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估腹膜透析患者充分透析的透析剂量[ K T/ V( Urea)] 。方法:以主观全面营养评价( S G A) 评分和血清白蛋白浓度为标准,对58 例腹膜透析患者作营养评价,并分析 S G A 评分、血清白蛋白浓度与患者的透析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白蛋白浓度与 K T/ V 呈正相关(γ= 0 .40 , P< 0 .05) ,营养良好者周 K T/ V 平均2 .16 ±0 .42 ,明显大于轻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者( K T/ V 分别是1 .70 ±0 .46 和1 .36 ±0 .16) 。结论:我们过去认为透析充分的 K T/ V 标准( ≥1 .7 ~1 .8) 可能偏小。  相似文献   

2.
补硒对低硒居民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化罗明  徐光禄 《营养学报》1997,19(2):167-172
应用125I标记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和血小板TXA2生成,以比浊法和ELISA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性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电镜观察血小板形态,对比研究补硒(200μgSe/d,亚硒酸钠,12周)和未补硒低硒居民上述参数的变化。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和谷胱甘肽还原酶偶联法测定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补硒使红细胞硒和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1);血浆TXA2、TXA2/PGI2比值及血小板TXA2生成和聚集性均显著低于未补硒组(P<0.01或0.05),但血浆PGI2和βTG含量以及血小板βTG含量和释放率无显著改变(P>0.05);补硒可明显减轻病区低硒居民血小板的形态变化,使α-颗粒数显著高于未补硒组(P<0.01);红细胞硒或GSH-Px活性分别与血浆TXA2和血小板TXA2生成呈显著负相关(r=-0.696,-0.780;-0.676和-0.796,P<0.01),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性显著负相关(r=-0.390,-0.372,P<0.05);与凝血酶诱导的聚集性呈不显著的负相关(r=-0.279,-0.309?  相似文献   

3.
镉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镉对离体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测定不同CdCl2染毒浓度下(含镉0、10、20和40μmol/L)间质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染毒24小时后,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随染毒浓度的增高,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增高(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D与MDA呈负相关、与GSH-Px呈显著负相关(r=-0.4339,P<0.05);MDA与GSH-Px呈显著正相关(r=0.4329,P<0.05),表明镉可使睾丸间质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弱。结论镉对睾丸间质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25例AGC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营养支持组,化疗组,和静脉营养支持加化疗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PA,TFN和NK,LAK细胞活性。FCM测定胃癌细胞和正常胃粘膜细胞DNA含量,倍体类型及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发现治疗5天后,静脉营养支持组PA,TFN,NK,LAK活性和肿瘤细胞S%及S+G2+M%明显增高(P<0.005~0.05)。化疗组血清PA明显下降(P<0.001),静脉营养支持加化疗组肿瘤细胞S%和S+G2+M%显著下降(P分别<0.05和0.025),两组其它指标未见明显改变。揭示静脉营养支持能促进AGC患者蛋白质合成,改善其免疫功能,同时也刺激了胃癌细胞增殖,静脉营养支持加化疗既能维持AGC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又抑制了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的探讨孕妇病毒性肝炎,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和妊高征肝损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随机检测353例病毒性肝炎,42例ICP和64例妊高征伴肝损害孕妇所生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生时体重。结果1.病毒性肝炎与妊娠肝损,ICP与妊高征肝损孕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2.妊娠肝损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呈非常显著负相关(r=-0.230,r=-0.350,P<0.01),病毒性肝炎孕妇血清白蛋白与Apgar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018,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与妊娠肝损对胎儿影响相似。妊娠肝损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病毒性肝炎孕妇血清白蛋白水平则与新生儿出生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Graves’甲亢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其血清TT3 、TT4 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SIL- 2R) 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 法检测SIL- 2R。结果:治疗前TT3 、TT4 和SIL- 2R 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SIL- 2R 与TT3 、TT4 呈正相关,分别γ= 0 .47( P< 0 .05) 、γ= 0 .63( P< 0 .05) 。结论:Graves’甲亢患者血清SIL- 2R 水平变化,可作为一项免疫指标,监测其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青年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补充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晓明  唐仪 《营养学报》1994,16(1):24-28
本文筛选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维生素E在正常范围的健康青年71名,测定血清维生素A含量及6项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A平均含量为1.36±0.43μmol/L。与各项免疫指标的相关分析,维生素A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转化率间呈显著正相关(r=0.2366,P<0.05,r=0.3086,P<0.01),与其它免疫指标未见显著相关性。维生素A含量较低人群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低于维生素A含量正常人群(P<0.05),于补充维生素A后显著升高(P<0.01)。血清IgG、IgA、IgM含量在两组人群间及补充前后无显著性差别。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A对维持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作用,对体液免疫功能未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氯化镍对大鼠离体肝脏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大鼠离体肝灌流技术,研究了氯化镍对大鼠离体肝脏的毒性损害。结果发现:在10mmol/L氯化镍染毒组即可导致离体大鼠肝脏某些生化指标异常改变,流出液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染毒组间的ALT酶活性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r=0.7427,r=0.5421,P<0.01)。TP、ALB含量也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0.7749,r=-0.7403,P<0.01)。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明显浊肿变性,并有不同程度的灶性细胞坏死,表明较低剂量的氯化镍即可对离体大鼠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铁缺乏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3H-Tdr掺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技术方法,观察了低浓度Fe-cit时淋巴细胞内铁浓度变化及经ConA、PHA诱导的细胞增殖反应能力改变,结果显示:铁缺乏时(第2、3、4组)SI降低,与正常组(第1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SI与细胞内铁浓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r1=0.9466,r2=0.9339),说明铁缺乏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受抑。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锌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发病的关系,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家兔实验性HSK和HSK病人的血清和泪液锌含量变化进行了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兔血清锌含量在造模后初期一过性升高(P<0.05);泪液锌含量在发病期间一直下降(P<0.05),并与角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γ=-0.72,P<0.05)。病人血清锌含量在发病期、痊愈后半年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泪液锌含量在发病期低于愈后半年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泪液锌含量下降与HSK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锌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和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以45例病情稳定的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膳食锌摄入量和血清锌水平,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CAPD患者膳食锌摄入量和血清锌水平与主观整体营养评价(SGA)分数、血细胞计数、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及淋巴细胞亚群等营养和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APD组患者膳食锌摄入不足率(P=0.007)和低血锌率(P=0.03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3).相关性分析检测结果显示,CAPD患者膳食锌摄入量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00),与SGA评分(r=-0.354,P=0.015)和CRP(r=-0.354,P=0.015)呈显著负相关,与各类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8无明显相关性;血清锌水平与血红蛋白(r=0.411,P=0.005)、红细胞比容(r=0.345,P=0.023)、白细胞(r=0.318,P=0.035)、SGA评分(r=0.417,P=0.005)及CRP(r=0.342,P=0.027)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各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8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APD患者存在锌缺乏.充足的膳食锌有助于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整体营养水平.较高的血清锌水平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善贫血.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炎性反应与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90例CKD 5期患者分为非透析(ND)组、血液透析(MHD)组和腹膜透析(CAPD)组,每组各30例,检测其炎性反应指标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KD 5期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HD组和CAPD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均高于ND组(P<0.05),MHD组与CAPD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白蛋白<35 g/L和血红蛋白<90 g/L的CKD 5期患者血浆hs-CRP增高更为明显,且血浆hs-CRP水平与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535,P<0.01;r=-0.220,P<0.05).结论 CKD 5期患者血浆hs-CRP水平增高,且与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之间存在负相关,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或加重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方法对116例MHD患者应用SGA方法进行营养评估,测定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MAM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GA法的评定结果与年龄、透析时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MAMC、体质指数(BMI)、ALB、CRP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总蛋白、血清肌酐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节年龄、BMI后,SGA评分与CRP、ALB、MAMC仍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6、0.3368、0.6143,P〈0.05)。结论SGA法在我国MHD患者的营养评价中适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营养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患者炎症、营养不良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炎症反应、营养不良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 用超声心动图了解 46例腹膜透析 (CAPD)患者、1 8例肾衰竭未行透析患者 (CRF)及 1 6例健康人 (Cont)左心室肥厚 (LVH)的发病率 ,检查血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以及白蛋白水平 ,并用主观整体评价 (SGA)法评价三组对象的营养状态。结果 : 按 SGA标准 ,腹膜透析组、肾衰竭组的营养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 (P<0 .0 5 )。CAPD组、肾衰竭组和对照组的血白蛋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 SGA为 C级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与 A、B级的血白蛋白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TNF-α与白蛋白之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r=- 0 .2 4 3 ,P<0 .0 5 ) ,与LVH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r=0 .5 2 6 ,P<0 .0 5 )。结论 : 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炎症反应增高和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也明显增高 ,同时与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指标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捷  王海燕 《营养学报》2002,24(2):176-180
目的 : 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一些营养指标进行评估。方法 : 对 9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 CAPD腹透 )患者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 SGA)、膳食调查、直接人体测量、生化参数的测定 ,计算氮出现率相当蛋白 ( n PNA)、瘦体重和 %瘦体重。结果 : 依据 SGA评分 ,在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三组间进行以下指标比较 :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和蛋白质摄入 ( DEI、DPI)、血白蛋白、n PNA、瘦体重及 %瘦体重 ,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0 .0 5 )。但营养良好组的 DPI和 DEI异常率 70 .2 1 % ,血白蛋白和 %瘦体重异常率 31 .91 %和 5 1 .0 6% ,而轻中度营养不良组血白蛋白和 %瘦体重正常率为 49.39%和 67.74% ,仅重度营养不良组中各指标异常率均在 80 %以上。直接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在本组患者中的异常率为 4.44% ,6.67%及 1 3.33%。血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与白蛋白有显著相关 ( P<0 .0 0 1 ) ,与 DPI、DEI、n PNA及 %瘦体重均无相关。结论 : SGA是评价腹透患者营养状况的简便方法 ,但还需其它反映营养状况不同侧面的指标的补充 ,如 DEI、DPI、血白蛋白、n PNA、瘦体重及 %瘦体重。其中用肌酐动力学公式计算瘦体重是反映肌肉蛋白质贮存的有效方法。直接人体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内外液分布与营养的关系,探讨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比(E/I)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临床营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使用生物电阻抗测量仪每日测量CAPD患者体内的液体状况,同时进行营养评估。最终观察98名CAPD治疗1个月以上,E/I在一段时间内增加或降低大于5%的患者临床营养指标变化与E/I变化之间的关系,评估E/I在监测CAPD患者营养状态中的价值。结果随着E/I的降低,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好转;相反,随着E/I的增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血浆白蛋白水平与E/I呈明显负相关(r=-0.656,P=0.000)。结论E/I与患者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通过观察E/I的动态变化.可以较早预测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营养评估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几项营养指标进行评估。方法对1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膳食调查、生化参数的测定。结果依据SGA评分,在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三组间进行以下指标比较: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DEI)和蛋白质摄入(DPI)、血白蛋白(AL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但营养良好组的DEI和DPI异常率高达46.0%、49.0%,重度营养不良组中各指标异常率均在80%以上。血前白蛋白(PA)与血ALb有显著相关(P〈0.01),与DPI、DEI均无相关。结论SGA是评价MHD患者营养状况的简便方法,但还需其它反映营养状况不同侧面指标的补充,如DEI、DPI、血ALb、血P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90例CKD5期患者分为非透析(ND)组、血液透析(MHD)组和腹膜透析(CAPD)组,每组各30例,检测其炎性反应指标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KD5期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HD组和CAPD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均高于ND组(P〈0.05),MHD组与CAPD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白蛋白〈35g/L和血红蛋白〈90g/L的CKD5期患者血浆hs—CRP增高更为明显,且血浆hs-CRP水平与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535,P〈0.01;r=-0.220,P〈0.05)。结论CKD5期患者血浆hs.CRP水平增高,且与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之间存在负相关,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或加重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透析患者血浆游离IGF-I浓度与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透析患血浆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浓度与患营养状态的关系。并探讨秀析患在透析过程中是否有游离IGF-I的丢失。方法 对14例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17例进行维持性血透(HD)患以及15例对照进行有关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及生化检查营养评估。同时检测患血浆中和部分患腹膜透出液的游离IGF-I浓度,并分析它们是否相关。结果 用SGA方法,腹透患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1%。血透患的发生率为58.9%。若采用生化检查评估,前为28.5%。后为29.4%。无论前或后,血浆中游离IGF-I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还发现腹膜透析液中的游离IGF-I含量几乎与患血浆含量相同。结论 若采用主观综合评估透析,患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是相当高的,透析患血浆中游离IGF-I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血浆浓度的高低可作为患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腹秀患在透析中丢失游离IGF-I亦可能是造成此类患血中游离IGF-I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王亚娟    柳园  程懿  石磊  李晶晶    李雪梅    胡雯   《现代预防医学》2016,(1):49-51
摘要:目的 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 Impedance Analysis,BIA)评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将其和生化指标评估结果对比,为早期发现CKD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及时给予营养干预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1月-12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CKD管理中心注册的CKD患者57例,根据其浮肿指数、依从性等共纳入研究对象44例,应用BIA法评估研究对象的营养状况并与生化指标评价结果比较。结果 BIA和生化检查营养不良率(含营养不良风险)分别为45.4%和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5)。女性身体细胞量、细胞内水分和蛋白质的质量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男、女性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LB水平正常的CKD患者中,其体细胞量、细胞内水分、蛋白质、骨骼肌、体脂肪均低于正常范围。BIA营养不良的研究对象的骨骼肌量和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水平显著相关(r=0.58,P<0.05)。结论 CKD患者营养不良率较高;与生化检查相比,BIA可早期发现CKD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和营养不良风险,有利于医生对营养不良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