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HBV感染及AFP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HBV-M)及AFP.结果:122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110例(90.2 %),阴性12例(9.8 %) ,HBsAg阳性者AFP中位数1 110 ng/mL,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HBsAg阳性的PHC患者AFP升高的高峰年龄与其发病高峰年龄大致相符.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V感染117例,感染率为95.9 %,HBeAb及HBcAb各项感染率分别为90.2 %、0.8 %、7.4 %、71.3 %和89.3 %;感染模式"小三阳"77例(63.1 %),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16例(13.1 %),"大三阳"9例(7.4 %),HBsAg及HBeAb二项阳性5例(4.1 %),全阴5例(4.1 %),HBeAb及HBcAb二项阳性4例(3.3 %),HBsAg单项阳性3例(2.5 %),HBsAb、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1例(0.8 %),HBcAb单项阳性1例(0.8 %).PHC患者HBV-M及AFP结果对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 %)的比例明显高于AFP正常组(31.6 %)(P<0.005),而HBV-M阴性者AFP升高(20.0 %)的比例明显低于AFP正常组(80.0 %)(P<0.01),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 %)的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20.0 %)(P<0.025).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检测法(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HBV-M)及AFP。结果:100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88例(88%),阴性12例(12%),HBV-M阳性者AFP水平高于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的比例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31.6%)(P<0.01)。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sAg、HBeAb、HBcAb阳性和HBV-DNA阳性最多,为56例(63.6%),其次为HBsAg、HBeAg、HBcAb和HBV-DNA阳性,为9例(10.2%)。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复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与ELISA检测HBV M结果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FQ-PCR和ELISA方法分别对240例乙肝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测定和HBV M检测.结果:240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74.58%.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g阳性组的HBVDNA含量及HB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组(P<0.05,P<0.01).122例HBeAg阳性的血清中97.54%的HBV DNA阳性;118例HBBeAg阴性的血清中有50.85%HBV DNA阳性.结论:实时FQ-PCR检测HBV DNA准确灵敏,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直接证据.HBV M和HBV DNA的检测各有其独特的临床检测意义,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乙型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362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的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情况分级后,进行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析研究。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 HBeAg 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97.7%,拷贝数在10^4-10^8之间;HBsAg HBeAb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6%,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4%,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eAg组阳性率100%,拷贝数在10^7之间;HBeAb HBcAb组3例,有1例阳性,拷贝数10^2;HBsAb组阳性率14.3%,拷贝数在10^3-10^7之间;189例全阴性有2例阳性(1.06%),拷贝数在10^4-10^5之间。结论 HBV DNA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阳性血清甚至全阴性的血清中均可检出,但检出率相差甚大,从1.06%-100%;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中HBeAg阳性者其H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仍可检出HBV DNA,说明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重新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临床意义,本文对5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DNA检测(PCR法),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检测采用ELISA法。方法若从单项HBV-M角度观察,HBeAg组中HBVDNA检出率高达91.3%(158/173),与抗-HBe组HBVDNA检出率20.3%(42/20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Ρ<0.01)。而在HBsAg阴性的各种HBV-M模式中,HBVDNA检出率可达8.6%(9/105)。单项抗-HBc阳性者HBVDNA检出率达7.7%(1/13)。抗-HBcIgM阳性组与抗-HBcIgM阴性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1.5%(24/39)、45.5%(121/26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Ρ>0.05)。本文结果表明,既往认为HBeAg代表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结论是可靠的,然而抗-HBe的出现并不一定代表肝脏疾患处于静止状态,疾病可能仍在进展,仍可具有传染性。结果因此,HBeAg转阴并不表示HBV复制停止与传染性消失。同时研究表明,抗-HBs不一定能中和病毒,抗-HBs出现后仍可有HBV复制。对于单项抗-HBc阳性者,作者认为在乙肝高发区,多数单项抗-HBc阳性者仍是一项HBV感染的指标,且部分病例仍可能具有传染性。作者最后指出,抗-HBcIgM与HBVDNA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不高,因而抗-HBcIgM作为病毒复制指标的意义有限。结论总之,多种HBV-M模式都有一定的DNA检出率,与文献报道一致。DNA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倘若仅以HBV-M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HBV感染及传染性、治疗效果的指标以及HBV是否在体内复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检测HBVDNA才能确证HBV感染后在体内的复制并追踪预后,因此对血清HBVDNA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探讨其在相应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统计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血清学模式分布;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标本的HBV DNA病毒载量;在96例共存模式中,按S/CO比值高低将其分为A、B、C、D 4组,计算各组的HBV DNA阳性率。结果在所有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中,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模式比例最高,为53.1%(51/96);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模式所占比例为35.4%(34/96)。HBeAg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为86%;HBeAg阴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53.1%,两组差异显著(P<0.05)。HBV DNA阳性样本中,HBeAg阳性组的平均病毒载量对数值高于HBeAg阴性组(5.08±1.12/ml vs 4.43±1.15/ml,P<0.05)。在共存模式中,以C组(HBsAg≥2,HBsAb 1.0~1.9)HBV DNA阳性率最高,达61.5%(59/9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对于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的血清样品,可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来确定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和载量高低,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改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邵玲玲  朱建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38-1139,1159
目的:了解HBV外膜大蛋白(HBV-LP)对HBV感染、复制和乙肝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阳性),同时检测血清HBV-M、HBV-LP、HBV DNA,HBV-LP检测采用ELISA法,HBV DNA由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测定采用FQ PCR。结果:不同HBV-M模式中,HBV DNA、HBV-LP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拷贝数对数)与HBV-LP浓度均值呈正相关关系。在72例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中,HBV-LP阳性65例,阳性率90.3%。结论:HBV-LP在不同HBV-M感染模式中,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吻合,而且HBV-LP浓度能较好的反映体内HBV DNA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T 176 2 /T 176 4联合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CR———微孔板杂交及内对照竞争PCR———微流芯片对 4 0例HBsAg、HBeAg、HBcAb阳性 ,6 5例HB sAg、HBeAb、HBcAb阳性并且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176 2 / 176 4双变异及HBVDNA定量测定。结果 HBeAg阳性者中HBV 176 2 / 176 4变异阳性率显著低于HBeAg阴性者 (2 5 .0 %、83.1%、P<0 .0 1) ;HBeAg阳性、HBeAg阴性者组中HBV 176 2 / 176 4阳性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HBV 176 2 /176 4阴性者 (P <0 .0 1)。结论 HBeAg阴性者HBV 176 2 / 176 4阳性率较高 ;HBV 176 2 / 176 4阳性并不能完全阻断HBeAg表达 ;HBV 176 2 / 176 4变异导致HBV复制加强  相似文献   

9.
王春晖  钱福初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4):261-262,300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不常见模式患者HBV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乙肝五项检测中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标本97例,HBsAg阴性但HBeAg阳性8例,仅HBcAb强阳性标本60例,仅HBcAb强阳性标本105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血清HBV载量.结果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患者中HBV- DNA>1×103copies/mL有49例(50.5%),其中有25例(51.0%)HBV - DNA含量≥1×105copies/mL;仅HBeAb强阳性患者中HBV - DNA>1×103copies/mL 2例(3.3%),仅HBcAb强阳性患者中HBV- DNA->1×103 copies/mL 3例(2.8%),HBsAg阴性但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均>1×103copies,在HBsAg阴性的几种模式中HBV含量较低,大多<1×105 copies/mL,明显低于HBsAg阳性的模式(P<0.05).结论 HBsAb出现并不一定能有效清除HBV,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或HBeAb、HBcAb单独阳性者中确实存在隐匿性HBV感染,所以对少见乙肝标志物模式在临床上应该加强重视,防止漏诊和对病情判断的失误,特别是输血引起的HBV传播.  相似文献   

10.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FQ-PCR的方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探讨其与HBV-M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Q-PCR技术检测254例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结果 血清HBV DNA载量与HBV-M有关。第1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与其它各组(HBeAg阴性)比较,阳性率、HBV DNA载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HBV DNA载量与HBV-M检测相结合,才能准确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以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1.
HBV-M与HBV-DN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肝5项免疫标志物(HBV-M)与乙肝核酸(HBV-DNA)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价检测HBV-DNA载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血清HBV-DNA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5700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定量检测。5项免疫标志物采用ELISA法。结果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99.5%、e抗体、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56%;单项HBsAg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50.1%;HBsAg和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48.3%;5项免疫标志物皆阴性、含有3个抗体或2个抗体以及注射乙肝疫苗后单项抗-HBs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HBV—DNA载量与抗原存在呈正相关性,而与抗体含量呈负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无法清除乙肝病毒,HBV复制是激发机体免疫损害的关键环节,因此抗病毒治疗对减少或阻断肝病的发作和病情进展是十分必要的;HBV—DNA检测对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识别、病毒复制水平判断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考核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乙肝HBV DNA荧光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结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分析HBV DNA阳性率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深圳市部分服务行业人员血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和ELISA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81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阳性血清中有1102例HBV-DNA阳性。其中883例1.3.5阳性(俗称“大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6.15%;722例1.4.5阳性(俗称“小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24.38%;138例1.5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38.41%;22例1.3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0.91%;11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36.36%。结论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是检测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能正确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HBsAg和HBeAg与HBV-DNA含量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宁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34-4836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HBV其他标志物及其DNA的关系。方法:对620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PreS1阳性率为84.8%、41.9%、51%。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5)。在PreS1 (+)病例组,PreS1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87%、48.39%和51.61%,结果符合率达82.19%和87.67%。结论:血清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携带者,且与HBeAg和HBV-DNA关系密切,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可靠血清学指标。PreS1联合HBV标志物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患者 HBV感染及 AFP的关系。方法 :应用 EL 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 12 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 (HBV- M)及 AFP。结果 :12 2例 PHC患者中 ,HBs Ag阳性 110例(90 .2 % ) ,阴性 12例 (9.8% ) ,HBs Ag阳性者 AFP中位数 1110 ng/ m L,阴性者 14 7ng/ m L,二者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0 5 ) ,HBs Ag阳性的 PHC患者 AFP升高的高峰年龄与其发病高峰年龄大致相符。 PHC患者 HBV感染模式分析中 ,HBV感染 117例 ,感染率为 95 .9% ,HBe Ab及 HBc Ab各项感染率分别为 90 .2 %、0 .8%、7.4 %、71.3%和 89.3% ;感染模式“小三阳”77例 (6 3.1% ) ,HBs Ag及 HBc Ab二项阳性 16例 (13.1% ) ,“大三阳”9例 (7.4 % ) ,HBs Ag及HBe Ab二项阳性 5例 (4 .1% ) ,全阴 5例 (4 .1% ) ,HBe Ab及 HBc Ab二项阳性 4例 (3.3% ) ,HBs Ag单项阳性 3例 (2 .5% ) ,HBs Ab、HBe Ab及 HBc Ab三项阳性 1例 (0 .8% ) ,HBc Ab单项阳性 1例 (0 .8% )。PHC患者 HBV- M及 AFP结果对比 ,HBV- M阳性者 AFP升高 (6 8.4 % )的比例明显高于 AFP正常组 (31.6 % ) (P<0 .0 0 5 ) ,而 HBV- M阴性者 AFP升高 (2 0 .0 % )的比例明显低于 AFP正常组 (80 .0 % ) (P<0 .0 1) ,HBV- M阳性者 AFP升高 (6 8.4 %  相似文献   

15.
乙肝五项测定结果与HBV 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张荣波 《医学综述》2011,17(14):2212-22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五项结果和HBV DNA检出情况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300例乙肝血清的HBV 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乙肝五项的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乙肝门诊的患者中乙肝五项的结果为110例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99.1%,85例HBsAg(+)、HBe-Ab(+)、HBcAb(+)(小三阳),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69.4%,39例HBsAg(+)、HBcAb(+),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53.8%,53例HBeAb(+)、HBcAb(+),其HBV DNA的阳性率为35.8%。大三阳和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06,P<0.05)。结论乙肝五项的结果与HBV DNA的结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都具备各自的临床意义,因此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正确地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HBV-M与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海南医学》2005,16(7):162-163
目的了解分析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从基因水平测得的HBV-DNA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M,FQ-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各种HBV-M模式都有一定的HBV-DNA检出率.HBsAAg、HBeAg、抗-HEe阳性和HBsAg、HbsAg阳性这两种模式HBV-DN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1.5%、90.6%.其次为HbsAg、抗-HBc阳性;HbsAg阳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0%、28.6%和23.4%.在HBsAg阴性的模式中,HBV-DNA阳性率可达8.1%(15/105),单项抗-HBc阳性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3%,抗-HBs阳性的病例中亦可检出HBV-DNA阳性(6.0%).HBeAg组的HBV-DNA阳性率为91.4%与抗HBe组的HBV-DNA阳性率(21.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关系密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HBV-M无论何种模式,都应检测HBV-DNA,以此确证HBV感染后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并追踪预后.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V-M检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标志物的乙型肝炎(乙肝)患血清HBV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PCR方法检测乙肝患血清HBVDNA,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212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也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158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HBVDNA62例阳性,阳性率为39.2%,HBsAg,HBcAb阳性标本55例。其中30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4.5%; 三抗体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40例,其中5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2.5%。结论:PCR方法更灵敏。只有检测HBVDNA才能确证HBV的真实感染和得制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HBV-M)感染模式、HCV抗体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测定乙肝五项、HCV抗体。结果 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sAg阳性53例(58.9%),HCV抗体阳性19例(21.1%),HBsAg并HCV抗体双阳性4例(4.4%);HBVM模式中,HBsAg、HBeAb、HBcAb阳性24例,HBsAg、HBeAg、HBcAb阳性11例,HBsAg、HBcAb阳性17例。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有关,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应视为高危人群;本实验中,HBV感染有下降趋势,HCV感染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