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真菌,隐球菌病严重威胁着免疫缺陷人群.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是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分子结构多样的线性多糖,与新生隐球菌的免疫原性和毒力密切相关.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结合FcγRⅡB介导免疫抑制作用,并参与形成生物膜,从而抑制抗隐球菌感染免疫.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精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疗法等免疫疗法或许可以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为隐球菌病提供治疗思路,也使艾滋病等高危人群预防隐球菌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kaposi肉瘤及播散性隐球菌病在一般人群中均罕见,但在免疫受损的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增加.本文报告1例艾滋病(AIDS)患者,患有口腔Kaposi肉瘤及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41岁,  相似文献   

3.
氟康唑(FCZ)是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并发深部真菌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选择药物。该药对新生隐球菌和部分念珠菌种有效,但对曲霉的抗菌效果看法并不一致。本文报告4例免疫受损患者在使用氟康唑的过程中发生曲霉感染的病例。 例1为因心脏移植手术而使用免疫抑制剂7周后被怀疑为曲霉脑炎的患者(女,24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该病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最近,笔者应用两性霉素B成功地治疗了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并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皮肤隐球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皮肤隐球菌病。患儿男,12岁。因肾病综合征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面部及前臂出现多发性传染性软疣样皮疹,真菌学和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皮肤隐球菌病,给予氟康唑治疗无效,患者9d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集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住院患者43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及疾病转归情况,统计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88.37%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5.12%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合并肺部感染。经系统抗真菌治疗后总病死率为27.91%。出现昏迷患者病死率为71.43%,死亡病例平均脑脊液压力为297.8mm H2O,中枢神经系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为42.86%。死亡病例CD4+T细胞计数为(37.2±27.1)cells/μL,显著低于存活病例CD4+T细胞计数(74.0±59.4)cells/μL。未接受HAART治疗患者病死率为37.50%,死亡病例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存活病例。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肺部,脑脊液压力高、昏迷、多器官受累、低CD4+T细胞计数、未接受HAART治疗、老年患者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隐球菌病.约110%-15%有皮肤损害.我科收治1例以肉芽肿损害为主的皮肤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氨苯砜综合征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苯砜可用于治疗很多炎症性疾病.其不良反应多种多样.氨苯砜综合征是在服用氨苯砜后出现的一组以发热、皮损、肝损害、黄疸、淋巴结病及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氨苯砜治疗引起的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见到1例氨苯砜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应用氟胞嘧啶治疗24例真菌感染取得良好结果。21例系单独使用氟胞嘧啶,3例则并用两性霉素B。致病菌有新型隐球菌、白色串珠苗,热带串珠菌及球拟酵母菌(Torulopsis glabrata)。 24例中3例肺部隐球菌感染、2例白色串珠菌眼内感染以及8例由白色串珠菌或球拟酵母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疗效最佳,结果痊愈。1例隐球菌引起的肺及脊椎感染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4例有其他严重疾病并发播散性串珠菌病的患者2例获得痊愈,作者综合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治疗了3例重笃患者,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有椎管感染,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女,11岁.全身包括肺、淋巴结、骨髓、肝脾、脑及皮肤等多器官受累,表现为痤疮样皮损.患儿临床症状进展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微,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皮损、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示组织细胞内、外大量隐球菌酵母细胞,PAS染色阳性.皮损、骨髓、淋巴液真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为新生隐球菌,经PCR扩增测序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自身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患者因右腋窝肿块、进行性加重8个月就诊。皮肤科情况:右腋窝可见10 cm×2.6 cm隆起性肿块,质软、稍有波动感,边界清楚,活动度差;额部、前胸部散在米粒至黄豆大小丘疹及结节。根据其临床症状、组织病理检查、特殊染色及真菌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局部手术切除及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2.
报告2例播散性隐球菌病。除系统累及表现外,皮损为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组织液、血液及脑脊液检查找到隐球菌,皮损和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孢子。提示当发热性疾病伴传染性软疣样皮损时,应警惕隐球菌感染。避免误诊和延误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对可疑病例做真菌检查。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为有荚膜的酵母样霉菌,其感染常呈亚急性、慢性病程,推想是由呼吸道侵入并由血源播散的。隐球菌病皮肤受累的发生率约为10%。但过去的报告没有蜂窝织炎,本文报告一例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患者62岁,女,因患慢性活动性肝炎,接受强的松和硫唑嘌呤治疗。入院时昏迷但定向正常。除口腔温度38℃外,余均正常。有轻度黄疽、肝大、轻度腹水及胫前水肿。左大腿侧部大  相似文献   

14.
肺部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前,常漏诊或误诊为肺部肿瘤,或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使治疗难度增大。我们报道2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例1男,21岁,福建闽清县人。于1997年7月在当地参加高考体检,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肺有一块状阴影,当时患者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等任何症状,CT示右肺紧贴胸膜处有实质性肿块,疑诊为肺部肿瘤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肿块,病变组织培养见新生隐球菌生长,给予口服氟康…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在扎伊尔的金沙萨市,从室外鸽子与鸡禽的排泄物、室内患有新型隐球菌病合并艾滋病(CN+AIDS)病人与正常人屋子中空气与灰尘中,均分离到了引起隐球菌病的新型隐球菌新型变种。其结果是鸡和鸽子排泄物获得了1.4%和11.3%的阳性率,而5个CN+AIDS患者的屋子和74个其它屋子分别获得了2和3株该菌。虽然新型隐球菌  相似文献   

16.
皮肤隐球菌感染常是免疫功能受损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或肺部感染而引起的播散性感染的一种表现。已报告主要由种植或外伤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感染,可见于有免疫抑制的患者,偶有由新生隐球菌新型变种引起的免疫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病大部分原发于肺部,常常播及脑膜和脑实质.播散性隐球菌病偶可累及皮肤.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是指皮肤损害是其唯一的表现,而无系统性或脑脊液的侵犯.本病较为罕见,可以在含有新型隐球菌的异物损伤皮下以后而出现.作者报告一例男性患者,81岁,因左前臂红肿痛一个月而就诊.查局部红肿湿润,渗出少量脓液,近卫淋巴结不大.给予红霉素治疗无效,且损害继续扩大,以至形成10×6.5cm溃疡.检查肺、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无异常.溃疡区活检表现为慢性炎症,可见多数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少数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有多数胶样厚荚膜孢子,偶见巨细胞.溃疡组织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为新型隐球菌生长.此时作痰、尿、脑脊液直接镜检和培养均为阴性.遂  相似文献   

18.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它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HIV感染者的严重播散性感染。近年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已成为东南亚艾滋病患者继结核病和隐球菌病之后第三位最常见疾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如未能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死亡率高达91.3%。因此,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氨苯砜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氨苯砜综合征是在服用氨苯砜后出现的一组以发热、皮损、肝损害、黄疸、淋巴结病及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氨苯砜治疗引起的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见到1例氨苯砜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仅有培养基上菌株超微结构的检查,而直接电镜检查脑背液(CSF)中的新型隐球菌尚未见有报告。本文报告一例SLE患者因每日服80mg强的松龙4个月,结果并发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乃对其(CSF)中的隐球菌作了透射电镜检查,并与直接涂片及培养的菌相比较。取患者治疗(以两性霉素B20mg/d及5-氟胞嘧啶800mg/d)前及治疗后的10及20天CSF沉淀物分别作镜检、培养及电镜观察。并以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作电镜观察对照。结果:直接镜检:治疗前可见到大量菌,呈球形,外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