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拜阿司匹林10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20例,脑安组(拜阿司匹林1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脑安胶囊4粒)120例,平均治疗并随访1年。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黏度及血脂水平,观察2组患者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完成随访226例,其中对照组114例,脑安组112例。结果:1)对照组脑血管意外事件累积发病17例(14.91%),其中脑梗死7例(6.1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例(7.9%),脑出血1例(0.88%),总死亡6例(5.2%);脑安组脑血管意外事件8例(7.14%),脑梗死3例(2.68%),TIA3例(2.68%),脑出血2例(1.79%),总死亡6例(5.4%)。两组比较,发生脑血管意外事件的累积发病率、脑梗死、TIA、脑出血、总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包括脑梗死及TIA,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脑安组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年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P0.05)、纤维蛋白原(P0.05)、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脑安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安胶囊可以降低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不增加脑出血和死亡的风险,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以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Ⅰ号对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风防治灵Ⅰ号,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独立生活水平测量及残障程度(mRS)评定,并随访6个月,对两组主要终点事件、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mR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要终点事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Ⅰ号对脑梗死二级预防干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风防治灵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风防治灵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205例和对照组205例。两组均在口服阿司匹林片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中风防治灵丸,对照组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并对治疗前后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防治灵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失败短期发展为脑梗死典型病例,探析中风先兆病因病机系脏腑气血虚损而致内生痰、火、风、瘀等实邪,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乃脑血管狭窄、脑梗死病史、高龄、高血压、TIA发作时间较长,结合"治未病"化痰、滋阴、息风、化瘀等方法中医药干预可防治中风先兆,改善TIA的预后,减少TIA发展为脑梗死,从而预测TIA长期预后,期望提醒重视中医药对TIA早期干预,改善TIA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给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其余同对照组16例常规治疗。两组均14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做DSA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入院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的中风发病率。血栓通注射液治疗TIA疗效显著。选择性血管内治疗是有效预防中风发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胶囊防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常规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风防治灵胶囊。两组均治疗180 d,观察患者再狭窄率、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血液流变性学的变化,所有患者临床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变处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风防治灵胶囊合西药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风痰瘀阻证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单纯口服西药组,可以明显减少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TXA2水平,升高PGI2水平,同时可降低近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临床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中风防治灵胶囊合西药防治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近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王爱凤  王立志 《新中医》2012,(11):33-35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Ⅱ号颗粒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治疗之上采用中风防治灵Ⅱ号颗粒与脑心通胶囊分别治疗急性脑梗死各36例,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0.56%,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Ⅱ号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制备方法简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陈娟 《亚太传统医药》2010,6(9):111-1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4例TIA患者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加常规药物治疗)与对照组(胞二磷胆碱加常规药物治疗)各52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IA反复发作控制率为90.39%和71.15%(P0.05),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9.61%和28.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起到了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称小中风,属于一类特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未经治疗的TIA患者易发展成脑梗死,因此TIA的治疗已引起医学界  相似文献   

10.
黄爱洁 《中医药研究》2013,(12):1474-1475
目的探讨糖尿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95例)和无糖尿病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再发TIA和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病率,分析综合治疗条件下糖尿病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较无糖尿病患者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发病率高(P<0.05).结论糖尿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类型,若不及时控制,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演变成完全性脑梗死。因此,早期预防、诊断、治疗TIA,是防治急性脑血管疾病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4例TIA,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82%,治疗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通过清热解毒、涤痰化瘀,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良好的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药组。两组均采用扩张脑血管、控制血压、血糖、脱水、应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TIA复发平均次数、脑梗死、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均较单纯西药组减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TIA,可以提高近期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且应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中两医结合组和单纯两药组.两组均采用扩张脑血管、控制血压、血糖、脱水、应用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中两医结合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TIA复发平均次数、脑梗死、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均较单纯西药组减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TIA,可以提高近期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且应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应用抗凝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2007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频发TIA患者56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疾病复发和发展为脑梗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7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风险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TIA复发和发展为脑梗死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治疗方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减少TIA复发和控制发展为脑梗死的转归,无出血倾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的TIA病例,约1/3发展为脑梗死、1/3继续发作、1/可自行缓解。该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河南省中医院、郑州市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中风防治灵Ⅰ号(太子参、制首乌、大黄、决明子、胆南星、水蛭、天麻、全蝎)颗粒剂,每日1剂,开水冲化为300 mL,分2次口服或鼻饲.对照组23例给予灯盏生脉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或将胶囊内容物稀释后鼻饲.两组疗程均为90 d.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4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33%;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6例,无效7例,有效率占69.5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Ⅰ号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提高阴虚风动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6%,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4 h TIA发作控制率72%,明显优于对照组(53%)(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脑梗死1例(3%),对照组为5例(14%);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TIA行之有效,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缺血预适应及后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591例,按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过梗死相关性TIA分为无TIA组406例和有TIA组185例,有TIA组根据TIA持续时间分为≤10 min组(35例)、10~20 min组(86例)、20~60 min组(40例)和60 min组(24例)4个亚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进行评定,预后分析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ADL)进行评定,分析TIA持续时间与缺血预适应及后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0~20min组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比率81%,Ⅰ级预后比率81%,与无TI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10 min组、20~60 min组、60 min组和无TIA组患者中重度神经缺损程度比率较高;Ⅰ级预后比较≤10 min为60%,20~60min组62%,60 min组58%,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TIA发作持续时间与缺血预适应及后继脑梗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温针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温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TCD监测微栓子信号,观察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微栓子监测阳性率为3.3%,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TIA停止发作率、继续TIA发作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90.0%、6.7%和3.3%,对照组分别为60.0%、20.0%和2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温针灸能够改善TIA患者的微栓子阳性率、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从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