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检测血清(PRL)催乳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检测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PRL含量并设3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PR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活动性和非活动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PRL含量的测定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30例青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男性发病多,急性起病多见。首发以肩和膝等大关节受累的老年组(30.0%)高于中青年组(13.3%),且老年组易并发心肺等疾患及骨关节炎。结论:西宁地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较轻,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3.
温慧芬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063-1064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与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比较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组30例、缓解组12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变化,分析3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与病情活动指标(ESR、CRP、RF)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红蛋白明显低于临床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呈正相关,而血红蛋白分别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呈负相关。结论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性和治疗效果评价的简便有效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兰爱纯 《大家健康》2014,(7):114-1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对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组)、5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1)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2)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56.36%(31例)和23.64%(13例),对照组2无阳性结果,诊断效率为74.48%;胶乳凝集法检测三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74.55%(41例)、45.46%(25例)和21.82%(12例),诊断效率为66.12%。。结论:两组方法仅能对Ig-RF进行检测,免疫散射比浊法对类风湿因子的敏感度比胶乳凝集法低,特异性比胶乳凝集法高,但诊断率略高于胶乳凝集法。  相似文献   

5.
吕斌  肖芳  袁媛  牟霜  周小莉 《重庆医学》2015,(29):4151-4153
目的:探讨超声与M RI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早期阶段的价值比较。方法对60例诊断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检测与M RI检测,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6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20个关节中,超声组检测出滑膜炎1040个(78.79%),关节积液400个(30.30%),腱鞘炎症336个(25.45%),骨侵蚀748块(47.94%)。M RI检测出滑膜炎1020个(77.27%),关节积液411个(31.14%),腱鞘炎症326个(24.70%),骨侵蚀1021块(65.4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手段,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基本病变的检出率与MRI基本相当,是可靠的临床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免疫比浊法(ITA)和乳胶凝集法(LAT)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比较分析。方法:75例类风湿关节炎(RA)和非类风湿关节炎(non—RA)的风湿病患者同时采用ITA和LAT法检测血清RF水平。结果:ITA和LAT检测结果差别具有显著性,ITA的阳性结果检测率比LAT高(X^2=5.786,P〈0.05)。结论:ITA检测RFITA优于LAT。  相似文献   

7.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91例RA患者,4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观察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6个月后转归情况。结果:A—CCP抗体对RA及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5%、95.6%和52.2%、95.6%;6个月后随访,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患者中有32例为早期RA;A—CCP抗体在早期RA的阳性率为71.9%(23/32),95.8%(23/24)的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A—CCP抗体阳性患者为早期RA;RA组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A-CCP抗体(P=0.759),A-CCP抗体特异性明显高于RF(P=0.007);联合检测A—CCP抗体和RF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7.8%),较单独检测RF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P=0.026)。而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A-CC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PPV明显高于RF,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34、0.007,0.003)。结论:与RF比较,A-CCP抗体对早期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RA早期诊断,可作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 MRI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 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期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病程又分为<6个月组、≥6个月<2年组和≥2年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骨关节炎患者60例,行双手3.0T MRI检查,包括手和腕,观察骨髓水肿、滑膜炎、骨侵蚀、肌腱炎、以及骨赘形成等征象。结果与血清阴性RA组相比,骨关节炎组滑膜炎、骨侵蚀、肌腱炎征象的发生率低,而骨赘形成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水肿征象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病程<6个月组可见骨髓水肿、骨侵蚀、滑膜炎征象,其发生率分别为100%、98.0%、96.4%,<6个月组骨髓水肿及骨侵蚀征象与≥2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滑膜炎征象在上述3组中则无明显差异。结论3.0TMRI在血清类风湿关节炎病程早期即可检测出骨髓水肿、滑膜炎和骨侵蚀,这些征象对血清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0CP抗体,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结果抗0CP抗体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5.3%,特异性为95.1%。结论血清抗0CP抗体对RA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高于RF,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较好诊断指标,与R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葡萄膜炎是一种青少年性特发性关节炎患者(JIA)常见的、潜在的威胁视力的病变。很少见到基于人群研究的相关数据资料,以说明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及严重性。方法:从国家数据库中JIA患者病例资料中对2002年所有儿童风湿病及眼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271例JIA患者中有12%患有葡萄膜炎,其中大范围的寡关节性关节炎25%、持久性寡关节性关节炎16%、血清反应阴性多关节炎4%、血清反应阳性多关节炎2%、银屑病性关节炎10%、肌腱末端炎相关性关节炎(ERA)7%、系统性关节炎1%和其他关节炎11%。眼科资料115例葡萄膜炎患者中符合标准的有28%。葡萄膜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2岁(s=3.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双向电泳、MALDI-TOF/TOF质谱分析等方法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筛选并鉴定特异性自身抗原,进一步建立该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测定3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筛选并鉴定出特异性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抗体。ELISA法检测早期RA血清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抗体D(450)值均值(1.72±0.35)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0.95±0.34)(P<0.000 1)。在早期RA患者血清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抗体阳性率为63.3%,且该抗体水平与RF、CCP、CR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抗体可能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与疾病活动性预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评价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筛选出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53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本科室同期收治的15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以及体检中心的153例常规体检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健康组,3组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对比其检测结果,评价血清抗CCP抗体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抗CCP抗体检测诊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77.8%、65.3%、84.9%、71.2%、81.0%。抗CCP阳性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骨侵袭性破坏率均高于抗CCP阴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与阳性检出率均较其他风湿病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明显提高;临床诊断该病时将血清抗CCP抗体与其他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RA)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09例RA、42例其他风湿免疫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和RF的敏感性分另q为62.4%和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P〉0.05);抗-CCP特异性为95.8%,明显高于RF的81.9%,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38.2,P〈0.01)。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下降(56.0%),特异性却升高(98.6%);两者总体符合率78.9%;抗CC—P与RF检测对RA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P〉0.05),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547,P〈0.01)。结论抗-CCP抗体是诊断RA的一个高度特异性指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胆汁纳米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 Y  Wen Y  Yang Z  Wei H  Liu W  Tan A  Wu X  Wang Q  Huang S  Kajander EO  Ciftcioglu N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57-1560
目的:探讨纳米细菌在胆汁中的分布情况及微生物学特征,并对其鉴定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对75例胆囊胆汁标本进行纳米细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钙染色进行纳米细菌鉴定。结果:胆汁中纳米细菌感染率为61.3%,其中出现完全或部分黏附于管底壁的白色沉淀者,纳米细菌阳性率为75.7%,而沉淀完全呈絮状或无沉淀者,阳性率为47.4%,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胆汁标本经透射电镜扫描均发现纳米细菌。钙染色的阳性率为38.7%,与免疫组化染色相比较,其灵敏度为58.7%,特异度为93.1%,假阳性率6.9%,假阴性率41.3%。结论: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联合透射电镜扫描可鉴定纳米细菌;钙染色对纳米细菌的鉴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紧密黏附于管底的白色沉淀是纳米细菌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微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确诊为RA患者血清样本50份,同时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健康者血清样本各20份作为对照,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比较分析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免疫金银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阳性率:RA组分别为72%和52%,SLE组分别为0和0,强直性脊柱炎组分别为0和10,健康组分别为0和0。2种方法检测AKA对RA诊断的特异性均很高,无统计学差异。而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AKA对RA诊断的敏感性、正确率及Youden指数均较免疫荧光法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金银法检测AKA诊断RA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检测采用免疫金银法检测AKA对RA的辅助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GPI对RA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检测RA组、健康对照组血清的GPI、类风湿因子(RF)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组的GPI浓度值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RA活动组GPI浓度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RA非活动组(P〈0.001);治疗后随病情缓解,GPI浓度值显著下降。结论:GPI在RA中的升高程度与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并随病情缓解下降,可作为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意义. 方法 对90例RA患者、30例其他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2种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探讨抗CCP抗体和RF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CU). 结果 RA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25);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论断RA的其他5项指标均高于RF;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另外,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也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CU)均>0.5,并且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AUC大于抗CCP抗体及RF的AUC. 结论 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对90例RA患者、30例其他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两种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探讨抗CCP抗体和RF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CU)。结果:RA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疾疾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论断RA的其它5项指标均高于RF;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另外,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的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iuden指数也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CU)均>0.5,并且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AUC大于抗CCP抗体及RF的AUC。结论: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20例RA和40例健康人进行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 抗-CCP抗体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8.3%,特异性为96.3%.结论 血清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高于RF,是RA良好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可大大提高R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CCP抗体和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并了解其与IgM型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检测55例RA、47例非RA的风湿病例、30例正常人血清的抗CCP抗体,然后采用相关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阳性41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为74.5%;特异性为90.4%(47/52)。55例RA中抗CCP抗体与RF同时阳性31例,同时阴性6例,两者一致率为67.3%。抗CCP抗体与RF抗体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9.1%。结论抗CCP抗体是一种新的对RA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血清学标记物。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更有助于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