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居民健康教育综合干预进行效果评价,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教育巡讲、讲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健康素养学习测评系统,宣传栏、宣传版,健康教育入户资料等为主要干预手段,在淮安市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干预前后人群6类健康素养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居民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由2012年的57.9%提高到2013年的58.6%,基本医疗知识知晓率由2012年的52.7%提高到2013年的53.0%,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素养综合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居民慢性病预防知识和基本医疗知识等知晓率。应继续加强健康素养干预和监测研究,促进健康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淮安市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调查内容归纳为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其他等6类,分别计算各类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并按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淮安市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为62.0%,其中,科学健康观知识知晓率为69.4%,传染病预防知识为64.0%,慢性病预防知识为54.4%,安全与急救知识为76.2%,基本医疗知识为56.1%,其他卫生知识为41.9%。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在加大健康素养教育力度的同时,要区分不同人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从而促进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和评价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5个区4个县的街道及乡镇抽取15岁~69岁居民共1,354人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为10.6%,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水平分别是34.3%、26.1%和20.3%。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66.0%)、安全与急救(45.4%)、传染病预防(32.9%)、健康信息获取(31.2%)、慢性病预防(21.6%)、基本医疗(11.8%)。城市居民具备较高的健康素养,与农村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平均年收入和年龄人群的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及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的知识宣传,提高基本医疗及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太仓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和KISH表法,抽取全市2 866名居民,采用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2012年太仓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0.5%,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40.5%,15.4%,26.9%。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人群间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备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5类健康问题相关健康素养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安全与急救知识(68.0%)、科学健康观(57.2%)、传染病预防知识(23.3%)、慢性病预防知识(16.0%)、基本医疗(15.0%)。结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是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主要部分,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干预工作,提高弱势人群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柳河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了解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柳河县287名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统一设计的《2012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正确回答80%及以上调查内容者视为具备健康素养。结果柳河县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8.36%,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健康生活方式素养分别为68.54%、32.40%、1.05%。6类健康素养情况分别为安全与急救(57.84%)、信息素养(42.86%)、基本医疗(29.62%)、科学健康观(24.74%)、传染病预防(15.33%)、慢性病预防(6.27%)。结论柳河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行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完善健康教育机制;同时工作重点应适当向慢性病预防健康教育倾斜,侧重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合理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3-12,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资阳市雁江城区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资阳市雁江区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8.9%,其中传染病预防(16.3%)、安全与急救(50.4%)素养相对较高,慢性病预防(6.7%)、基本医疗(4.8%)素养较低。雁江区居民具备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是16.7%、7.0%和11.1%,在不同职业、文化程度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资阳市雁江区居民对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素养水平与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面对面开展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基本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6.14%,其中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具备率分别为31.82%、28.13%、35.51%;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素养和信息获取分别为58.52%、26.70%、15.63%、71.88%、21.88%、31.82%。结论年龄和文化程度是金山区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金山区居民最需要加强的是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开展工作中应结合金山地处郊区的实际特点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于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干预重点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对全省6个农村监测点的15-69岁常住农村居民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测评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现状。结果 2016年共调查1432人,其中,男性和女性各占50.00%,50岁以上人口为主。2016年湖北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67%,其中,女性素养水平为10.87%,男性为8.54%,31~40岁居民素养水平最高,为14.88%。健康知识、行为与生活方式和健康技能的素养分别为18.90%、7.15%和14.22%。6类健康问题素养中,慢性病素养水平最低,仅为7.27%,其次为基本医疗素养12.23%。结论湖北省居民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文化程度较低者以及中老年人群是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对象,重点干预领域应倾向于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医疗知识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持续监测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使用《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5 843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44%。其中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24.99%、19.02% 和22.88%;6类健康问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知识(56.98%)、科学健康观(42.79%)、健康信息素养(25.52%)、传染病预防知识(20.79%)、基本医疗素养(11.97%)和慢性病预防知识(11.23%)。健康素养城市高于农村(χ2=24.38,P<0.05),25~34岁年龄段最高(χ2=88.66,P<0.05),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χ2=227.41,P<0.05),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职业(χ2=124.77,P<0.05)。结论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青少年和55岁以上人群、文化程度较低者仍是日后健康教育重点区域和人群,慢性病防治及基本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仍是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涟水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晓率情况,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江苏省健康素养监测方案,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涟水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为44.7%,以科学健康观知晓率最高(55.2%),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最低(30.9%),其他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5.0%、52.8%、45.2%;男性知晓率为47.3%,女性为42.2%;15~24岁组最高(49.0%),35~岁组最低(42.7%);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人群知晓率分别为40.1%、46.4%、52.1%、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农村地区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及35岁以上居民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继续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509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391份。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49%,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素养具备率为13.6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为8.70%,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为11.42%;科学健康观素养31.84%,传染病防治素养15.20%,慢性病防治素养6.54%,安全与急救素养40.88%,基本医疗素养9.39%,健康信息素养15.78%。健康素养水平呈现以下特点: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女性高于男性;年轻人高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P0.001)。结论该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49%,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城乡差别和人群差别,健康素养水平女性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健康素养3方面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素养具备率最低,在6类健康问题中,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较低;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在于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养成,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重点关注农村、男性、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的居民。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河南省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12个县区15~69岁常住居民362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加权调整后,河南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6%;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健康技能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20.3%、9.9%和8.1%;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33.7%、17.8%、8.3%、47.6%、9.5%和10.1%。结论河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普及健康素养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鲤城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多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鲤城区30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按影响因素划分为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和基本医疗等5类测评内容。结果 5类测评项目答对率依次为传染病防治86.2%、安全与急救70.7%、科学健康观70.5%、慢性病预防64.3%和基本医疗56.1%。结论健康素养监测能了解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宣传教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目前常州市武进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KISH表法随机抽取该区675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调查,通过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评价体系进行评分,得出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辖区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为16.82%,其中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1.9%,健康行为形成率为19.0%,健康技能掌握率为20.8%;"科学健康观"和"安全与急救"的素养水平分别为50.4%和55.8%,而"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信息获取"和"传染病预防"的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分别为11.3%、17.6%、18.3%和20.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年人均收入对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仅得出,高年人均收入者比低年人均收入者健康素养水平高(OR=1.679,95%CI:1.081~2.607)。结论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居民年人均收入为其主要影响因素;今后工作重点为"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信息获取"和"传染病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许昌市魏都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和评价健康教育政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69岁的许昌市魏都区常住居民451人,使用全国统一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魏都区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6.0%,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41.3%,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38.2%,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40.7%。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79.8%、科学健康观60.2%、健康信息素养45.8%、基本医疗素养40.0%、传染病防治素养34.2%、慢性病防治素养21.6%。健康素养水平随文化程度提高而提高,25岁以下和55岁以上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在6类健康问题素养中传染病防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较低。结论大力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尤其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加大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性方向。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顺义区农村地区两个行政村,采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18.1%,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42.5%、16.2%和28.5%;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安全与急救素养69.4%、科学健康观素养48.5%、传染病预防素养32.3%、慢性病预防素养9.2%、基本医疗素养5.8%。结论该区居民整体健康素养较低,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以及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社区16岁~69岁的居民1,80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201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配合,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询问。结果共调查1,800人,收集有效问卷1,793份。调查对象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4.04%,基本知识和理念的知晓率为33.69%,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回答正确率为23.87%,健康技能的掌握率为51.59%,居民中具备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以及基本医疗的比率分别占37.65%、33.18%、19.07%、49.86%和27.5%。结论该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总水平偏高,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知晓率较低。五类健康问题中,慢性病预防的知晓率最低,应加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宣传教育,尤其是知晓率较低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城乡居民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2 003名浙江省居民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浙江省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3.90%,其中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基本健康技能和健康信念等4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27.50%、21.80%、32.00%和89.50%;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预防等5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分别为74.50%、52.00%、52.00%、19.40%和19.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结论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但需进一步提高,应针对重点人群和薄弱健康知识点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1 799名15~69岁非集体居住的常住居民,采用《2013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宁波市2013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6.27%。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为27.21%、15.53%和27.82%;6类健康素养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知识(58.36%)、科学健康观(46.09%)、信息素养(27.59%)、传染病预防知识(23.08%)、慢性病预防知识(19.95%)和基本医疗(7.96%)。城市地区、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结论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为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白云区15~69岁常住居民600名进行调查。结果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3.17%;居民具备6类健康素养的比例为安全与急救59.17%、科学健康观49.33%、健康信息37.83%、传染病预防31.67%、慢性病预防22.50%和基本医疗17.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白云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健康促进应考虑不同人群的背景差异,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