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面瘫膏配体针治疗陈旧性面瘫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安珂 《中国针灸》1996,16(10):6-6
面瘫膏配体针治疗陈旧性面瘫50例安珂(甘肃省中医院,兰州市730070)主题词面神经麻痹/中医药疗法,中药外敷陈旧性面瘫是指病程在6个月以上尚未恢复的茎乳突孔内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1990~1995年采用自制面瘫膏外敷配合体针...  相似文献   

2.
中医所述"面瘫",是指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没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概念的明确区分。现代医学中与"面瘫"相对应的病名是"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又区分"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面神经麻痹"属于"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以上病变,如脑血管,其对应中医  相似文献   

3.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它是由面神经麻痹引起所支配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我们主要探讨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季节交替前后气温变化较大时,以冬春季为多,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现把我科2004~2010年间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57例病人中男98例,女5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单侧发病156例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以颜面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又称为面瘫.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文只讨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  相似文献   

5.
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针刺治疗刺激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在150年以前由英国神经科医生Dr.Charles Bell首先报道,从临床看Bell所述的面瘫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称贝尔面瘫或麻痹,是由面神经管段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6.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也较早认定面瘫为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2-3]。近几年来,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笔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生的单侧(偶双侧)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刺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对6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做临床观察,取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风或面瘫,是指茎乳孔以内和内耳孔以外的面神经管内段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的面神经麻痹。1990—2000年,笔者采用毫针透穴和穴位电磁疗法治疗面瘫患者212例,现将2种方法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面瘫,俗称口僻,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临床上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中枢性面瘫多继发于脑血管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中以面神经  相似文献   

10.
正周围性面瘫是指由不明原因引起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又称"面瘫"、"面神经麻痹"、"Bell's麻痹"、"特发性面神经炎"等,中医学则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等。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针灸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手段之  相似文献   

11.
面瘫,西医学称特征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中医又有“口眼喎斜”的称号,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比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12.
樊世英 《河北中医》2010,32(5):732-73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2009-01—2009-12,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面瘫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儿童面瘫也不例外。儿童中枢性面瘫多由头部外伤,病毒性脑炎,脑肿瘤等原因造成。临床比较少见,而周围性面瘫临床较为常见。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  相似文献   

14.
先推拿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因面神经核以下的病变而致。周围性面瘫是面瘫中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一侧。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春、秋两季多发。  相似文献   

15.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6.
面瘫指面部肌肉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亦叫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歪邪”、“口僻”等。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周围性面瘫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法,可成为顽固性、难治性面瘫。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加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面瘫是面神经炎的俗称,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主要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氏麻痹。它区别於外伤、肿瘤,外耳疾患及其他物理因素致面神经通路病变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该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据临床观察有外感、受凉、情绪波动、劳累、饮食不节(饮酒、嗜食辛辣)等因素。对於面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兰翠 《内蒙古中医药》2014,(10):123-124
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瘫,通常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主要表现为口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近年来,采用各种康复治疗,可以尽快和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采用各种方法改善患者面神经麻痹,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正>贝尔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临床上不明原因的不伴有其他特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中周围性面瘫的患病率为425.7每10万人口,农村为258每10万人口,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20每10万人的年发病率[1]。  相似文献   

20.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通常所说面瘫一般是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而言,多由面部着凉或局部的病毒感染有关。一、治则方法疏通面颊部经气,取手足阳明、少阳经经穴为主。处方:风池、医风、地仓、颊车、阳白、四白、牵正、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