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药材》2016,(6)
目的:观察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中心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根据体质量及疾病严重程度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解毒滋阴方,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疲劳程度(FSS)、中医证候评分(TCMSS)、激素用量及外周血补体C3、Th17和Treg细胞,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SLEDAI、TCMSS及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SLEDAI、TCMSS及F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补体C3、Th17及Treg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外周血补体C3和Treg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h17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激素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12周治疗周期内观察组激素总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骨质疏松、高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提高补体水平以及纠正Th17/Treg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狼疮性肾炎血生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气阴两虚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血生化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活动指数(SLEDA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3个月时VEGF、SLEDAI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可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狼疮性肾炎患者血生化指标,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甲泼尼龙+羟氯喹)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白芍总苷),每组53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指标水平、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SLED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白芍总苷辅助治疗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指标水平,降低SLE活动度,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7,(11):1544-1545
目的:本文就小柴胡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美罗华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不同治疗方法后,治疗组中1例无效,对照组中7例无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9.38%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三项值(1.51±0.11、1.33±0.07、1.37±0.11)和治疗组(1.07±0.05、1.00±0.04、1.01±0.08)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给予小柴胡汤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朱永福  黄蔚霞 《新中医》2018,50(11):150-152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相同西医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结合解毒祛瘀滋阴方。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及血清中补体C3、C4、抗双链DNA (anti-dsDNA)抗体含量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44.44%,治疗组总有效率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补体C3、C4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anti-dsDNA抗体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补体C3、C4含量高于对照组,anti-dsDNA抗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补体C3、C4及抗DS-DNA抗体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6,(12):1628-1629
目的:探究采用益气利阴活血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利阴活血方剂,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的SLEDAI体征变化,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免疫球蛋白(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和C4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81.25%;治疗组SLED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尿蛋白、IgA、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利阴活血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降低尿蛋白、IgA、IgG,升高补体C3和C4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芡实合剂治疗狼疮性肾炎(LN)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N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吗替麦考酚酯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剂芡实合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24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以及治疗前后泼尼松的用量情况。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2.5%、87.5%,对照组分别为25.0%、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IgG、IgM、C3、C4、抗ds-DNA、24h尿蛋白定量、SLE-DAI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ESR、IgM、C3、抗ds-DNA、24h尿蛋白定量、SLEDAI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泼尼松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2.5%,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芡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LN脾肾阳虚证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醋酸泼尼松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凉斑方加火把花根片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滋肾活血凉斑方加火把花根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SLEDAI评分、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活血凉斑方加火把花根片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控制疾病活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祛风活血中药治疗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疗效及对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祛风活血中药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雷诺现象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硬度评分、SF-36评分、ESR、CR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雷诺现象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硬化评分、ESR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SF-36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活血中药治疗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降低雷诺现象发生风险,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下调ESR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阳春市中医院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均分成各34例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2个月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治疗后复发率、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出现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SLEDAI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SLEDAI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使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可有效降低患者SLEDAI,避免病情反复发生,同时不良反应出现率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单一激素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及C4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SLE患者70例(SLE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分为活动组(n=36)和缓解组(n=34),另选同期健康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及C4检测。结果:SLE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补体C3及C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活动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缓解组,补体C3及C4水平均明显低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补体C3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598,P 0.01);补体C4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649,P 0.01)。结论: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及C4与SLE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活动期SLE患者补体C3、C4显著降低,可作为SLE病情活动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分型辨证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c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ESR、UA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ESR、U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型辨证能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改善关节功能,降低CRP、ESR、UA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3月在丹东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2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研究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沉、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应激指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总体治疗效果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SLEDAI评分、血沉及血清CRP、IL-10、IL-17、MCP-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SLEDAI评分及上述血液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83.3%(5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明显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应激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张智勇  刘娟云  许瑞  陈金红 《新中医》2021,53(13):101-104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汤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给予扶正解毒汤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量表(SLEDAI)评分、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骨髓抑制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LE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2组SLEDAI评分逐渐降低,且研究组SLEDAI评分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FN-γ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2组血清IFN-γ含量逐渐降低,且研究组血清IFN-γ含量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骨髓抑制率为10.81%,显著低于对照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显著低于对照组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汤联合甲泼尼龙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IFN-γ含量,降低骨髓抑制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透邪方治疗狼疮性肾炎(LN)临床疗效及对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0例L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益肾化瘀透邪方联合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30例用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测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抗ds-DNA抗体、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同时观察感染发生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SLEDAI评分、血白细胞计数、ESR、CRP、补体C3、抗ds-DNA抗体、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感染率26.7%(8/30),对照组感染率46.7%(1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透邪法对LN的疗效显著,可降低LN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知柏养阴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知柏养阴汤,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免疫指标和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LE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gG和IgA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IgM、C3及C4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免疫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FN-γ和IL-2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IL-4和IL-10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h1/Th2细胞因子含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知柏养阴汤通过调节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状态,促进患者紊乱的内环境及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帆  沈俊逸  林彤彤  杨路昕  俞烨晨  张静  蔡辉 《陕西中医》2020,(9):1197-1199,1204
目的:探讨清瘟败毒饮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SLEDAI变化,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MCP-4、IL-6、TNF-α水平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MCP-4、IL-6、TNF-α、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降低,补体C3、C4水平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10):1435-1436
目的:对蠲痹通络汤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蠲痹通络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侯积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明显低于观察组8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侯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的ESR、PHI和CRP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PHI升高水平、ESR和CRP降低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小于对照组(5%、19%)。结论:蠲痹通络汤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利湿通络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4月来我科就诊的GA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益肾利湿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ESR、UA、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健脾益肾利湿通络汤联合针灸用于GA患者治疗中,可以更好减轻患者中医症候,改善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炎性反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红斑清汤辅助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3例SLE患者按入院顺序奇偶数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常规组(41例),常规组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研究组加用红斑清汤,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白介素-2(IL-2)、补体C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sIL-2R、新喋呤、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各实验室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SLEDA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常规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红斑清汤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SLE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SLE复发和西药的副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