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5,(12):1575-157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黛力新,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天麻钩藤饮,以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治疗组治疗后CH、HDL-C等指标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LVA、RVA、BA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定眩止晕汤联合长春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92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长春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定眩止晕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SOD,MDA和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和MD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SOD和NO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定眩止晕汤联合长春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显著,具有改善机体血液黏度和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in sufficient vertigo,VBIV)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组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以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浆黏度,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陶海军  徐先勇  胡官印 《光明中医》2023,(17):3429-3432
目的 观察天麻素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庐山市人民医院82例VBIV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2组均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周。对比2组疗效、眩晕量表评分系统(DARS)、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DARS、DHI评分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天麻素联合西医治疗VBIV的效果确切,可提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眩晕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该疗法对患者脑动脉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将9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2组均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止眩消晕经验汤剂内服,2组均以1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脑动脉血液流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眩消晕经验汤剂联合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其机制与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脑动脉血液流速、改善血液微循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按掷币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配合降压、降脂及降血糖治疗,对照组结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评估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V)和血管搏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33/4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RS评分、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M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PI、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恢复脑部供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黏度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同时联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及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NHISS评分、血液黏度指标及凝血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9.10±2.23)分低于对照组NHISS评分(13.09±3.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8.12±3.26)m Pa·s、全血高切黏度(4.12±1.18)m Pa·s、血浆黏度(1.22±0.35)m Pa·s都低于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11.33±3.71)m Pa·s、全血高切黏度(6.09±1.22)m Pa·s、血浆黏度(2.08±0.54)m 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13.63±4.28)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0.61±8.02)s、凝血酶时间(23.26±6.09)s都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10.55±3.46)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3.29±7.17)s、凝血酶时间(18.05±4.6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2.69±0.33)g/L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4.14±0.4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及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患者临床不适症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患者的疗效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92例V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联合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0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13%;观察组眩晕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9.63±3.71)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16±3.39)分;观察组治疗前脑动脉血流减慢者或增快者治疗后脑动脉血流Vm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VBI所致眩晕可双向调节脑动脉血流速度,迅速缓解眩晕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选取1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治疗疗效;经枕窗探查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记录在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变化情况;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78.57%,研究组治愈率31.43%、总有效率91.4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研究组血流动力学(Vs、Vm、Vd、PI)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症状(眩晕、偏身麻木、恶心呕吐、猝倒发作)指标评分上比较,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能提高椎-基底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麻破壁饮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VBI所致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天麻破壁饮片冲服,2组均治疗14天。对比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Vm)、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均较治疗前提升(P 0.05),治疗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提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3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天麻破壁饮片联合西药治疗VBI所致眩晕可提高疗效,调节脑动脉血流,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加用中药烫疗联合穴位按摩。2组均治疗20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变化,椎-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快(P0.05),且治疗组增快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烫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眩晕症状评分,同时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为(24.10±4.1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1.75±4.01)分及对照组的(14.54±5.6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高流速及低流速患者治疗后VA及BA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丹  庞敏 《河南中医》2016,(4):614-6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舒血宁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与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等。结果:临床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68.69%,观察组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61.11%,观察组有效率为8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分别为(0.51±0.11)%,(6.29±1.61)m Pa·s-1、(9.64±2.02)m Pa·s-1、(3.65±0.71)g·L-1,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分别为(0.34±0.08)%,(5.11±1.24)m Pa·s-1、(7.13±1.62)m Pa·s-1、(2.93±0.58)g·L-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舒血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血液流变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血黏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8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注射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组40例和静脉注射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主要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可以改变血黏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疗程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葛汤辅助针灸结合基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脑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中医证候症状。  相似文献   

18.
张玉红 《新中医》2012,(11):42-43
目的:观察天麻醒脑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天麻醒脑胶囊,对照组口服通心络胶囊,均连续治疗4周,并作多普勒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小板凝聚率、红细胞比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各项指标[除全血黏度(高切)外]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各项指标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增加更为显著(P<0.05)。结论:天麻醒脑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6%,观察组总有效率9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其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