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焦华 《亚太传统医药》2013,(12):134-135
目的:观察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疗效,以寻求更好的治疗办法。方法:对有不同程度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120例产妇分别采用西医治疗法、中医治疗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进行治疗。其中西医治疗组口服甲氧氯普胺(灭吐灵),每日3次,每次20mg;中医治疗组口服孕妇食用猪蹄汤(1~2只),炖煮过程加党参12g、当归9g、熟地9g、白芍9g、川穹6g、茯苓12g、白术9g、通草3g、漏芦9g、穿山甲6克、炙草3g、木通5g,每天早晚喝两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是将猪蹄汤加中药材熬煮与口服甲胺氯普胺结合,7天为1个疗程。结果:以治疗后产妇喂养情况为疗效标准,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中医治疗组患者容易复发,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其它任一组相比较都有显著疗效,且无复发病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妇乳汁不足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产妇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 ,除了没有按照母乳喂养规定实施外 ,尚有部分产妇受自身体质因素、心理因素影响 ,导致乳汁分泌较晚或乳量不足。我院对 2 0 0 0年 1~12月分娩的 2 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 ,均取得明显效果 ,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上述时期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 10 32例 ,其中产后缺乳者 2 0例 ,占 1.9%。其中产时出血 2例 ,占10 % ;贫血 3例 ,占 15 % ;产后发热 3例 ,占 15 % ;腹泻 2例 ,占 10 % ;其余均未有特殊病因。2 缺乳治疗2 .1 精神调护与喂养技术指导 :精神调护主要是加强产前产后母乳喂养宣教 ,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剖宫产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6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研究组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48h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产妇开始泌乳时间,增加产后48h泌乳量,改善围产期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104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和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缩短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也称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笔者2008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益母增乳汤治疗产后缺乳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白金凤 《陕西中医》2010,31(10):1355-1356
目的:观察补养气血,通络行乳类中药组方结合心理指导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方法:对64例产后缺乳采用通乳散(人参、黄芪、当归、木通、桔梗、甘草)配合心理指导治疗。结果:经过治疗64例产后缺乳的产妇中57例乳汁分泌充足能哺育小儿占95%,7例乳汁分泌较前增多实行混合喂养占5%。结论:通乳散配合心理指导能补血养血、通络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缩宫催乳汤结合穴位按摩对产妇乳汁分泌量及恶露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3月分娩的产妇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缩宫催乳汤治疗,观察组采用缩宫催乳汤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量、产后恶露症候评分、恶露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乳汁分泌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乳汁分泌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后恶露症候评分、恶露持续时间均较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催乳汤结合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缩短产后恶露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频治疗仪穴位电疗法对预防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不足的疗效。方法选择宁都县中医院妇产科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产妇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这2组产妇泌乳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指数。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3 h、4 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泌乳量随着产后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频治疗仪穴位电疗法对预防产后出血及乳汁分泌不足的疗效明显,可刺激产妇产生催乳素使乳汁分泌,促进脑垂体分泌缩宫素而使子宫收缩,从而减少产后阴道出血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针刺内关.足三里.乳根和肩贞穴.温灸膻中.治疗了62例产后缺乳患者。经7次治疗.30例产妇乳汁分泌每天400mL以上.精神饱满;26例乳汁分泌每天250mL左右.需补充牛奶喂养婴儿;6例乳汁分泌无明显改善.挤压双侧乳房极少量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10.
夏明  刘志坚 《新中医》2015,47(5):305-306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行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注射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产科常规处理;穴位注射组在此基础上在胎儿娩出后6 h内即予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及当归注射液。隔天1次,连续治疗3次为1疗程,观察2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穴位注射组产妇初乳出现时间及24 h泌乳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产妇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给予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注射,可提高泌乳量,缩短初乳出现时间,有效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疗效优于单纯产后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法催乳、穴位按摩配合催乳汤促进产后乳汁分泌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92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采取手法催乳、穴位按摩配合催乳汤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乳房护理方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泌乳量评分和乳房胀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乳汁不足、乳房胀痛的产妇,采用手法催乳、穴位按摩配合催乳汤方法进行产后乳汁分泌的促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产后乳少是产妇产后哺乳常见的问题之一.产后乳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体分为生化不足和分泌不畅两大类.中医认为乳汁生化不足是产妇气血不足或先天不足所致,乳汁分泌不畅主要与产妇气机不畅或痰湿阻滞等有关.中医药膳以其"良药可口"等优点而广受大众青睐,本文对中医药膳治疗产后乳少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产后乳少进行...  相似文献   

13.
产后缺乳也称为“乳汁不足”或“产后乳汁不行”,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乳汁分泌少甚至无乳,不能满足婴幼儿的生理需要。中医治疗产后缺乳有着悠久的历史,且疗效佳。2010-2012年,我们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41例,并与单纯食疗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0例按照产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乳房护理。干预组31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2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及产后48 h乳汁分泌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泌乳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干预组48 h后泌乳量多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缩短剖宫产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提高泌乳量。  相似文献   

15.
养血生乳口服液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防治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中药复方制剂。方法:采用当归、黑芝麻、党在等中药,经水提醇沉工艺制备成养血生乳口服液,应用显色反应、薄层确认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其内在质量,并对117例正常产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正常产妇服用该制剂能促进产后迅速升乳,显著提高其日泌乳量,预防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发生,并能明显促进产后子宫缩复和增强产妇免疫功能。结论:养血生乳口服液的质量稳定,是防治产妇分娩后乳汁分泌不足和促进产后复旧的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16.
推拿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除与产妇身体素质和乳腺发育情况相关外,与产后气血虚弱、肝气郁结也有直接关系。其他如新生儿患病、哭闹均可引起产妇情绪激动、烦躁、焦虑,进而抑制乳腺泌乳.引起乳汁分泌不足甚至无乳。笔者对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实施推拿疗法,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优化治疗对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阴式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全面优质护理,观察组产妇在采用全面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联合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进行中西医联合护理后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充足,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恶露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优化治疗促进子宫复旧效果良好,对产妇身心康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乳颗粒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用药组7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用药前后产妇的乳房充盈、乳汁分泌情况。结果:用药组产妇其乳房充盈、乳汁分泌量优于对照组。结论:通乳颗粒治疗产后缺乳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点穴按摩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乳汁淤积的产妇81例,随机分为点穴按摩组(n=41)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产妇单纯行乳房按摩治疗,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按需哺乳;并告知产妇调整心理与情绪,注意充分的睡眠与休息,并告知家属调理产妇营养,每日要满足产妇营养需求,以更好的泌乳。点穴按摩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次按摩前先点穴操作,比较两组产妇泌乳时间,产妇通乳后48小时内泌乳量、以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经过乳房按摩点穴的产妇平均24小时内乳汁分泌增多,对照组产妇治疗72小时后才有乳汁分泌的产妇占观察对象的46.34%。乳房点穴按摩组产妇48小时乳汁充足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χ2=32.55,P0.001)。点穴按摩组产妇产后72小时乳房胀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u=8.751,P0.05)。结论:产后乳房点穴按摩可促进产妇产后泌乳,有助于减轻产妇乳汁淤积的状况,并增加产妇乳汁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笔者2008年6月~2009年1月对125例产后1周内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给予下列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