肿瘤的食管各层浸润深度判断正确。但46例病人中有23例(50%)因病变处食管狭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CT诊断与分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CT在诊断和直肠癌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的CT表现,评价其CT诊断和分期的价值。结果:直肠癌CT的主要表现包括肠壁增厚50例、软组织肿块61例和肠腔狭窄49例;与手术病理对照,CT显示病灶、周围组织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96.7%(145/150)、88.4%(84/95)和51.7%(15/29);CT分期与Dukes分期的总符合率为83.3%。结论:直肠癌的CT诊断和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很好的一致性,CT是直肠癌术前诊断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嗜酸性胃肠炎(IEG)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胃肠道嗜酸性细胞浸润的炎性疾病。累及食管的称之为特发性嗜酸性食管炎(IEE),少见,文献仅报道10例,作者报道经临床、病理、放射线、内窥镜、实验室、流体压力测定及对治疗的反应证实的13例,回顾性观察25例IEG和/或IEE。IEE诊断基础:①活检证实食管和/或食管外胃肠道部位嗜酸性细胞浸润。②相应的食管症状。③无裂孔疝及胃——食管返流疾病。所有IE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5 mm亚实性结节(SSN)的CT影像特征在预测肺腺癌浸润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83例SSN,其中纯磨玻璃结节(pGGN)33例,部分实性结节(PSN) 50例,并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无/微浸润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组[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不能扪及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早期浸润的X线征象。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16例和原位癌伴早期浸润9例,观察其X线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5例X线表现均为钙化,其中按钙化形态分导管原位癌以碎石样钙化为主(6/16,37.5%),原位癌伴早期浸润以杆状钙化为主(5/9,55.56%);按钙化分布分,导管原位癌以成簇钙化为主(11/16,68.75%),原位癌伴早期浸润以成簇、段样为主(两者均为4/9,44.44%)。结论:DCIS及其早期浸润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通过乳腺X线检查,可提高DCIS及其早期浸润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腹盆腔恶性淋巴瘤的少见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盆腔恶性淋巴瘤的少见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腔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男9例,女4例,年龄25-74岁.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全部病例术前或治疗前均做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腹盆腔恶性淋巴瘤的少见CT表现有:(1)腹膜炎样改变(3/13);(2)腹腔或腹膜后肿块合并坏死灶(5/13);(3)大量腹腔积液(2/13);(4)单发或单侧腹腔脏器浸润(3/13).结论 CT表现不典型的腹盆腔恶性淋巴瘤,术前易被误诊,需综合CT表现及临床资料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SCT和MRCP的综合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临床随访证实的52例肝外胆道梗阻的SCT、MRCP表现.结果: SCT和MRCP对肝外胆道梗阻定位诊断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87%,SCT MRCP为90%以上.结论: 综合SCT和MRCP(MRI)表现,能提高肝外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