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驾驶员A型行为及个性特征与其事故倾向性的关系,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在广西南宁市抽取的46对事故组和对照组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事故组驾驶员时间紧迫感(TH)、A型行为(TH+CH)、精神质(P)和情绪性(N)因子得分分别为(13.22±3.91)、(25.63±6.17)(、6.93±3.31)和(9.83±5.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54±3.68)(、23.04±5.67)(、5.07±2.70)和(7.26±3.40)分(P<0.05);掩饰性(L)因子得分为(12.17±3.99)分,低于对照组的(13.61±3.44)分(t=-2.08,P=0.04);事故组驾龄≤15年驾驶员TH、争强好胜和缺乏耐性(CH)、A型行为、P、N因子得分分别为(13.67±3.85)(、12.73±2.83)(、26.39±6.06)(、7.03±3.04)和(10.42±6.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16±3.53)、(11.09±2.88)(、22.25±5.61)(、5.00±2.49)和(7.44±3.47)分(P<0.05);L因子得分为(11.91±4.05)分,低于对照组的(13.75±3.09)分(t=-2.05,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外向(OR=1.21)和精神质(OR=1.26)是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的危险因素;事故组驾驶员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中TH、CH因子得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中N、P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L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驾驶员A型行为及个性特征与其事故倾向性有关;个性内外向和精神质是驾驶员事故倾向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减少中学生伤害的发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96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留守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得分在性别(t=3.146,P=0.002)、户籍(t=-2.726,P=0.007)和年龄分组(t=-2.6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留守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得分与性别(t=7.572,P0.001)、户籍(t=-7.114,P0.001)、是否独子(t=-5.16,P0.001)、年龄分组(t=-2.804,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留守中学生除丧失因子外,其余5个生活事件因子与伤害危险行为得分均成正相关(r=0.363、0.368、0.322、0.295、0.321,P0.001);非留守中学生生活事件6个因子均与伤害危险行为得分成正相关(r=0.159、0.106、0.196、0.171、0.151、0.221,P0.05);回归分析中学习压力因子(标准化系数β=0.356,t=4.584,P0.001)对留守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影响更大;丧失因子(标准化系数β=0.084,t=2.145,P=0.032)及其他生活事件(标准化系数β=0.138,t=3.496,P=0.001)对非留守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影响更大。结论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必须对不同学生群体采取相对应的行为干预及防控措施,减少危险行为及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郑博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406-1408
了解环境支持改变对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取向的影响,使其由锻炼意向转化为锻炼行为,为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支持.方法 在长春某高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教学班级,对班级内全体学生进行调查,最终选取70名处于意向期的学生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名)进行研究.干预组进行12周的动机访谈、信息支持、同伴支持等环境支持对策干预,对照组仅进行正常教学和学习,对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大学生干预前身体运动量得分为(19.01±13.97)分,干预后为(32.26±2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1,P<0.05);对照组身体运动量表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21,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身体运动量得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P<0.05).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体育锻炼行为自我释放、社会释放、互助关系、自我管理、意识控制、效果评价因子得分及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77,2.071,0.058,0.948,-0.469,-0.253,0.541,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因子及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5,8.501,5.343,5.059,3.965,7.246,5.675,P值均<0.01).结论 环境支持对某高校大学生锻炼行为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由意向期向行为期转变.  相似文献   

4.
了解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某医科大学2011-2014年全体大一新生5 728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的恐怖因子得分(1.44±0.44)高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1.3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8,P<0.05).在性别因素上SCL-90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5),女生得分(142.33±34.19)高于男生(136.22±35.23);除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在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SCL-90总分(141.57±36.55)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139.35±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在躯体化、敌对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83,P值均<0.05).结论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性别、专业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三峡库区"就地后靠"(后靠)移民的心理健康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646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测量.结果 根据SCL-90的测评结果,后靠移民的心理问题阳性症状检出率高于当地居民(χ2=4.10,P=0.04).按性别分层,女性的强迫症状(t=2.644,P=0.009)、人际关系敏感(t=3.220,P=0.001)、抑郁(t=2.684,P=0.008)、敌对(t=3.003,P=0.003)、偏执(t=3.246,P=0.001)、精神病性症状(t=2.088,P=0.038)6个因子平均得分和总分(t=2.506,P=0.013)在两组人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上看,≤50岁年龄段中,10个因子平均得分和总分(t=4.114,P=0.000)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控制文化程度变量,两组人群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躯体化(t=2.777,P=0.006)、人际关系敏感(t=2.384,P=0.018)、敌对(t=3.174,P=0.002)、偏执(t=2.611,P=0.010)4个因子平均得分和总分(t=2.125,P=0.03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职业分层,除强迫症状(t=1.884,P=0.061)和恐怖(t=0.979,P=0.328)2个因子外,两组人群中的非农民职业群体在其他因子上的平均得分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强迫症状(r=-0.103,P>0.05)、敌对(r=-0.084,P>0.05)、偏执因子(r=-0.071,P>0.05)9b,SCL-90总分及其他因子平均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躯体化(r=-0.128,P<0.05)、抑郁(r=-0.140,P<0.05)、焦虑(r=-0.137,P<0.05)、恐怖(r=-0.120,P<0.05)、附加因子(r=-0.143,P<0.05)平均得分和SCL-90总分(r=-0.137,P<0.05)与主观支持维度呈显著负相关;10个因子平均得分及总分与客观支持维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后靠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心理健康水平与得到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矿务局井下掘进工 2 36人进行了行为类型测验 ,TH、CH及TH +CH 3项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行为类型分型中掘进工人以A +mA型为主 ,占总人数的 76 7%。对照组以mA +mB型为主 ,占 82 79%。掘进工人中典型A型检出率为 2 9 6 6 % ,对照组为 11 83%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本次调查显示掘进工人中A型行为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且易发生在工龄短、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的青年工人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军校合训学员心理资本状况,探索提升其心理资本的有效途径。方法依据分层抽样原则,采用自编《军校合训学员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28)》对某军校746名在校合训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合训学员心理资本总分与各维度均分均在一般水平(3.5分)以上,其中希望得分最高(5.33±0.94),韧性得分最低(4.43±1.11)。女学员韧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学员(P0.05);非独生子女希望、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P0.05);除乐观维度,不同年级学员其余各项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政治面貌学员希望、自我效能、韧性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同学之间关系学员各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韧性维度外,不同选择军校目的的学员在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家庭所在地学员在希望、情绪智力维度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家庭月收入学员各维度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资本与学员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培养心理资本是促进军校合训学员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对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心理训练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受训学员进行集体测查。结果心理行为训练后学员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及10个因子得分均分别低于干预前(P<0.01);在16PF的24项人格因素中,有14个因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中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世故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祥机警性、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9个因素得分,训练后高于训练前。聪慧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5个因素得分训练后低于训练前。不同培养层次学员、不同性别学员训练前、后16PF人格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有助于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军人必备心理素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上游调控区的-521 C/T多态是否与驾驶员事故倾向性及其A型行为和个性特征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和正常对照驾驶员各46例.用A型行为量表和EPQ量表进行A型行为及心理评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技术对5-HTTLPR、DRD4基因-521 C/T多态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结果 病例组A型行为问卷中时间紧迫感(TH)及TH+无端敌意(CH)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问卷中精神质(P)、神经质(N)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真实性(L)分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间5-HTTLPR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D4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故倾向性驾驶员5-HTTLPR基因中S(S)基因型的P分量表分高于S/L+L/L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D4基因中TT基因型的E分量表分高于T/C+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HTTLPR基因与驾驶员事故倾向性有关联,而DRD4基因可能与其无关联;这2个基因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的A型行为及个性特征有关联;但对这些行为及个性,5-HTTLPR与DRD4基因可能不存在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生述情障碍者心理理论和共情能力,为帮助述情障碍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安徽医科大学学生中纳入36名述情障碍者和36名正常对照被试,采用Yoni测验中文版比较两组心理理论能力,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中文版(IRI-C)比较两组共情能力.结果 述情障碍组大学生认知心理理论的总得分低于对照组(20.28±3.61,21.78± 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P<0.05);其中二级认知心理理论的得分低于对照组(8.81±2.54,10.19±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1).述情障碍组情感心理理论得分低于对照组(43.72±6.91,46.92±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5);其中二级情感心理理论的得分低于对照组(32.89±5.70,35.5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5).述情障碍组在IRI-C观点采择因子分低于对照组(10.61±3.66,12.61±4.09),个人痛苦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8.83±3.64,5.72±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3.47,P值均<0.05).结论 述情障碍者心理理论能力和共情能力均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其心理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363名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其进行测评。结果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军校工科研究生的人际敏感、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军校学员,军校工科研究生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军校学员(P<0.01,或P<0.05);男研究生的敌对因子分明显高于女研究生(P<0.05);从部队考入的研究生强迫、抑郁、焦虑和偏执的因子分明显高于直接从院校考入的研究生;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除敌对因子外)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军人群体,应特别关注从部队考入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应对方式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防院校女性学员社会支持的特点和差异性,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22名女性学员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军人常模、地方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1)消防学校女性学员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总分和主观支持分低于军人常模,所有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女性常模。2)支持利用度得分存在显著性的年级差异。结论消防部队院校女性学员所获的社会支持来源不同,社会支持对女性学员的心理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覃思  卢巧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956-958
目的探索非公办院校大学生A型行为与人际间暴力倾向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院校所属独立学院和成教学院大学生704名,运用A型行为评定量表和大学生人际间暴力倾向调查表调查其行为类型及其在近期内人际间暴力的发生情况,运用Epi Data 3.1软件和SPSS 16.0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非公办院校大学生人际间暴力的检出率为70.60%,不同年龄和年级学生人际间暴力倾向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A型行为检出率为11.22%,TH、CH、TH+CH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越倾向于A型行为,对他人施暴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论非公办院校大学生人际间暴力的检出率很高;A型行为检出率低于全国常模;A型行为与人际间暴力倾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及认知移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移情量表及UCLA孤独量表,对方便抽取的辽宁省4城市94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中学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孤独感与认知移情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8,5.86,3.25,-3.54,P值均<0.05),除认知移情外,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初中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得分高于高中生,认知移情得分低于高中生(t值分别为4.49,2.69,-8.02,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与孤独感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8,P值均<0.01),与认知移情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0.25,P值均<0.01).认知移情在孤独感与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3.6%,19.2%.结论 孤独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受网络欺凌与实施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认知移情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新生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为预防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3,PARS-3)、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扬州某大学986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攻击行为(60.81±9.56)和自我控制得分(63.78±8.79)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女生(t=1.66,P<0.05),非独生子女攻击行为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3.38,P<0.01),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农村学生(t=-3.29,P<0.01).与低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组相比,高体育锻炼水平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强,攻击行为少(F值分别为6.94,5.01,P值均<0.05);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49,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12,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r=0.13,P<0.01).中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提升自我控制,间接地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1.59%.结论 体育锻炼是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了解网络游戏对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以期为自杀危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抽取贵阳、凯里和毕节共5 109名中学生,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应用PSM匹配出玩网络游戏中学生与不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各1 680名.结果 倾向得分匹配前,协变量性别、民族、年龄、年级、有无宗教信仰、身心健康和父亲文化程度在是否玩网络游戏中学生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倾向得分匹配后,所有协变量在是否玩网络游戏中学生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倾向得分匹配前,玩网络游戏与不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在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上的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94,-4.658,-5.449,P值均<0.01).倾向得分匹配后,玩网络游戏与不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在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上的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5,2.679,-3.718,P值均<0.05).结论 玩网络游戏是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应关注玩网络游戏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唐玲  郑舒 《中国校医》2021,35(7):501-504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高校普及营养知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率57.44%,饮食行为得分率为51.8%,营养态度得分率为92.6%;食品专业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为(34.7±6.05)和(18.09±4.15),高于其他专业得分:(30.83±6.73)和(15.42±4.21),(t=4.185、-4.555,P值均<0.001),汉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为(32.49±6.45)和(16.36±4.31),高于其他民族得分(29.99±6.77)和(14.98±4.10),(t=6.333、5.482,P值均<0.001),高年级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为(31.10±6.81)和(17.33±4.55),高于一年级得分(28.91±4.86)和(15.47±4.21),(t=-2.158、-2.912,P值均=0.031),女生营养知识得分为(31.36±6.75),高于男生(29.50±6.55),(t=-3.641,P<0.001),女生饮食行为得分为(15.22±4.18),低于男生(16.97±4.24)(t=5.483,P<0.001);营养知识、营养态度与饮食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营养知识欠缺,饮食习惯较差,但营养态度积极,应在高校开展营养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对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3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性别=-0.206, F 年级=0.645,P>0.05)。与非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相比,手机依赖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分较高,心理弹性、积极情绪的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消极情绪=4.297,P<0.01; t 心理弹性=-2.620,P<0.01; t 积极情绪=-2.433,P<0.05)。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r =-0.164, r =-0.122,P<0.05),与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 r =0.252,P<0.01)。消极情绪在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21%。结论 消极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运用情绪调节,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对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肥胖、消瘦儿童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模式效果,为推广适宜学生群体的营养改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小学44名肥胖学生和43名消瘦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2人)和对照组(45人),对干预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9个月的个性化营养干预,营养干预措施包括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跟踪随访、三餐的干预、微文推送及在线营养咨询等,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学生、家长的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和学生体质测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较对照组均有提升,分别提高了0.66,0.96和1.66分(Z值分别为-2.274,-2.850,-2.120,P值均<0.05).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学生BMI和体脂率有一定的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肥胖学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下降(t值分别为2.491,2.149,P值均<0.05),而消瘦学生增加(t值分别为-2.674,-2.752,P值均<0.05).干预组学生的家长营养态度、行为得分干预后也有提升,分别提高了0.88,0.54分(Z值分别为-2.874,-2.902,P值均<0.05).结论 个性化营养干预对肥胖、消瘦的学生有一定效果,该模式可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了解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特征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锻炼动机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扬州某高校1 1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锻炼行为3个维度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3,4.68,4.37,P值均<0.01);大学男生摄人调节、无动机维度得分分别为(1.72±1.16) (0.45±0.21),低子女生的(1.96±1.09) (0.30±0.12)(P值均<0.01).大学生内部动机(r=0.21~0.33)、整合调节(r=0.21~0.43)、认同调节(r=0.22~0.42)以及摄入调节(r=0.13~0.26)分别与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大学生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0.21,P<0.05);女大学生锻炼动机外部调节和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0.15,P值均<0.05),无动机维度与每次锻炼时间呈负相关(r=-0.12,P<0.01).整合调节(β男=0.21,β女=0.39,P值均<0.01)和认同调节(β男=0.26,β女=0.19,P值均<0.01)是大学生锻炼频率的预测指标;整合调节是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预测指标(β男=0.16,β女=0.21,P值均<0.01);摄入调节是女大学生锻炼强度预测指标(β=0.12,P<0.05).结论 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存在差异;自主性动机能预测大学生锻炼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