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矫形,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椎间植骨融合(15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21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椎JOA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临床改善率83.3%;术前ODI为(67.1±11.4)%,术后改善至(32.1±10.8)%(P<0.01);冠状位Cobb’s角术前平均26.7°,术后改善至平均12.3°(P<0.01);矢状位腰椎前凸角术前平均10.7°,术后改善至平均36.6°(P<0.01)。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8个月(12~50个月),随访期间无矫正效果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断裂现象,植骨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矫形、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可获得良好疗效,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式选择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后路手术治疗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下腰痛、神经根病症状、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等明显缓解,腰椎前凸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植骨生长满意.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行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及术后6个月前凸角度及侧凸Cobb角度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及ODI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并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患者均接受经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椎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腰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腰椎段后凸角和Cobb角均小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腰椎前凸角大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腰椎段后凸角和Cobb角均小于术前,腰椎前凸角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ODI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1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均经对应处理后缓解。结论采用经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可矫正患者的腰椎畸形,恢复生理前凸,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并测量术前和术后患者X线上腰椎冠状面Cobb's角和矢状面的前凸角.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0个月.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术后冠状面Cobb's角为5°~20°,平均12.5°;腰椎前凸角为-45°~-20°,平均-31.5°.结论 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能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脊柱,对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0月,治疗症状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42例,平均年龄为64.3岁,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32°,采用腰椎后路减压,辅助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间融合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采用JOA29分法对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9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1分,改善率平均为83.3%。术后平均矫正角度平均为16°,骨融合率达到100%,无神经损伤及翻修病例。结论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患者行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术中通过使用深螺纹螺钉、增大螺钉的外展角度、钉道内植骨等方法,术前进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ODI评分)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ODI评分及腰腿痛评分,比较术前和术后ODI评分及腰腿痛评分。结果 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改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使用深螺纹螺钉、增大螺钉的外展角度、钉道内植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继锋  王晓 《中原医刊》2011,(7):50-51,54
目的评价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4~28个月,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结果随访14~28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2.3%。结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360°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应力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AS胸、腰椎应力骨折行后路360°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其中,3例行单侧关节突切除,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4例行单节段或多节段V形截骨(SPO)手术,经椎间孔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置入,后路椎弓根系统加压矫正脊柱后凸;6例伴明显后凸患者行假关节远端邻椎改良经椎弓根截骨术(PSO)+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置入,后路椎弓根系统矫正后凸畸形。结果  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好转,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33°。2例并发脑脊液漏,无深部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平均31个月随访显示,假关节部位全部骨性愈合,无椎弓根钉棒断裂、松脱发生。结论  AS胸、腰椎应力骨折为三柱骨折,极不稳定,应行积极手术治疗。经后路固定,椎间孔入路行椎间植骨可达360°融合目的,手术安全可靠。经后路放置椎间融合器可增加椎间融合率,并有利于后凸畸形矫正。伴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同时行假关节部位椎体截骨,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
吴泉兵 《广西医学》2011,33(11):1531-1532
目的 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6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26例患者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现象,术后3~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伤椎高度、后凸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脊髓神经...  相似文献   

11.
李攀  邱玉金  张春祥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6):450-452,F0003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管减压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对85例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提拉复位及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结果 85例平均随访16个月(6~24个月),术前滑脱率(23.5±8.3)%,术后6个月滑脱率(14.7±6.2)%(P<0.05);术前椎间盘高度比(13.2±6.6)%,术后6个月椎间盘高度比(22.6±5.8)%(P<0.05);JOA下腰痛评分系统术前评分(10.4±1.2)分,术后6个月评分(25.6±2.7)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1%.结论 对于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滑脱复位及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临床效果较好,该术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张智  郑佳壮  刘丹  蔡奇霖 《西部医学》2013,(12):1862-1864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对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椎板扩大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30例得到随访,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14天与末次随访的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病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术前腰腿痛VAS评分为(8.34±1.56)分,术后VAS评分第1天为(4.12±1.26)分,14天为(2.23±1.12)分,末次随访为(1.56±1.13)分.所有患者的VAS评分术后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技术不当,术后锻炼不当,术后病变节段的退变,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减压联合椎间固定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贾红伟  马文海  程增银 《医学综述》2014,(12):2292-2294
目的评估微创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关节突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变腰椎疾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关节突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12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腰腿痛VAS及JOA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167,161.332,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VAS逐渐减低,术后12个月时最低,JOA评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例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83%)。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关节突螺钉固定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变腰椎疾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德平  毛波  潘伟明  娄冰  李军  熊亮  张大保 《海南医学》2014,(18):2747-2749
目的 观察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患者经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的患者,平均年龄(63.4±7)岁,平均病程(48±8)个月。病变平面:L4~520例、L5~S114例。均应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方法。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3、12个月腰椎功能改善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的腰痛及腿痛症状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6±5)个月。术后3、12个月功能改善优良率分别为89.3%、85.8%。术后功能3个月及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硬脊膜撕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12个月全部椎间植骨融合没有滑脱及内固定断裂发生。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患者,采用半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患者采取后路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予1~2年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形态、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结果术后与术前患者脊柱后凸、侧凸角度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行性腰椎间盘病变效果显著,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Wiltse 入路(后旁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退变性腰间盘突出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应用Wiltse 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临床结果应用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平均失血326 mL,术后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显示所有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40例患者获得良好的融合(100%)。结论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退变性腰间盘突出的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边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A组),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者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B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拍摄X线测量腰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融合节段融合率的变化,按日本外科矫形学会(JOA)的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下腰部疼痛、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个月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疗效明显、费用降低、创伤小、愈合快,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对照组行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以及骨愈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4±18.2)min、(517.5±101.3)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89.29%(2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96.43%(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与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近期疗效及骨融合率均基本接近,但采用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短,平均术中出血量较少,且融合率要高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后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7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减压节段,对既有不稳或减压所致的失稳节段进行融合,采用JOA评分、ODI量表及改善率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前JOA、ODI评分分别为(14.7±1.8)、(32.5±6.8)分,末次随访时为(25.3±2.4)、(13.3±4.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优良率为78.9%,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和评估,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方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